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四十六 職官部四十四

太平御覽
卷二百四十六.職官部四十四

太子左右贊善大夫
《六典》曰︰左贊善大夫, 掌翊贊太子以規諷也。皇太子出入動靜, 苟非其德義, 則必陳古以箴焉。右贊善大夫, 掌如其左。凡皇太子朝, 宮臣則列於右階之下。
《唐書》曰︰貞元十六年, 以山人崔芊爲右贊善大夫, 充太子侍直, 新名也。
太子洗馬
《六典》曰︰洗馬掌四庫圖籍繕寫刊緝之事, 立正本、副本, 以備供進。凡天下之圖書上於東宮者, 皆受而藏之。
《國語》曰︰夫差爲勾踐洗馬。
《續漢書•百官志》曰︰洗馬, 員十六人, 秩六百石, 職如謁者。太子出, 則當直, 一人在前導威儀, 蓋洗馬之義也。
《漢書》曰︰司馬安, 少與汲黯爲太子洗馬, 安爲人深巧善官, 四至九卿。
《魏略》曰︰顔裴字文林, 以才學爲太子洗馬。
《晉書》曰︰江統爲洗馬, 太子頗好游宴, 或闕朝侍, 統以五事諫之。
又曰︰解系兄弟少連、叔連, 各清身潔已, 仕皆爲洗馬。
《梁書》曰︰庾于陵拜太子洗馬。舊東宮官屬, 通爲清選, 洗馬掌文翰, 尤其清者。近世用人, 皆取甲族有才望者, 時于陵與周舍幷擢充職, 高祖曰︰「官以人而清, 豈限以甲族。」時論以爲美。
《唐書》曰︰李綱字文紀。隋開皇末, 爲太子洗馬。皇太子勇嘗以歲首宴宮臣, 左庶子唐令則自請奏琵琶, 又歌《武媚娘》之曲。綱白勇曰︰「令則身任公卿, 職當調護, 乃於宴座自比倡優, 進淫聲, 穢視聽。事若上聞, 罪不在測, 豈不累于殿下?臣請遽正其罪。」勇曰︰「我欲爲樂耳, 君勿多事。」綱趨而出。及勇廢黜, 文帝召東宮官屬切讓之, 無敢對者。綱對曰︰「今日之事, 乃陛下之過, 非太子罪也。太子才非上品, 性是常人, 若得賢明之士輔道之, 足堪繼嗣皇業。方今多士盈朝, 當擇賢居任, 奈何以弦歌鷹犬之才日在其側, 致令至此, 乃陛下誡道不足, 豈太子之罪耶!」辭氣凜然, 左右皆爲之失色。文帝曰︰「令汝在彼, 豈非擇人。」
《文士傳》曰︰江統字應元。召補洗馬, 每有疑滯大事、章表奏議, 輒爲同官所推, 常爲之作草。
《韓子》曰︰勾踐入宦於吳, 執干戈爲吳王洗馬, 故能殺夫差于姑蘇。
傅咸《申懷賦•序》曰︰余自無施, 謬爲衆論所許, 補太子洗馬, 才不稱職, 意常默然。
傅咸《感別賦•序》曰︰有人魯庶叔, 雅量弘濟, 思心邃遠。餘自少與之相長, 情相親愛, 有如同生。其後遷太子洗馬。俄而謬蒙朝私, 猥忝斯職, 雖懼不稱, 而喜得與此子同班共事。天下之遇, 未有若此。周旋三載, 魯生遷尚書郎, 雖別不遠, 而情甚悵恨, 退作茲賦云爾。
徐邈《問玉瑉》曰︰漢法制︰洗馬, 冠高山冠, 職如謁者。中朝新制︰洗馬, 進賢冠, 出則在馬前清道, 故曰洗馬。
太子司議郎
《六典》曰︰司議郎掌侍從規諫, 駁正啓奏。凡皇太子出入朝謁、從享及釋奠於先聖先師, 講學、齒胄、撫軍、監國之命可傳於史冊者, 幷錄爲記注。若宮坊之內祥瑞、災眚, 宮長除拜、薨卒, 亦皆記之。每歲終, 則送史館。
《唐書》曰︰敬播以撰《實錄》功, 遷太子司議郎。時此官初置, 極爲清望。中書令馬周嘆曰︰「所恨資品望高, 不獲曆居此職。」
又曰︰貞觀中皇太子上表曰︰「臣聞直筆記言, 諫司箴過, 蓋絕代之通訓, 乃垂裕於當今。臣以暇日遐覽前志, 竊惟古之養德, 咸有史官, 所以補缺拾遺, 爲砥爲礪, 彰善癉惡, 如切如磋, 譬立准而端形, 猶琢玉而成器, 故《大戴禮》曰︰太子免于保傅之嚴, 則有司過之史。《漢書》云︰太子既冠成人, 乃有記過之史。是知姬誦登兩, 肇建此官;劉啓升儲, 憲章斯義。故能道溫玉裕, 聲聞宸宮。上有慰於皇情, 下無虧於物議。臣地居問寢, 齒在橫經, 越以幼年, 夙蒙天獎。趨紫宸以遵禮, 仰黃屋以承歡;怙聖慈而益驕, 恃鍾心而取恣。肅恭馳道, 恐或乖方;晨昏視膳, 慮有違舛。蒙泉始道, 必俟後乘之規;離光未融, 懼寢前星之耀。是以夙興夜寐, 內省非憂, 延首讜言, 冀匡童昧。而魏晉已降, 不置此員, 杜絕箴規, 何期甚謬!伏惟陛下窮神稽古, 尚擇芻蕘之言;玄覽文明, 猶開登石之路。況臣沖藐, 未涉藝文。出自深宮, 便親監撫之重;罕從鼓篋, 疇識弦誦之宜。一德有慚, 貽憂睿念;三朝登俊, 何以勝任?所以冒敢陳聞, 請遵故實, 願開史職, 故司眷誡。是使綿載墜典, 復在聖朝;資此正人, 少匡不逮。」於是門下坊置太子司議郎四人, 妙選名行之士爲之。正六品上, 掌侍從、規諫、駁正、啓奏, 幷錄東宮記注, 分判坊事。
又曰︰元讓有孝行。則天朝, 中宗居東宮, 復征拜司議郎。及謁見, 則天謂曰︰「卿既孝於家, 必能忠於國。今授此職, 須知朕意, 宜以孝道輔我兒也。」
又曰︰王元感, 濮州鄄城人也。長安三年, 上表其所撰《尚書糾繆》十卷、《春秋振滯》二十卷, 《禮記繩愆》三十卷, 幷所注《孝經》、《史記》稿草, 請官給紙筆寫上秘閣。詔曰︰「王元感質性溫敏, 博聞強記, 手不釋卷, 老而彌篤。掎前達之失, 究先聖之旨。是謂儒宗, 不可多得。可太子司議郎兼崇賢館學士。」魏知古嘗稱其所撰書曰︰「信可謂五經之指南也。」
太子中舍人
《晉書》曰︰杜錫, 預之子也。累遷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 屢諫湣懷太子, 言辭懇切, 太子患之。後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 刺足流血。他日, 太子問錫︰「向者何事?」錫曰︰「醉不知。」太子詰之曰︰「君喜責人, 何自作過也。」
《晉中興書》曰︰顧榮清操, 南士秀望, 累遷太子中舍人。
又曰︰顧榮字彥先。時吳朝士人入洛者, 惟陸機、陸雲及榮三人。而機、雲雖有才藻, 清望不及榮也。選補吳王郎中令, 累遷太子中舍人。
太子舍人
《六典》曰︰太子舍人掌侍從, 行令書、令旨及表、啓之事。皇太子通表如諸臣之禮。諸臣及宮臣上皇太子, 大事以箋, 小事以啓, 其封題皆曰︰「上於右春坊」, 通事舍人開封以進。其事可施行者, 皆下於舍人, 與庶子參詳之, 然後進;不可者則否。
《續漢書•百官志》曰︰舍人秩二百石, 無員, 更直宿衛, 如三署郎中。
《漢書》曰︰文帝使晁錯詣伏生受《尚書》, 還拜太子舍人。
《東觀漢記》曰︰侯霸字君房, 爲人嚴而有威, 爲太子舍人。
《漢雜事》曰︰鄭當時爲太子舍人。每伍日洗沐, 常置驛馬長安諸郊, 請謝賓客, 以夜繼日, 常恐不遍;然其交知皆天下名士也。
《魏志》曰︰張茂上便宜, 擢爲太子舍人。
《晉書》曰︰王衍以名問, 超爲太子舍人。
又曰︰元帝太興元年, 以太子紹舅虞爲舍人。太子奏曰︰「舅, 甥宜崇敬, 降舅氏之親爲侍臣, 非所安也。」詔乃轉爲常侍。
沈約《宋書》曰︰王僧達, 琅琊臨沂人。太保弘之少子也。太祖聞僧達早慧, 召於德陽殿, 問其書學及家事, 應對閑敏。上甚嘉之, 以爲太子舍人。
《齊書》曰︰張率, 建武三年舉秀才, 除太子舍人。與同郡陸亻垂、陸厥幼相友狎, 嘗同載詣左衛將軍沈約, 遇任在焉。約謂曰︰「此三子後進秀才, 皆南金也, 卿可與交。」由此與友。
《梁書》曰︰劉杳字士深, 爲舍人。及昭明太子薨, 新宮建, 舊人例無住者, 敕特留杳焉。
《後魏書》曰︰崔玄伯, 少有俊才, 號曰冀州神童。符融收冀州, 虛心禮敬, 拜陽平公, 管征東記室。出總庶政, 入爲賓友, 衆務修理, 處斷無滯。符堅聞而奇之, 征爲太子舍人。
摯虞云︰太常弟子通二經, 補文學;三經, 補太子舍人, 晉置十六人, 掌表、啓。
太子通事舍人
《六典》曰︰太子通事舍人, 掌導引宮臣辭見, 及承令勞問之事。凡元正、冬至, 百官與諸方之使者參見, 亦如之。若皇太子行, 先一日, 京文武職事九品已上奉辭;及還宮之明日, 亦如之。

《三國典略》曰︰陳殷不害字長卿。尚書右丞不佞兄也。長於政事, 兼飾以儒術。梁武帝時, 與庾肩吾俱爲東宮通事舍人。直日奏事, 梁武謂肩吾曰︰「卿是文學之士, 吏事非所長, 可使不害來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