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

太平御覽
卷九十二.皇王部十七

後漢敬宗孝順皇帝
《東觀漢記》曰:孝順皇帝諱保, 孝安長子也。母早薨, 追謚恭湣皇后。上幼有簡厚之質, 體有敦愨之姓, 寬仁溫惠。始入小學, 誦《孝經》章句, 和熹皇后甚嘉之, 以爲宜奉大統。年六歲, 永寧元年, 爲皇太子。受業《尚書》, 兼資敏達。初, 乳母王男、廚監邴吉爲大長秋江京、中常侍樊豐等所譖訴, 京懼有後害, 遂共構太子, 太子坐廢爲濟陰王。安帝崩, 北鄉侯即尊位。王廢絀, 不得上殿臨棺, 而悲哀泣血, 不下飡粥。北鄉侯薨, 車騎將軍閻顯等議:「前不用濟陰王, 今用, 怨人。」白閻太后複徵, 諸王子閉門發兵。中黃門孫程等十九人共討賊臣, 以迎濟陰王, 於德陽殿西鍾下, 即皇帝位。漢安元年八月, 遣侍中杜喬、光祿大夫周舉等八人分行州郡, 頒宣風化, 舉實臧否。建康元年八月, 帝崩於玉堂前殿, 在位十九年, 時年三十。遺詔無起寢廟, 衣以故服, 珠玉玩好皆不得下, 務爲節約。葬憲陵, 廟曰敬宗。
《續漢書》曰:帝爲太子四歲, 避嘗被疾, 當阿母王聖第新治, 乳母王男、廚監邴吉以爲犯土忌, 不可禦, 與江京、樊豐及聖二女永等相是非, 聖永誣譖, 男、吉皆物故, 太子思戀男等, 數爲之嘆息。聖永懼有後害, 遂與京、豐等共構太子, 坐廢爲王。
孝沖皇帝
《東觀漢記》曰:孝沖皇帝諱炳, 順帝之少子也。年三歲, 是時皇太子數不幸, 國副未定, 有司上言宜建聖嗣。建康元年四月, 立爲太子。順帝崩, 太子即帝位, 尊皇后梁氏爲皇太后。帝幼弱, 太后臨朝。永熹元年正月, 帝崩於玉堂前殿, 在位一年, 葬懷陵。
《帝王世紀》曰:孝沖皇帝即位一年, 年三歲。
孝質皇帝
《東觀漢記》曰:孝質皇帝諱纘, 章帝玄孫, 千乘貞王伉之曾孫, 樂安王孫, 渤海王子也。年八歲, 茂質純淑, 好學尊師, 有聞於郡國。孝沖帝崩, 徵封建平侯, 即皇帝位。本初元年閏六月, 帝崩於玉堂前殿, 在位一年, 時方九歲, 葬靜陵。
《漢晉春秋》曰:帝初年幼小, 聞梁冀專權於天下, 每朝出, 輒目之, 曰:「此跋扈將軍。」冀聞而大懼, 遂陰行鴆毒。始病, 呼太尉李固入。固前問病, 帝曰:「食煮餅, 令腸中悶, 得水尚可活。」冀曰:「不可。」語未絕而崩。
威宗孝桓皇帝
《東觀漢記》曰:孝桓皇帝諱志, 章帝曾孫, 河間孝王孫, 蠡吾侯翼之長子也。母曰匽夫人。年十四, 襲爵, 始入, 有殊于人, 梁太后欲以女弟妃之。太初元年四月, 徵詣雒陽。既至, 未及成禮, 會質帝崩, 無嗣, 太后密使瞻察威儀才明, 任奉宗廟, 遂與兄冀定策於禁中, 迎帝即位, 時年十五。改元建和。二年, 大將軍梁冀輔政, 縱橫爲亂。帝與中常侍單超等五人共謀誅之, 於是封超等爲五侯。五侯暴恣日甚, 毒流天下。白馬令李云坐直諫誅。名臣少府李膺等幷爲閹人所譖, 誣爲黨人, 下獄死。在位二十一年崩, 年三十六。
薛瑩《漢紀贊》曰:漢德之衰, 有自來矣。而桓帝繼之以淫暴, 封殖宮竪, 群妖滿側, 奸黨彌興, 賢良被辜, 政荒民散, 亡徵漸積, 逮至靈帝, 遂傾四海, 豈不痛哉!《左傳》曰:「國於天地有與立焉, 不數世淫不能弊也。」信矣。
孝靈皇帝
《續漢書》曰:孝靈皇帝諱宏, 章帝玄孫, 河間孝王曾孫, 解瀆亭侯淑之孫, 萇之子也。母曰董姬。萇薨, 上襲爵爲侯。永康元年十二月, 桓帝崩。先是, 數有皇子夭昏不遂, 太后與父竇武定策禁中。建寧元年正月征到, 止夏門亭, 以王青蓋車迎入於殿, 即皇帝位。太后臨朝。四年正月, 帝加元服。光和元年初, 置鴻都門學生, 本頗以經學相引, 後試能爲尺牘辭賦及以工書鳥篆者相課試, 至千人, 皆尺一敕州、郡、三公舉用辟召, 或典州郡, 入爲尚書侍中, 封侯賜爵。四年, 於後宮與宮人爲列肆販賣, 使相偷盜爭鬥。上臨視以爲樂。又於西園弄狗帶綬, 著進賢冠。中平元年初賣官, 自關內侯以下至虎賁、羽林, 入錢各有差。二年, 稅天下田, 畝十錢, 以治宮殿, 發太原河東豫道林木, 黃門常侍斷截, 州郡送林文召掌, 主史譴呼, 不中, 退賣之。貴戚因緣賤買, 十倍入官, 其貴戚所入者, 然後得中。宮室連年不成, 州郡因增加調發, 刺史二千石遷除皆責助治宮錢, 大郡至二千萬。諸詔所徵, 皆令西園騶密約, 敕號曰「中使」, 恐動州郡, 多受財賂, 天下騷動, 起爲盜賊矣。是歲, 又於西園造萬金堂, 以爲私藏, 別司農金錢繒帛, 積之於中。又還河間買田業, 起第觀。上本侯家, 居貧, 即位常曰:「桓帝不能作官家, 曾無私錢。」故爲私藏。複寄小黃門常侍家錢至數千萬。又云張常侍是我翁, 趙常侍是我母, 由是宦官專朝日盛, 奢僣無度, 各起第宅, 擬則宮室。上嘗登永安侯台, 黃門常侍惡其登高台見居處樓殿, 乃使中大夫尚垣諫曰:「天子不當登高, 登高則百姓虛。」自後遂不復登臺榭矣。四年, 又募買關內侯, 假金紫入錢五百萬。六年四月, 帝崩於嘉德殿, 在位二十二年, 時年三十四, 葬文陵。
《續漢書•五行志》曰:靈帝好胡服帳、胡床、胡飯、胡箜篌笛、胡舞, 京都貴戚皆競爲之。其後董卓多縱胡兵擄掠, 夜發掘園陵。帝又於宮中西園, 駕四白驢, 躬自操轡驅馳周旋以爲大樂。於是公卿貴戚轉相仿效, 至相謀奪, 驢價與馬齊。
《獻帝春秋》曰:初, 黃巾賊起, 靈帝建九重華蓋, 自稱無上將軍, 身被介胄, 練兵京城。先是, 造作角錢猶五銖, 而有四道連於邊輪, 百姓或有識者, 以爲妖徵, 竊言:「新錢有四道, 京城將壞, 而此錢四出, 散于四方之外乎?」遂皆如言。
薛瑩《漢紀贊》曰:漢氏中興, 至於延平而世業損矣。沖、質短祚, 孝、桓無嗣, 母后稱制, 奸臣執政。孝靈以支庶而登至尊, 由藩侯而紹皇統, 不恤宗緒, 不祗天命。上虧三光之明, 下傷億兆之望。於時爵服橫流, 官以賄成, 自公侯卿士, 降於皂隸, 遷官襲級, 無不以貨。刑戮無辜, 摧僕忠賢, 佞諛在側, 直言不聞。是以賢智退而窮處, 忠良擯於下位。遂至奸邪蜂起, 法防墮壞, 夷狄幷侵, 盜賊糜沸, 小者帶城邑, 大者連州郡, 編戶騷動, 人人思亂。當斯之時, 已無天子矣。會靈帝即世, 則禍尋其後, 宮室焚滅, 郊社無主, 危自上起, 覃及華夏, 使京室爲墟, 海內蕭條, 豈不痛哉!
《典略》曰:建寧二年, 帝時年十三歲, 宦官用事, 排疾士人。熹平四年五月, 帝自造《皇義》五十章。光和五年, 帝幸太學, 自就石碑作賦。
廢帝弘農王
《獻帝春秋》曰:孝靈皇帝, 何皇后生太子辯。帝數失子, 不敢正名, 養于道人史子眇家, 號曰「史侯」。
《後漢書》曰:中平六年四月丙辰, 靈帝崩于南宮嘉德殿。戊午, 皇子辯即皇帝位, 年十七, 太后臨朝。八月, 中常侍段珪等殺大將軍何進, 於是虎賁中郎將袁術燒東西宮, 攻諸宦者。庚午, 張讓、段珪等劫少帝及陳留王, 幸北宮。司隸校尉袁紹勒兵收僞司隸校尉樊陵及諸閹人, 無少長皆斬之。讓、珪等複劫少帝、陳留王, 走小平津, 尚書盧植追讓、珪等, 斬之, 其餘投河而死。帝與陳留王協夜步逐螢光火行數里, 得民家露車共乘之, 還宮。九月, 董卓廢帝爲弘農王。
《英雄記》曰:董卓在顯陽苑, 請官僚共議, 欲有廢立, 謂袁紹曰:「劉氏之種, 不足複遺。」袁紹曰:「漢家君天下四百許年, 恩澤深渥, 兆民戴之, 恐衆不從公議。」卓曰:「天下之事, 豈不在我?我今爲之, 誰敢不從!」紹曰:「天下健者, 不惟董公, 紹請立觀之。」橫刀長揖而去, 坐中皆驚愕。時卓新至, 見紹大家, 故不敢害之。卓於是遂策廢皇太后, 遷之永安宮, 其夜崩。廢皇帝史侯爲弘農王, 立陳留王爲皇帝。卓聞東方州郡謀欲舉兵, 恐其以弘農王爲主, 乃置王閣上, 薦之以棘, 召王太傅責問之, 曰:「弘農王病困, 何故不白?」遂遣兵迫守太醫致藥, 即日弘農王及妃唐氏皆薨。
袁山松《後漢書》曰:董卓使弘農郎中令李孝儒鴆于弘農王曰:「服此辟惡。」王曰:「此必是毒也。」弗肯, 強之。於是王與唐姬及宮人共飲酒。王自歌曰:「天道易兮我何艱, 棄萬乘兮退守藩。逆臣見迫兮命不延, 逝將棄爾兮適幽玄。」唐姬起舞歌曰:「皇天崩兮後土頽, 身爲帝王兮命夭摧。死生路畢兮從此乖, 悼我煢獨兮中心哀。」因泣下, 坐者<口虛>欷不自勝。王謂唐姬曰:「卿故王者妃, 勢不復爲吏民妻也。行矣, 自愛。從此長辭。」遂鴆死。
孝獻皇帝
《續漢書》曰:孝獻皇帝諱協, 靈帝少子也。母曰王美人, 何皇后妒而害之。靈帝母求樂太后董氏收養焉, 故號董侯。中平六年四月, 靈帝崩, 太子辯即尊位, 年幼, 皇太后詔封上爲渤海王。七月, 徙封陳留王。九月, 董卓廢天子, 立陳留王, 是日即皇帝位, 年九歲, 董卓秉政。初平元年二月, 天子自雒陽遷都長安。興平元年正月, 帝加元服。二年十月, 上自長安東遷。建安元年七月至雒陽。八月, 上自雒陽遷都於許。二十五年十月, 上禪位於魏, 魏王即帝位, 封上爲山陽公。青龍二年三月薨, 以天子禮葬禪陵。
《獻帝春秋》曰:袁紹將兵入宮, 誅諸黃門。張讓等逼迫, 以尺一詔開大夏門, 將帝及陳留王出, 不知所如。有螢火照道, 到盟津河上, 傳國六璽不及自隨, 百僚分散, 惟河南中部掾閔貢見天子出, 率騎追之。比曉, 到河上, 天子饑渴, 貢宰羊進之。厲聲謂讓曰:「今不速死, 吾射殺汝。」讓等惶怖, 叉手再拜叩頭向天子辭曰:「臣等死, 陛下自愛。」遂投河而死。貢扶輦還宮, 時董卓適至, 屯顯陽苑, 聞帝當至, 率兵迎帝於北邙。帝見卓兵, 振喜不自勝。群公曰:「有詔卻兵。」卓曰:「卿爲大臣, 不能匡輔國朝, 至令幼主蒙塵播越, 何卻兵之有?」遂俱入城。帝幸北宮, 改年號曰昭寧。於閣上得六璽, 失傳國璽。
又曰:興平元年, 蝗蟲起, 百姓饑。穀一斛五六萬錢, 帝敕主者盡賣廄馬二百餘匹及禦府雜繒二萬匹, 賜公卿已下及貧民。車騎將軍李傕不聽, 盡取以置其邸。李傕、郭汜有隙, 傕使兄子副車中郎將李進勒兵數千, 統宮使虎賁王曹等三百人, 以軺車三乘載帝及伏後幸傕營, 又迎宮人、公卿家屬入塢, 移禦府諸置繒采珍寶, 上方在廄, 車馬乘輿器物盡置其邸。放兵燒府庫及居民, 被害者不可勝數。五月, 或欲轉乘輿幸黃白城, 帝不肯。司徒趙溫以帝當東歸, 而傕等方亂, 以忠節責傕, 傕怒, 欲斬溫, 傕從弟上軍校尉維故溫掾請諫乃止。於是, 閔溫與帝同門, 設反關校尉以監察之。十一月, 車駕東幸到黃卷亭。庚午, 乘輿到弘農, 張濟欲與董承、楊奉交質而留乘輿, 承、奉不肯, 白帝東行。到澗中, , 郭汜放兵欲留車駕, 承、奉力戰, 乘輿得過, 公卿婦女衣服悉見鈔奪。不解帶便斫刺, 寒凍死者, 不可勝計。天子得過, 路次曹陽, 乘輿到安邑。十二月, 使侍中史跱、大僕韓融奉詔, 詔張濟悉遣宮人公卿以下婦女及乘輿服物車馬諸見略者, 皆詣安邑。建安元年七月, 乘輿到洛, 幸城西故中常侍趙忠舍, 百官被荊棘依故丘墟間, 侍郎以下皆出葬采, 四方州郡各擁強兵, 莫有至者。曹操白帝, 遷都許。庚申, 車駕出洛, 轘轅而東, 楊奉、韓暹引軍追之。輕騎既至, 曹操設伏兵要於陽城山峽中, 大敗之。九月, 車駕到許, 幸曹操營, 設有司營宗廟社稷。自帝西遷, 朝廷傾覆, 王制節度於是始建。
《漢晉陽秋》曰:獻帝都許, 守位而已, 宿衛近侍, 莫非曹氏党舊恩戚。議郎趙彥嘗爲帝陳言時策, 曹操惡而殺之, 其餘內外多見誅。操後以事入見殿中, 帝不任其忿, 因曰:「君能相輔則厚, 不爾, 幸垂恩相舍。」操失色, 俯仰求出。舊儀三公輔兵入朝, 令虎賁執刃挾之。操顧左右, 汗流洽背, 自後不敢複朝請。
袁山松《後漢書》曰:獻帝崎嶇危亂之間, 飄薄萬里之衢, 萍流蓬轉, 險阻備經, 自古帝王未之有也。觀其天性慈愛, 弱而神惠, 若輔之以德, 真守文令主也。曹氏始于勤王, 終至陷天, 遂力制群雄, 負鼎而趨, 然因其利器, 假而不反, 回山倒海, 遂移天日。昔田常假湯、武而殺君, 操因堯、舜而竊國, 所乘不同, 濟其盜賊之身一也。善乎!莊生之言:竊鈎者誅, 竊國者爲諸侯, 諸侯之門仁義存焉。信矣。

範曄《後漢書•論》曰:傳稱鼎之爲器, 雖小而重, 故神之所寶, 不可奪移。至令負而趨者, 斯亦窮運之歸乎!天厭漢德久矣, 山陽其何誅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