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百九十一 四夷部十二·南蠻七

太平御覽
卷七百九十一.四夷部十二·南蠻七

西南夷
梁祚《魏國統》曰:西夷土有異犀, 三角, 夜行如大炬, 火照數十步。或時解脫, 則藏於深密之處, 不欲令人見之。王者貴其異, 以為簪札, 消除凶逆。
又曰:西南夷有大湖, 名曰禁水。水中有毒氣, 中有物, 嘖嘖作聲, 射中木石則破裂, 中人則死, 其俗名曰鬼彈。聞聲已至, 不可得見故也。
郭義恭《廣志》曰:建寧郡, 其氣平, 冬不極寒, 夏不極暑, 盛夏如此五月, 盛冬如此九月。天下之異地, 海內惟有此。按《月令》記五氣中之位, 宜在西南, 如此, 豈當土行之方、戊已之域乎?

夜郎
《漢書》曰:南夷君長以十數, 夜郎最大。漢武帝建元六年, 太行王恢擊東粵, 因兵威, 使番陽令唐蒙風曉南粵。南粵食蒙蜀枸醬, 枸音矩。蒙問所從來, 曰道西北牂柯江, 江廣數里, 出番禺城下。蒙歸至長安, 問蜀賈人, 獨蜀出枸醬, 多持竊出市夜郎。夜郎者, 臨牂柯江, 江廣百餘步, 足以行船。南粵以財物役屬夜郎, 西至桐師, 然亦不能臣使也。蒙乃上書曰:「竊聞夜郎所有精兵, 可得十萬。浮船牂柯, 出不意, 此制粵一奇也。誠以漢之強、巴蜀之饒, 通夜郎道, 為置吏, 甚易。」上許之, 乃拜蒙中郎將, 將千人, 從巴莋關入, 遂見夜郎侯多同, 多同, 其侯名。厚賜, 諭以威德, 約為置吏, 使其子為令。夜郎旁小邑, 皆貪漢繒帛, 以為漢道險, 終不能有也, 乃且聽蒙約。還報, 乃以為犍為郡, 發巴蜀卒治道, 自僰道詣牂柯江。蜀人司馬相如亦言:西夷邛莋可置郡, 使相如以中郎將往諭, 皆如南夷, 為置一都尉, 十餘縣屬蜀。后數歲, 道不通, 士罷餓餧, 離暑濕, 死者甚眾。西南夷又數反, 發兵興擊, 耗費亡功。上患之, 使公孫弘往視問焉。還報, 言其不便, 上許之, 罷西夷, 獨置南夷兩縣一都尉, 稍令犍為自保, 就令自保守, 且修成其郡縣也。夜郎侯始倚南粵。南粵反, 已滅, 還誅反者, 夜郎遂入朝, 上以為夜郎王。
又曰:昭帝始元中, 牂柯、談指、同并等二十四邑, 凡三萬餘人皆反, 并音伴。談指、同并, 后皆為縣, 屬漢牂柯郡。遣水衡郡都尉發蜀郡、犍為兵擊破之。後姑繒、葉榆人復反, 鉤町侯亡波率其人擊之, 有功, 漢立亡波為鉤町王。至成帝河平中, 夜郎王興, 與鉤町王禹、漏臥侯俞, 漏臥侯, 邑名, 后為縣, 屬牂柯。更舉兵相攻。牂柯太守請發兵誅興等。議者以道遠不可擊, 遣太中大夫張匡持節和解, 并不從。杜欽說王鳳曰:「張匡和解蠻夷王侯, 王侯不從, 不憚國威, 其效可見。恐議者選耎, 選耎, 怯不前之意也。選音息兗反, 耎音人兗反。復守和解, 太守察動靜有變, 乃以聞之, 如此, 則復曠一時。, 空也。一時, 三月。言空廢一時, 不早發兵也。王侯得收獵其眾, 申固其謀, 黨助眾多, 各不勝忿, 必相殄滅, 自知罪成狂勃, 守尉言起狂勃心而殺守尉。遠藏溫暑毒草之地, 雖有孫吳將、賁育士, 若入水火, 往必焦沒, 智勇俱亡, 所設施屯田守之費, 不可勝量。宜因其罪惡未成, 未疑漢加誅, 陰敕旁郡守尉練士馬, 大司農先調谷積要害處, 調, 發也。要害者, 在我為要, 於敵為害也。調, 音徒釣切。選任職太守往, 以秋涼時入, 誅其王侯尤不軌者。即以為不毛之地, 亡用之人, 聖王不以勞中國, 即猶若也。不毛, 言不生草木也。宜罷郡, 放棄其民, 絕其王侯, 勿復通。如以先帝所立, 累代之功不可隳壞, 亦宜因其萌芽, 早斷絕之。及已成形后師興, 則萬姓被害矣。」鳳於是薦陳立為牂柯太守。立至牂柯, 乃從吏數十人出行, 無何, 召興, 將數千人出往, 立數責, 因斷興頭, , 曉其眾, 皆釋兵降。, 解也。興子耶務收餘兵, 迫脅旁二十邑反, 立又擊平之。
《後漢書》曰:夜郎者, , 有女子浣於遁水, 有三節大竹, 流入足間, 聞其中有號聲, 剖竹視之, 得一男子, 歸而養之。及長, 有才武, 自立為夜郎侯, 以竹為姓。武帝平南夷, 夜郎侯迎降, 天子賜其王印綬, 後遂殺之。夷獠咸以竹王非血氣所生, 甚重之, 求為立後, 牂柯太守吳霸以聞天子, 乃封其三子為侯, , 配食其父。今夜郎縣, 有竹王神, 是也。

《漢書》曰:南夷君長, 其西靡莫之屬以十數, 滇地最大。皆椎髻, 耕田, 有邑聚。楚威王時, 使將軍莊蹻將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莊蹻至滇池, 地方三百里, 旁平地肥饒數千里, 以兵威定屬楚。欲歸報, 會秦擊奪楚巴、黔中郡, 道塞不通, 因乃以其眾王滇, 變服從其俗, 以長之。秦時, 嘗破, 略通五尺道。漢元狩中, 天子乃令王然于、伯始昌、呂越人等十餘輩, 間出西南夷, 指求身毒國。至滇, 滇王當羌乃留為求道。師古曰:當羌, 滇王名。四歲餘, 皆閉昆明, 莫能通。滇王與漢使言:「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 亦然。各自以一州王, 不知漢廣大。使者還, 因盛言滇大國, 足事親附。師古曰:可專事招來之, 令其親附也。天子注意焉。及南粵已滅, 乃使王然于以兵威風諭滇王入朝。滇王有眾數萬人, 其旁東北勞深、靡莫皆同姓, 相杖未肯聽。杖猶倚也。相依倚為援, 而不聽滇王入朝也。勞、莫數侵犯使者吏卒。元封二年, 天子發巴蜀兵擊滅勞深、靡莫, 以兵臨滇。滇王始首善, 以故弗誅。滇王離西夷, 舉國降, 請置吏入朝。於是以為益州郡, 賜滇王印, 復長其民。西南夷君長以百數, 獨夜郎、滇受王印。滇, 小邑也, 最寵焉。
《後漢書》曰:滇郡有池, 周回二百餘里, 水源深, 而末更淺狹, 有似倒流, 故謂之滇池。河土平敞, 多出鸚鵡、孔雀, 有鹽池、田漁之饒, 金銀、畜產之富。人俗豪汰, 居官者皆富及累代。及王莽政亂, 益州郡夷棟蠶、若豆等起兵殺郡守, 越巂姑復夷人大牟亦皆叛。莽遣寧始將軍廉丹, 發巴、蜀吏人卒徒十萬擊之, 連年不克而還。以廣漢、文齊為太守, 群夷始得其和。及公孫述據益土, 齊固守拒險。聞光武即位, 乃間道遣使自聞。蜀平, 征為鎮遠將軍, 封成義侯。於道卒, 詔為起祠堂, 郡人立廟祠之。
又曰:建武十八年, 夷渠帥棟蠶, 與姑復、挵棟、揲榆、連然、滇池、建憐、昆明諸種反叛, 遣武威將軍劉尚發卒擊之。尚軍渡瀘水, 入益州界。群夷皆棄壘奔走, 尚進軍, 連戰皆破之。追至不韋, 孫盛《蜀譜》曰:初, 秦徙呂不韋子弟宗族於蜀。漢武開西南夷, 置郡縣, 徙呂氏以充之, 因置不韋縣。斬獲甚眾, 諸夷悉平。
又曰:章帝元和中, 蜀郡王阜為太守, 政化尤異, 有神馬四匹出滇池中。
《蜀志》曰:后主建興二年, 諸葛亮率眾南征, 所戰皆捷。孟獲者, 為夷所服, 募生致之。既得, 使觀於營陣之間, 問曰:「此軍何如?」獲曰:「不知虛實, 故敗。定易勝耳。」亮縱之, 使更戰。七擒而亮猶遣獲, 獲止不去, 曰:「公, 天威也, 南人不復反矣!」遂至滇池, 南中皆平。

《漢書》曰:自滇以北, 君長以十數, 邛都最大。皆椎髻, 耕田, 有邑聚。
《後漢書》曰:邛都夷者, 武帝所開, 以為邛都縣。無幾而地陷為汙澤, 因名為邛池, 南人以為邛河。其後復反叛。元鼎六年, 漢兵自越巂水伐平之, 以為越巂郡。其郡土地平原, 有稻田。俗多游蕩, 而喜謳歌, 略與牂柯相類。豪帥放縱, 難得制御。王莽時, 郡守枚根枚根, 太守姓名也。調邛人長貴以為軍侯。更始二年, 長貴攻殺根, 自立為邛谷王。至光武, 因就封之, 授越巂太守印綬。后劉尚擊益州夷, 路由越巂, 長貴聞之, 疑尚既定南邊, 威法必行己, 不得自放縱, 即聚兵, 招呼諸君長, 多釀毒酒, 欲先以勞軍, 因襲擊尚。尚知其謀, 即分兵先據邛都, 遂掩長貴, 誅之, 徙其家屬於成都。
又曰:安帝時, 永昌、益州、蜀郡并今云南郡也。夷皆叛, 眾十餘萬, 破壞二十餘縣。益州刺史張喬, 乃遣從事楊竦將兵, 至楪榆破之, 渠帥三十六種皆來降附。竦因奏長史奸猾侵犯蠻夷者九十人, 皆減死論。
又曰:永平中, 邛都太守巴郡張翕政化清平, 得夷人和, 在郡十七年卒。夷人愛慕, 如喪父母。蘇祁斯人叟二百餘人, 赍牛羊送喪, 至翕本縣, 起墳祭祀。詔書嘉美, 為立祠堂。后夷人反亂, 天子以翕有遺愛, 乃拜其子湍為太守, 夷人歡喜, 皆奉迎道路, 曰:「郎君儀貌類我府君。」後湍頗失其心, 有欲叛者, 諸夷耆老相曉語曰:「當為先府君。」故遂得以安。
《南中八郡志》曰:邛河縱廣二十里, 深百餘丈, 多大魚, 長一、二丈, 頭特大, 遙視如載鐵釜狀。
李膺《益州記》曰:邛都縣下有一老姥, 家貧孤獨, 每食, 輒有小蛇, 頭上戴角, 在床間, 姥憐飴之。後稍長大, 遂長丈餘。令有駿馬, 蛇遂吸殺之。令因大忿恨, 令姥責出蛇。姥云在床下, 令即掘地, 愈大而無所見。令遷怒, 殺姥。蛇乃感人以靈, 言「嗔令何殺我母?當為母報仇!」此后每夜輒聞若風, 四十許日。百姓相見, 咸驚語:「汝頭那忽戴魚?」是夜, 方四十里, 與城一時俱陷為湖, 土人謂之為陷河。惟姥宅無恙, 訖今猶存。漁人采捕, 必依止宿。每有浪, 輒居宅側, 恬靜無他, 風靜水清, 猶見城郭樓櫓畟然畟音測。今水淺時, 土人沒水, 取得舊木, 堅貞, 光黑如漆, 好事者以為枕, 相贈焉。

《漢書》曰:自巂以東北, 君長以十數, 莋都最大。其俗或土著, 或移徒。
《後漢書》曰:莋都夷者, 武帝所開, 以為莋都。縣其人被髮、左衽, 言語多好譬類, 居處略與汶山夷同。土出長年神藥, 仙人山圖所居焉。元鼎六年, 以為沉黎郡。至天漢四年, 并蜀為西部, 置兩都尉, 一居旄牛, 主徼外夷, 一居青衣, 主漢人。

《漢書》曰:桐師以東北, 至葉榆, 名為巂、昆明。編發, 隨畜遷徙無常處, 無君長, 地方可數千里。
《永昌郡傳》曰:越巂郡, 在建寧西北千七百里, 治江都縣。自建寧, 高山相連, 至川中平地, 東西南北八千餘里。郡特好桑蠶, 宜黍, 稷、麻、稻、梁。

冉駹
《漢書》曰:自莋以東北, 君長以十數, 冉駹最大。其俗或著土, 或移徙。
《後漢書》曰:冉駹夷者, 武帝所開, 元鼎六年以為汶山郡。今蜀郡西北通化郡地也。至宣帝地節三年, 夷人以立郡賦重, 帝乃省并蜀郡, 為北部都尉。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 各有部落。其王侯頗知文書, 而法俗嚴重。貴婦人, 黨母族, 死則燒其尸。土氣多寒, 雖在盛夏, 冰猶未釋。皆依山居止, 累石為室, 高者至十餘丈, 為邛籠。今彼土夷人呼為雕。又土地剛鹵, 不生谷、粟、麻、菽, 惟以麥為資。而宜畜牧, 有旄牛, 無角, 一名犝牛, 肉重千斤, 毛可為毦。, 徒冬切。毦, 音貳。出名馬, 有羚羊, 羚音靈。可療毒。又有食藥鹿, 鹿麑有胎者, 其腸中糞亦療毒疾。又有五角羊、麝香、輕毛毼雞、猩猩。其人能作旄氈、班罽、青頓、毞毲、羊羧之屬。青頓、毞毲并未詳, 字書無二字。特多雜藥。地有鹹土, 煮以為鹽, 麡、羊、牛、馬, 食之皆肥。麡音子兮切。其西又有三河、盤于虜, 北有黃石、北地、盧水胡, 其表乃為徼外。后靈帝時, 復分蜀郡北部為汶山郡。

白馬
《漢書》曰:蜀之西, 冉駹以東北, 君長以十數, 白馬最大, 皆氐類也。
《後漢書》曰:白馬氐者, 武帝元鼎中, 分開廣漢西部, 合以為武都。土地險阻, 有麻田, 出名馬、牛、羊、漆、蜜。氐人勇戇抵冒, 貪貨死利。居於河池, 一名仇池, 方百頃, 四面斗絕。數為邊寇, 郡縣討之, 則依固自守。元封三年, 氐人反叛, 遣兵破之。昭帝元鳳中, 氐人復叛, 執金吾馬適建姓馬適, 名建。等將三輔太常徙討破之。建武初, 氐人悉附隴蜀, 及隗囂滅, 其酋豪乃背公孫述降漢, 馬援上復其王侯君長, 賜以印綬。後囂族人隗茂反, 殺武都太守。氐人大豪齊鍾留為種類所敬信, 威服諸豪, 與郡丞孔奮擊茂, 破斬之。
白狼夷
《後漢書》曰:永平中, 益州刺史梁國朱輔, 好立功名, 慷慨有大略。在州數歲, 宣示漢德, 威懷遠夷, 自汶山以西, 前代所不至, 正朔所不加, 白狼、盤木、唐菆等百餘國, 戶百三十餘萬、口六百萬以上, 舉種奉貢, 稱為臣仆。輔上疏曰:「臣聞《詩》云:彼狙者歧, 有夷之行。《傳》曰:歧道雖僻, 而人不遠。詩人誦詠, 以為符驗。今白狼王唐菆等慕化歸義, 作詩三章。路經邛來大山太零高坂, 峭危峻險, 百倍岐道。襁負老幼, 若歸慈母。遠夷之語, 辭意難正。草木異種, 鳥獸殊類。有犍為郡掾田恭, 與之習狎, 頗曉其言。臣輒令訊其風俗, 譯其辭語。今遣從事史李陵與恭護送詣闕, 并上其樂詩。昔在聖帝, 舞四夷之樂;今之所上, 庶備其一。」帝嘉之, 事下史官, 錄其歌焉。《東觀記》載其歌, 并載夷人之本語, 并重譯訓沼為華言, 今《花史》所載者是也。至和帝永元十二年, 旄牛徼外白狼、樓薄蠻夷王唐繒等, 遂率種人十七萬口內屬。

椫國
音檀
《後漢書》曰:和帝永元九年, 椫國王雍由調遣使重譯奉國珍寶, 和帝賜金印、紫綬。安帝永寧初, 復遣使朝賀獻樂及幻人--能變化, 吐火, 自支解, 易牛馬頭, 又善跳丸--數乃至千, 自言我海西人, 海西即大秦也。椫國西南通大秦。明年元會, 安帝作樂於庭, 封雍由調為漢大都尉, 賜印綬、金銀、彩繒各有差。

牂柯
《後漢書》曰:初, 楚頃襄王時, 遣將莊豪從沆水伐夜郎。軍至且蘭, 椓船於岸而步戰。既滅夜郎, 因留王滇池。以且蘭有椓船牂柯處, 乃改其名為牂柯。《異物志》曰:牂柯, 擊船戢也。牂柯地多雨潦。俗好巫鬼禁忌。寡畜生, 又無蠶桑, 故其郡最貧。句田可縣有桄榔木, 可以為面, 百姓資之。
又曰:公孫述時, 牂柯大姓龍、傅、尹、董氏, 與郡功曹謝暹保境為漢, 乃遣使從番禺江奉貢。番禺江, 今南海郡。光武嘉之, 并加褒賞。桓帝時, 郡人尹珍自以生於荒裔, 不知禮義, 乃從汝南許慎、應奉受經書, 學成, 還鄉里教授。自是, 南域始有學焉。
《永昌郡傳》曰:牂柯郡, 在建寧東北千二百里, 處所險峻, 率皆高山而少平地。
《唐書》曰:牂柯蠻首領亦姓謝氏。其地北去兗州一百五十里, 東至辰州二千四百里, 南至交州一千五百里, 西至昆明九百里。無城壁, 散為部落而居。土氣郁熱, 多霖雨, 稻粟再熟。無徭役, 惟征戰之時, 乃相屯聚, 刻木為契。其法, 劫盜者三倍還贓, 殺人者出牛馬三十頭, 乃得贖死, 以納死家。風俗物產, 略與東謝同。其首領謝龍羽, 大業末據其地, 勝兵數萬人。
又曰:武德三年, 牂柯蠻首領謝龍羽遣使朝貢, 授龍羽牂州刺史, 封夜郎郡公。貞觀四年, 復朝貢。開元十年, 大酋長謝元齊死, 詔立其嫡孫嘉藝襲其官封。二十五年, 大酋長趙君道來朝, 獻方物。元和三年五月, 敕自今已后, 委黔南觀察使差本道軍將充押領牂柯、昆明等使。四年正月, 遣使來朝。是月, 遣中使魏德和領其使, 并赍國信物降璽書, 賜其王焉。自后朝負不絕。
《臨海異物志》曰:桄榔木生牂柯, 外皮有毛, 似栟櫚而散生。其木剛, 作鋤利如鐵, 中石更利, 惟中焦根乃致敗耳。皮中有似梼稻米片, 又似麥面, 作餅餌。
《廣志》曰:桄榔樹, 大四五圍, 長五六丈, 洪直, 旁無枝條。其顛生葉。不過數十, 似棕葉。破其木, 肌堅難傷。入數寸, 得面, 赤黃, 密緻可食。

《周書·王會》曰:卜人, 丹沙。注云:西南之蠻, 丹沙所出。按卜人, 蓋今之濮人也。
又曰:湯令伊尹為四方獻令, 伊尹曰:「臣請正南歐隑五來切。柱國、指子陸童、百濮九箘, 請今以珠璣、玳瑁、象齒、文犀、翠羽、箘鶴、短狗為獻。」
《永昌郡傳》曰:云南郡在建寧南四十五里, 治云南縣, 亦多夷濮, 分布山野, 千五百人。女大小蹲踞道側。皆持數種器杖, 時寇鈔, 為郡邑之害。

尾濮
《永昌郡傳》:郡西南千五百里徼外有尾濮。尾若龜形, 長三、四寸。俗坐, 輒先穿地空, 以安其尾。若邂逅誤折尾, 便死。男女長, 各隨宜野會, 無有嫁娶, 猶知識母, 不復別父。俗云「貸老相食」, 則此濮也。古人所說, 非目見也。
《扶南土俗傳》曰:枸利東有蒲羅中人, 人皆有尾, 長五、六寸。其俗食人。按其地, 并西南蒲羅, 蓋尾濮之地名也。
梁祚《魏國統》曰:西南有夷, 名曰尾濮。其地出玳瑁、犀、象、珠璣、金、銀、葛越、桂木。人皆蠻夷, 重譯乃通也。

木綿濮
郭義恭《廣志》曰:木綿濮, 土有木綿樹, 多葉。又房甚繁, 房中棉, 如蠶所作, 其大如卷。音拳。

文面濮
《廣志》曰:文面濮, 其俗劖面, 而以青畫之。, 音讒。

折腰濮
《廣志》曰:折腰濮, 其俗, 生子皆折其腰。

赤口濮
《廣志》曰:赤口濮, 在永昌南。其俗, 折其齒, 劖其唇使赤;又露身, 無衣服。

黑僰濮
《廣志》曰:黑僰濮, 在永昌西南, 山居, 耐勤苦。其衣服, 婦人以一幅布為裙, 或以貫頭;丈夫以谷皮為衣。其境出白蹄牛、犀、象、武魄、金、銅、華布。

朱提
《永昌郡傳》曰:朱提郡, 在犍為南千八百里, 治朱提縣。川中縱廣五、六十里。有大泉, 池水千頃, 名千頃池。又有龍池, 以灌溉種稻。與僰道接, 時多猿, 郡取鳴嘯於行人徑次, 聲聒人耳。夷分布山谷間, 食肉衣皮, 雖有人形, 禽獸其心, 言語服飾, 不與華同。有堂狼山, 山多毒草, 盛夏之月, 飛鳥過之, 不能得去。
又曰:建寧郡, 朱提之東南六百里, 土氣和適, 盛夏之月, 熱不郁蒸;孟冬時, 寒不慘慄。
又曰:永昌郡, 在云南西七百里。郡東北八十里瀘倉津。此津有鄣氣, 往以三月渡之, 行者六十人, 皆悉悶亂;毒氣中物則有聲, 中樹木枝則折, 中人則令奄然青爛也。
又曰:興古郡, 在建寧南八百里。郡領九縣, 縱經千里, 皆有瘴氣。蒜谷雞豚魚酒不可食, 皆食啖皆病害人。郡北三百有盤江, 廣數百步, 深十餘丈, 此江有毒瘴。九縣之人, 皆號曰鳩民, 言語嗜欲, 不與人同。鳩民咸以三尺布角割作兩襜, 不復加針縷之功也, 廣頭著前, 狹頭覆后, 不蓋其形, 與裸身無異。

昆彌國
《唐書》曰:昆彌國, 一曰出昆明西南夷也, 在爨之西, 洱河為界, 即葉榆河。其俗與突厥略同。相傳云, 與匈奴本是兄弟國也。漢武帝得其地, 入益州部, 其後復絕。諸葛亮定南中, 亦所不至。武德四年, 巂州治中吉弘使南寧, 因至其國諭之, 至十二月, 遣使朝貢。貞觀十九年四月, 右武侯將軍梁建方討蠻, 降其部落七十二, 戶十萬九千三百。

西爨
《唐書》曰:西爨方, 南寧之渠帥也。自云本河東安邑人也, 七世祖仕晉, 為南寧太守, 屬中國亂, 遂王蠻夷。梁元帝時, 南寧州刺史徐文盛征詣荊州, 有爨瓚者, 遂據南寧之地。延袤二千餘里。俗多華民, 饒駿馬、明珠、犀、象。瓚死, 有二子震、玩, 分統其眾。隋開皇初, 遣使朝貢。文帝遣韋世沖將兵鎮之, 析置恭州、協州、昆州。未幾復叛。后遣史萬歲擊之, 所至皆破, 逾西洱河, 臨滇池而還。玩懼而來朝, 文帝誅之, 諸子沒為官奴, 不收其地, 因與中國絕。高祖受禪, 拜玩子弘達為昆州刺史, 令持其父尸歸葬本鄉。益州段綸又遣俞大施至南寧, 諭其部落, 悉來歸款。自是朝貢不絕。

東女國

《唐書》曰:東女國, 西羌之別種, 以西海中復有女國, 故稱東女焉。俗以女為王, 東與茂州黨項接, 東南與雅州接, 隔羅女蠻及白狼夷。其境東西九日行, 南北二十日行, 有大小八十餘城。王所居名康延川, 中有弱水南流, 用牛皮為船以渡。戶四萬眾, 勝兵萬餘人, 散在山谷。女王號為賓就, 有女官曰高霸, 平議國事。在外官僚, 并男夫為之。其王侍女數百人, 五日一聽政令。王若死, 國中多斂金錢, 動至數萬, 更於王族求令女二人而立之, 大者為王, 其次為小王。若大王死, 即小王嗣立, 或姑死而婦繼, 無有篡奪。其所居, 皆起重層屋, 王至九層, 國人至六層。其王服青毛綾裙, 下領衫, 上披青袍, 其袖委地。冬則羔裘, 飾以紋錦。為小鬟髻, 飾之以金。耳垂珰, 足履索𩍜。俗重婦人而輕丈夫。文字同於天竺。以十一月為正。
又曰:東女國, 其俗每至十月, 令巫者赍肴詣山中, 散糟麥於空, 大咒呼鳥, 俄而有鳥始雞, 飛入巫者之懷。因剖腹而視之, 每有一谷, 來歲必登;若有霜雪, 必多災異。其俗信之, 名為鳥卜。其居喪, 服飾不改, 為父母則三年不櫛沐。貴人死者, 或剝其皮而藏之, 內骨於瓶中, 揉以金屑而埋之。國王將葬, 其大臣親屬殉死者數十人。隋大業中, 蜀王秀遣使招之, 拒而不受。武德中, 女王國斂臂鈐湯湯傍氏始遣使貢方物, 高祖厚資遣之。
又曰:垂拱二年, 東女國王斂臂遣大臣湯劍石來朝, 仍請官號。則天冊拜斂臂為左玉鈐衛將軍, 仍以瑞錦制蕃服以賜之。天授三年, 其王俄琰兒來朝。開元二十九年十二月, 其王趙曳夫遣子獻方物, 命有司宴于曲江, 令宰臣已下同宴。又封曳夫為歸昌王, 賜其子帛, 放還, 復以男子為王。貞元九年七月, 其王湯立悉與哥鄰國王董臥庭、白狗國王羅陀忽、逋租國王弟鄧吉知、南水國王蘇唐磨、咄霸國王蕃藐蓬, 各率其種落, 詣劍南西川內附。其哥鄰等國, 皆散居山川。弱水王, 即國初女國之弱水部落, 其悉董國在弱水西, 故亦謂之弱水西悉董王。舊皆分隸邊郡, 祖父例授將軍、中郎、果毅等官。自中原多故, 皆為吐番所役屬。其部大者不過三、二千戶, 各置縣令十數人理之。土有絲絮, 歲輸於吐蕃。至是悉與之同盟, 相率獻款, 兼赍天寶中國家所賜官告共三十九通以進, 西川節度使韋皋處其眾於維霸保等州, 給以種糧、耕牛, 咸樂生業。立悉等數國王自來朝, 召見謚麟德殿, 授官賞各有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