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百五十 工藝部七

太平御覽
卷七百五十.工藝部七

《說文》曰:筭, 長六寸, 計歷數者也。從弄竹, 言常弄乃不誤也。
《易》曰:大衍之數五十, 大合天地之數, 凡五十有五, 言五十者舉成數。天數二十有五, 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周禮》曰:保氏養國子以道, 乃教之六藝, 六曰九數。鄭司農曰:九數, 方田粟米差分少廣, 商工均輸方呈贏不足旁要, 今有重差夕桀勾股也。
《漢書·律歷志》曰:數者, 一十百千萬也。所以算數事物, 慎性命之理也。
又曰:武帝時, 桑弘羊以計算幸, 以心計, 年十三為侍中。
又曰:宣帝時, 大司農丞耿壽昌以善算為算工, 得幸於上。
又曰:計商善為筭, 著《五行論算術》二十六卷。
又曰:張蒼明習天下圖書計籍, 又善算律歷。故令蒼以列侯居相府, 領主郡國上計者。
《吳志》曰:顧譚每省簿書, 未嘗下算, 徒屈指心計, 盡發疑謬, 下吏以此服之。
又曰:趙達, 河南人也。治九宮一算之術, 究其微旨, 是以能應機立成, 對問若神。使人取小豆數升, , 布也。之席上, 立言其數, 驗覆果信。嘗過知故, 知故為之具食。食畢, 謂曰:「倉卒乏酒, 又無嘉肴, 無以敘意, 如何?」達因取盤中只箸, 再三縱橫之, 乃言:「卿東壁下有美酒一斛, 又有鹿肉三斤, 何以辭無?」主人笑曰:「以卿善射, 欲以相試耳。」遂出酒酣飲。又有書簡, 上作千萬數, 著空倉中, 封之, 令達算之。達云:「但有名無實。」其精微若是。達寶惜其術, 自闞澤、殷禮, 皆名儒善士, 屈節就學, 秘而不告也。太史丞公孫滕, 師事之累年, 赍酒拜跪而請, 達曰:「吾先人得此, 欲圖為帝王師。至仕來三世, 不過太史郎, 誠不欲復傳之!且此術微妙, 頭乘尾除, 一算之法, 父子不相語。」初, 孫權行師征伐, 每令達有所推步, 皆如其言。問其法, 終不言, 由此見非。達常笑謂諸星氣風術者, 曰:「當回算帷幕, 不出戶牖, 以知天道;而反晝夜暴露, 以望氛祥, 不亦難乎!」無間, 引算自投, 乃嘆曰:「吾算盡, 某年月日其終矣。」達妻數見達效, 聞而哭泣。達欲弭妻意, 乃更算, 言:「向者謬誤耳, 尚未也。」後如期死。權聞達有書, 求之不得, 錄問其女, 乃發達棺, 一無所得, 法遂絕焉。
王隱《晉書》曰:王戎為司徒, 好治生, 公嫗二人, 常以象牙籌晝夜算計家財。
《唐書》曰:僧一行, 姓張氏, 公謹之孫也。初, 求訪師資, 以窮大衍, 至天台山國清寺, 見一院, 古松十數, 門有流水。一行立於門屏間, 聞院僧於庭布算聲, 而謂其徒曰:「今日當有弟子, 自遠求吾算法, 已合到門, 豈無人導達也?」即除一算, 又謂曰:「門前水當卻西流, 弟子亦至。」一行承其言而趨入, 稽首請法, 盡授其術焉, 而門前水果卻西流。
《西京雜記》曰:定安嵩真, 明算術, 成帝時人也。真常以算自克其壽七十三, 真曰:「綏和元年正月二十五日晡時死矣。」書壁以志之。至二十四日晡時死, 妻曰:「真算時, 見長下一算。欲以告之, 慮脫, 故不告之, 今校一日也。」
又曰:曹元理善算術, 成帝時人也。常從友人陳廣漢, 廣漢曰:「吾有二囷米, 忘其石數, 子為吾算之。」元理以食箸十餘轉, 曰:「東囷七百四十九石六斗七合, 西囷六百九十七石八升。」遂署囷門。後出米, 西囷六百九十七石九升, 中有一鼠, 大可一升;東囷無差。元理後歲復過, 廣漢以米數告之, 元理以手擊床曰:「遂不知鼠之殊米, 不如剝面皮矣!」廣漢為之取酒脯數斤, 元理復算曰:「千牛產二百犢, 萬雞將產五百雛。」羊豕鵝鴨皆道其數, 果蓏盧果切。肴蔌悉知其所。乃曰:「如此貲業之廣, 何供具之薄?」廣漢慚曰:「有倉卒賓, 無倉卒主人。」元理曰:「俎上蒸豚一頭, 廚中荔枝一盤, 皆可以為設。」廣漢再拜謝罪, 入取之, 盡日為歡。其術後傳南季, 南季傳項滔, 滔傳子陸。皆得其分數, 而失其玄妙焉。
《老子》曰:善計者不用籌策。
《尹文子》曰:凡數, 十百千萬億, 億萬千百十, 皆起於一, 推至億億, 無差矣。
《山海經》曰:帝令豎亥, 步自東極, 至於西極, 五億千選, 萬也。九千八百八十步。豎亥右手把算, 左手指青丘曰:「五億十萬九千八百。」天地東西二億三萬三千里, 南北二億一千五百里, 天地相去一億五萬里也。
《博物志》曰:南郡宜城王子山, 到泰山從鮑子真學算。
《異苑》曰:晉安平有越王餘算菜, 長尺許, 白者似骨, 黑者似角, 云越王行海, 作算有餘, 棄之於水生焉。
《風俗通》曰:十十謂之百, 十百謂之千, 十千謂之萬, 十萬謂之億, 十億謂之兆, 十兆謂之經, 十經謂之垓, 十垓謂之補, 十補謂之選, 十選謂之載, 十載謂之極。有物者, 有事者, 紀於此矣。過此往者, 則其數可紀, 其名未之或聞也。夫數:一為特、侯、奇、只, 二為再、兩、偶、雙、三為參, 四為乘。
《賈誼書》曰:數度之道, 以六為法。數度之始, 始於微細。有形之物, 莫細於毫。是故立一毫以為度, 十毫為髮, 十髮為釐, 十厘為分, 十分為寸, 十寸為尺, 備於六, 故先王以為天下用也。
《周髀》曰:周公問於殷高曰:「寡人聞子大夫善數。」, 算也。
《語林》曰:鄭玄, 在馬融門下, 三年不得見, 令高足弟子傳授而已。融算嘗渾天合, 召玄令算, 一轉便決, 眾咸駭服。
謝察《微算經》曰:《易》稱「太極是生兩儀」, 蓋數之先也。自隸首作術, 容成造歷, 顯算斯興故也。
《一位算法》曰:萬萬穰為載, 數之極矣。或問之曰:「何以數之為載?」按孫子《算經》云:「古者積錢, 上至於天, 天不能容;下至於地, 地不能載。天不能蓋, 地不能載, 故名曰載。」
又曰:按司馬遷《史記》云:「自秦孝公時, 商鞅獻三術。內一, 開道阡陌, 以五尺為步, 二百四十步為畝。」
又曰:按千乘之圖、周之制度、司馬法, 六尺為步, 步百為畝, 是古之制也。
《發象算經》曰:問云:「度之起, 起於何?」答曰:「度之起, 起於忽。忽是神蟲口中吐絲名也。十忽為一絲, 十絲為一毫。」
《算經》曰:量之起, 起於何?答曰:「量之起, 起粟。粟是陰陽而生, 六甲而出。故六粟為一圭, 十圭為一抄。」
《算經》曰:秤之起, 起於何?答曰:「秤之起, 起於黍。黍是三棱草子也。十黍為一累, 十累為一銖。」

畫上
《釋名》曰:畫, 掛也, 以五色掛物上也。
《周禮》曰:畫繪之事, 雜五色:東方謂之青, 南方謂之赤, 西方謂之白, 北方謂之黑, 天謂之玄, 地謂之黃。青與白相次也, 赤與黑相次也, 玄與黃相次也。此言畫繪六色所象, 及布彩之次第。凡畫繪之事, 后素功。, 白彩也。后布之, 為其易以漬污之也。
《論語》曰:繪事后素。
《史記》曰:武帝, 衛太子廢后, 上居甘泉宮, 召畫周公負成王圖。於是左右群臣知上意欲立少子也。少子, 即昭帝也。
又曰:甘露三年, 單于始入朝。宣帝思股肱之美, 圖畫其人於騏麟閣, 法其狀貌, 署官爵姓名。
又曰:李夫人早卒, 帝圖畫其形於甘泉宮。
又曰:金日磾母教誨兩子甚有法度, 武帝聞而嘉之。病死, 詔圖於甘泉宮, 曰:「休屠王閼氏。日磾每見畫常拜, 向之涕泣。」
《東觀漢記》曰:馬援還, 誡兄子曰:「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又曰:宋弘嘗燕見, 御座新施屏風, 圖畫列女, 世祖數顧視之。弘曰:「未見好德如好色者。」帝撤之。
范曄《後漢書》曰:光和元年, 置酒鴻都門, 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之像。
又曰:明帝遣使天竺, 問佛道法, 遂於中國圖畫形象焉。
又曰:顯宗圖畫建武中名臣列將於雲臺, 以椒房故, 謂馬后。獨不及馬援。東平王蒼觀圖, 言於帝曰:「何故不畫伏波像?」帝笑而不言。
又曰:陳紀, 字元方, 遭父憂, 殆將滅性。豫州刺史嘉其至行, 上書畫像, 百城以厲俗。
《魏書》曰:曹休祖父嘗為吳郡太守。休見壁上祖父畫, 下榻拜而涕泣。
《魏氏春秋》曰:徐邈善畫, 作走水獺, 標於水濱, 群獺集焉。
《晉書》曰:顧愷之尤善丹青, 謝安深重之, 謂有蒼生已來, 未之有也。愷之每畫人成, 數年不點目睛。人問其故, 答曰:「四體妍蚩, 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 正在阿堵物中。」嘗悅一鄰女, 挑之弗從。乃圖其形於壁, 以棘針釘其心, 女遂患心痛。愷之因致其情, 女從之, 遂密。每重嵇康四言詩, 因為之圖。常云:「手揮五弦易, 目送歸鴻難。」每寫人形, 妙絕於時。嘗圖裴楷像, 頰上加三毛, 觀者覺神明殊勝。又為謝鯤像, 在石巖里, 云「此子宜著丘壑中。」欲圖殷仲堪, 堪有目疾, 固辭, 愷之曰:「明府正為眼耳。若明點瞳子, 飛白拂上, 使如輕雲之蔽月, 豈不美乎?」顧愷之嘗以一廚畫糊題其前, 寄桓玄所, 皆其深所珍者。玄乃發其廚, 后竊取畫, 而緘閉如舊, 以還之, 紿云未開。愷之見封題如初, 但失其畫, 直云「妙畫通靈, 變化而去, 亦猶人之登仙」, 了無怪色。
又曰:王獻之, 桓溫常使書扇, 筆誤落, 因畫作為烏駮特牛, 甚妙。
《劉毅傳》曰:毅平桓玄, 入建康。初, 桓玄於南州起齋, 悉畫盤龍於其上, 號為盤龍齋。毅小字盤龍, 至是遂居之。
《晉書》曰:韓支, 字景先。鄧林婦病積年, 垂死, 醫巫皆息意。支為筮之, 使畫作野豬, 著臥處屏風上, 一宿覺佳, 於是遂差。
《齊書》曰:滎陽毛惠遠善畫馬, 彭城劉瑱善畫婦人, 當世并為第一。
又曰:齊王秀之, 字伯奮, 仕至侍中。時宗測優游, 秀之彌所欽慕, 乃令陸探微畫其形, 與已相對。
又曰:王亮, 字叔奉, 臨沂人也。齊竟陵王良開西邸, 延賢俊, 使工畫其像, 亮亦豫焉。
《梁書》曰:伏曼容素美風彩, 帝常以方嵇叔夜。使吳人陸探微畫叔夜像以賜之。
又曰:昭明太子好士愛文, 劉孝綽與陳郡殷蕓、吳郡陸倕、瑯琊王筠、彭城劉洽等同見賓禮。太子起堂, 乃使畫工先圖孝綽。
《後魏書》曰:劉子業廟中皆畫祖父形。入曾祖裕廟, 指像曰:「此渠大英雄, 生禽數天子。」次入祖義隆廟, 指像曰:「此渠不惡。」次入駿廟, 曰:「此渠大好色。」顧謂左右曰:「此渠大齄鼻。」即令畫工齄駿像鼻也。
《北齊書》曰:廣陵王孝珩, 於廳上畫蒼鷹, 見者以為真焉。
又曰:魏收, 字伯起, 巨鹿曲陽人也, 兼尚書仆射。帝於華林園別起玄洲苑, 備極山林樓觀之麗, 詔於閣上畫收容像, 其見重如此。
《陳書·顧野王傳》曰:「宣城王為揚州刺史, 野王及瑯琊王褒并為賓客, 王甚愛其才。野王又好丹青, 善圖寫。王於東府起齋, 乃令野王畫古賢, 命王褒贊之, 時人稱為二絕。」
《唐書》曰:張昌宗嘗命畫工圖寫武三思及納言李嶠、鳳閣侍郎蘇味道、夏官侍郎李迥秀、麟臺少監王紹宗等十八人形像, 號為高士圖。
又曰:薛稷善畫, 博采古跡。睿宗在藩, 留意於小學, 稷於是特見招引。
又曰:韓滉尤工書, 兼善丹青。以繪事非急務, 自晦其能, 未嘗傳之。
又曰:王維書畫, 特臻其妙, 筆蹤措思, 參於造化。而創意經圖, 即有所缺, 如山水平遠, 云峰石色, 絕跡天機, 非繪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樂圖》者, 不知其名, 維視之, 曰:「《霓裳》第三疊第一拍也。」好事者進, 樂工按之, 一無差誤, 咸服其精思也。
又曰:閻立本雖有應務之才, 而尤善圖畫寫真。秦府十八學士圖, 及貞觀中凌煙閣功臣圖, 并立本之跡也, 時人咸稱其妙。太宗嘗與侍臣、學士泛舟於春苑池中, 有異鳥隨波容與。太宗擊賞, 數賜詔座者為詠, 召立本令寫之。時閣外傳呼, 云「畫師閻立本。」時已為主爵郎中, 奔走流汗, 俯伏池側, 手揮丹粉, 瞻望座賓, 不勝愧赧。及誡其子曰:「吾少好讀書, 幸免墻面。緣情染翰, 頗及儕流。惟以丹青見知, 躬廝役之務, 辱莫大焉。汝其深戒, 勿習此末伎!」
又曰:裴延齡恃恩, 惟顧少連不避延齡。及畫一雕, 令群鳥噪之, 遂獻焉。
又曰:唐李寶臣為成德軍節度使。寶臣謂朱滔使曰:「吾聞朱公貌如神, 得而識之, 愿因繪事而觀, 可乎?」滔乃圖其形以示之, 寶臣懸於射堂, 命諸將熟視之, 曰:「朱公信神人也!」
鍾岏《良吏傳》曰:鄭純, 字長伯, 廣漢人也。為永昌太守, 清廉獨絕。及卒, 列畫東觀。
《三齊記略》曰:秦始皇求與海神相見, 神云:「我形丑, 約莫圖我形, 當與帝會。」始皇入海三十里, 與神相見。左右有巧者, 潛以腳畫神形。神怒帝負約, 乃令帝速去。始皇即退馬, 前腳猶立, 後腳隨陷, 僅得登岸, 畫者溺死。
《續齊諧記》曰:魏明帝游洛水, 水中有白獺, 靡凈可憐, 見之輒去。帝顧玩之, 終不可得。侍臣徐景山曰:「臣聞獺嗜鯔魚, 乃不避死, 可以此候之。」乃自畫板, 作兩生鯔魚懸岸。於是群獺競赴, 遂一時執得。帝嘉之, 謂曰:「不聞卿知畫, 何其妙也?」答曰:「臣亦未嘗執筆, 人之所作者, 自可庶幾耳。」帝曰:「是善用所長者也。」
《西京雜記》曰:元帝後宮既多, 不得常見, 乃使畫工圖其形, 按狀幸之。諸宮人皆賂畫工, 多者十萬。王昭君不肯, 遂不得見。後匈奴求美女, 帝按圖以昭君行。及召見, 貌為第一。帝悔之, 而名籍已去。乃按其事, 畫工棄市籍貲。畫工有桂陵毛延壽, 寫人好丑老少, 必得其真;安陵陳敞、新豐劉白、龔寬, 并工牛馬人形;杜楊望亦善畫, 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 同日棄市。京師畫工於是差稀。
《拾遺記》曰:周靈王時, 有韓房者, 自渠胥國來獻玉駝。房長一丈, 垂發至膝, 周人見之如神明矣。以丹砂畫左右手, 為日月盈缺之勢, 不異真焉, 可照百餘步;又噴水為云, 蔽虧其側。靈王視之忽不知所在, 或云升天。
又曰:秦始皇二年, 謇涓國獻善畫者, 名烈商。口含丹黑, 噴壁即成龍云之像;以指歷地, 若繩分矣;轉手若規。方寸之內, 四瀆五岳列國, 莫不悉備。畫為鳳鸞, 皆軒軒若行也。
《韓子》曰:客有為齊王畫者, 王問曰:「畫孰最難?」對曰:「狗馬最難。」「孰曰最易?」對曰:「鬼魅最易。夫狗馬, 人之所知也, 旦暮睹於前, 不可類之, 故難也;鬼魅無形, 無形者不可睹, 故易也。」
《淮南子》曰:畫西施之面者, 美而可悅;規孟賁之目者, 大而可畏。
又曰:宋畫吳冶, 其為微妙, 堯、舜之聖不能及也。
《抱樸子》曰:衛協、張黑有畫聖之名。
《華陽國志》曰:漢嘉郡以御雜夷, 宜炫曜之, 乃雕飾城墻, 華畫府寺, 及諸門作山神海靈, 窮奇鑿齒。夷人初出入恐, 騾馬或憚之, 趑趄。
《說苑》曰:齊起九重之臺, 國中有能畫者, 則賜之錢。狂卒敬君, 居常饑寒, 其妻端正。敬君工畫, 貪賜畫臺。去家日久, 思念其婦, 遂畫其像, 向之喜笑。旁人見以白王, 王以錢百萬請妻, 敬君惶怖許聽。
《世說》曰:戴安道為范宣畫《南都賦圖》, 范宣看而咨嗟焉。
《俗說》曰:顧虎頭為人畫扇, 作阮籍、嵇康, 都不點眼精, 送還扇主曰:「點眼精便欲能語。」
《論衡》曰:人好觀圖畫, 上所畫古之死人也。見死人之面, 孰與視其言行?古賢之遺文, 竹帛之所載粲然, 豈徒墻壁之畫哉?
《世本》曰:史皇作圖。史皇, 黃帝臣也。謂畫物像也。
《新序》曰:葉公子高好龍, 門亭軒牖皆畫龍形。一旦, 真龍垂頭於窗, 掉尾於戶, 葉公驚走失措焉。
《風俗通》曰:按《百家書》云:公輸般之水上見蠡, 謂蠡曰:「開汝匣, 見汝形。」蠡適出頭, 般以足畫圖之。缺。
《古今名畫錄》曰:晉有史道碩, 畫《田家十月圖》, 為世所珍。
孫暢之《述畫》曰:漢靈帝詔蔡邕圖赤泉侯楊喜五世將相形像於省中, 又詔邕為贊, 仍令自書之。邕文、畫、書, 于時獨擅, 可謂備三美矣。
又曰:劉裒, 漢靈帝時作《云漢圖》, 人見之自然覺熱;更畫《北風圖》, 熱者還覺涼。
魏陳思王《畫贊序》曰:蓋畫者, 鳥書之流也。昔明德馬后, 美於色, 厚於德, 帝用喜之。嘗從觀畫, 過虞舜之像, 見俄皇、女英, 帝指之戲后曰:「恨不得如此人為妃。」又前見陶唐之像, 后指堯曰:「嗟乎!群臣百僚恨不戴君如是。」帝顧而咨嗟焉。
晉傅咸《畫像賦序》曰:先有畫卞和之像者, 以為臧文仲知柳下惠之賢, 而不與立, 卞子自刖以有證, 相去遠矣, 戲畫其像於卞子之旁, 特赤其面, 以示猶有慚色。
宋炳山《畫敘》曰:豎畫三寸, 實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 實體百里之迥。

晉王彪之《詩序》曰:余自求致仕, 詔累不聽。因扇上有二疏畫, 作詩一首, 以述其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