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三十三 偏霸部十七

太平御覽
卷一百三十三.偏霸部十七

梁肅方智
《梁書》曰:敬帝諱方智, 字慧相, 小字法真, 世祖第九子也。太清三年, 封興梁侯。承聖元年, 封晉安郡王。二年, 出爲平南將軍、江州刺史。三年十一月, 江陵陷, 太尉揚州刺史王僧辯、司空南徐州刺史陳霸先定議, 以帝爲太宰、承制, 奉迎還京師。四年二月, 至自豆潯陽, 入居朝堂。以太尉王僧辯爲中書監、錄尚書、驃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加司空陳霸先班劍二十人。
三月, 齊遣其上党王高渙送貞陽侯蕭淵明來主樑嗣, 至東關, 遣吳興太守裴之橫與戰, 敗績, 之橫死。王僧辯率衆出屯姑熟。七月, 王僧辯納貞陽侯蕭淵明, 自採石濟江。入於京師, 以帝爲皇太子。九月, 司空陳霸先舉義, 襲殺王僧辯, 黜蕭淵明。丙午, 帝即皇帝位。
十月, 詔改承聖四年爲紹泰元年, 大赦。以貞陽侯蕭淵明爲司徒, 封建安郡公。以司空陳霸先爲尚書令。尊所生夏貴妃爲皇太后。立妃王氏爲皇后。太平元年正月, 大赦。四月, 齊軍水步入丹陽縣, 至秣陵故治。六月, 齊潛軍至蔣山, 北至玄武湖, 司空陳霸先授衆軍節度, 大破之。七月, 陳霸先進位司徒。九月, 改元, 大赦。除司徒陳霸先爲丞相、錄尚書事。二年四月, 齊遣使請和。八月, 加丞相黃鉞, 領太傅, 劍履上殿。九月, 爲相國, 總百揆, 封十郡爲陳公, 備九錫之禮。十月, 禪位於陳, 奉帝爲江陰王, 薨于外邸, 時年十六, 追謚敬皇帝。
史臣曰:梁季橫潰, 喪亂屢臻, 當此之時, 天曆去梁, 敬皇高讓, 將同釋負焉。
後梁蕭𧦴
後梁宣帝諱𧦴, 昭明太子第三子也。封岳陽王, 授雍州刺史。孝元被西魏所害, 𧦴遂爲魏附庸, 稱大定元年。以蔡大寶爲相, 時人比劉備遇孔明。𧦴性不好酒, 尤惡見婦人, 酷信佛法。謂尚書宋如周曰:「卿可謗經?」如周踧踖〈上子六切, 下音跡。〉自陳, 懼而出, 以告蔡大寶。寶曰:「卿當不謗餘經, 不信法華耳。」如周乃悟, 經云隨喜, 面不狹長。如周面狹且長, 故戲之耳。𧦴居處殘毀, 干戈日用, 在位八年, 憤惋而殂, 年四十。子巋立。
蕭巋
明帝諱巋, 宣帝第三子也。聰明有器識。大定元年, 爲太子。宣帝崩, 太子即位, 號天保元年。
十五年, 周武帝平北齊, 得傳國璽, 巋入周賀。武帝大會群臣及諸蕃客, 周武自彈琵琶, 令故齊主高緯起舞。達摩及故安德王延宗悲不自勝。舞訖勸巋, 巋乃起舞。周武曰:「梁主乃能爲朕舞乎!」巋曰:「陛下既自彈五弦, 臣何敢不同百獸!」周武大悅。周武指齊氏故臣吒列長義謂巋曰:「是登陴駡朕者。」巋曰:「長義未能抱樂, 翻敢吠堯。」周武大笑。初雖禮接, 巋未深知之。至是, 巋承間, 乃陳父荷, 太祖拯救之恩, 幷敘二國艱虞, 唇齒掎角之事。辭理辯暢, 因涕泗交流。周武亦爲欷。自是禮遇日深, 賜雜繒百段、馬五匹, 幷賜齊宮伎女。遣歸國, 執巋手曰:「待破突厥, 必送梁王歸江東。」巋途經古跡, 莫不駐馬賦詩, 以敘其懷。至於江陵, 凡三十首。女爲秦晉王廣妃。在位十四年而殂。
蕭琮
, 明帝太子也。既立, 赦其封內, 改元寬運。琮性廣仁有大度, 博學有文義, 兼善弓馬。
明年, 隋文征琮入朝。琮率其臣二百餘人朝于長安, 群臣辭於送客堂, 琮下馬一一執別, 莫不殞涕。既至, 隋文帝留之, 使崔弘度將兵攻江陵。江陵不守, 於是國廢。
陳陳霸先
《陳書》曰:高祖武皇帝諱霸先, 字興國, 小字法生, 吳興長城下若里人, 漢太丘長陳實之後也。世居穎川, 實玄孫准, 晉太尉。准生匡。匡生達, 永嘉南遷, 爲丞相掾, 曆太子洗馬, 出爲長城令, 悅其山水, 遂家焉。嘗謂所親曰:「此地山川秀麗, 當有王者興, 二百年後, 我子孫必鍾斯運。」高祖以梁天監二年癸未歲生。少倜儻有大志, 不治生産。既長, 讀兵書, 多武藝, 明達果斷, 爲當時所推服。嘗游義興, 館於許氏, 夜夢天開數丈, 有四人朱衣捧日而至, 令高祖開口納焉。及覺, 腹中猶熱, 高祖心獨負之。
大同初, 新喻侯蕭爲吳興太守, 甚重高祖, 謂僚佐曰:「此人方將遠大。」及爲廣州刺史, 高祖爲中兵參軍, 隨之鎮。令高祖招集士馬, 衆至千人, 仍命高祖監宋隆郡。所部安化二縣元不賓, 高祖討平之。尋監西江督護、高要郡守。先是, 武林侯蕭諮爲交州刺史, 以裒刻失衆心, 土人李賁連結數州豪傑同時反。遣高州刺史孫冏、新州刺史盧子雄將兵擊之, 冏等不時而進, 皆敗, 於廣州伏誅。子雄弟子略與冏子侄及其主帥杜天合、杜僧明共舉兵, 執江南督護沈顗, 進寇廣州, 晝夜苦攻, 州中震恐。高祖率精兵三千, 卷甲兼行以救之。頻戰屢捷, 天合中流矢死, 衆大潰, 僧明遂降。梁武帝深嘆異焉, 授直閣將軍, 封新安子, 邑三百戶, 仍遣畫工圖高祖而觀之。
其年終, 蕭映卒。明年, 高祖送喪還都, 至大庾嶺, 會有詔高祖爲交州司馬, 領武平太守, 與刺史楊瞟〈匹妙切。〉南討。十一年六月, 軍至交州, 賁衆數萬于蘇曆江口立城柵以拒官軍。瞟推高祖爲前鋒, 所向摧陷, 賁走典澈湖, 于屈獠界立寨, 大造船艦, 充塞湖中, 衆軍憚之, 頓湖口不敢進。夜江水暴起七丈, 注湖中, 奔流迅激。高祖勒所部兵, 乘流先進, 衆軍鼓噪俱前, 賊衆大潰, 賁竄入屈獠洞中, 屈獠斬賁, 傳首京師。是歲, 太清元年也。除振遠將軍、江西督護、高安太守、督七郡諸軍事。
二年冬, 侯景寇京師, 高祖將率兵赴援, 廣州刺史元景仲陰有異志, 將圖高祖。高祖知其計, 與成州刺史王懷明、行台選郎殷外臣等密議戒嚴。三年七月, 集義兵於南海, 馳檄以討景仲。景仲窮蹙, 縊於閣下。高祖迎蕭勃鎮廣州。
十一月, 高祖遣杜僧明、胡穎將二千人頓於嶺上, 幷厚結始興豪傑同謀義舉, 侯安都、張等率千餘人來附。蕭勃聞之, 遣鍾休悅說高祖曰:「侯景驍雄, 天下無敵, 前者授軍十萬, 士馬精強, 然而莫敢當鋒, 遂令羯賊得志。以君疏外, 詎可暗投?未若且住始興, 遙張聲勢, 保此泰山, 自求多福。」高祖泣謂休悅曰:「僕本庸虛, 蒙國成造。往聞侯景渡江, 即欲赴援。今京都覆沒, 主上蒙, 君辱臣死, 誰敢愛命!君侯體則皇枝, 任崇方嶽, 已不能摧鋒萬里, 雪此冤痛, 見遣一軍, 猶賢乎已, 乃降後旨, 使人慨然。僕行計決矣, 憑爲披述。」乃遣使間道往江陵, 稟承軍期節度。湘東王承制授高祖員外散騎常侍、持節、明威將軍、交州刺史, 改封南野縣伯。
六月, 高祖修嶂頭古城, 徙居焉。高州刺史李遷仕據大皋, 遣主帥杜平虜率千人入贛石、魚梁。高祖命周文育將兵擊走之, 遷仕奔寧都。承制授高祖通直散騎常侍、使持節、信威將軍、豫州刺史、領豫章內史, 改封長城縣侯。尋授散騎常侍、使持節、都督六郡諸軍事、軍師將軍、南江州刺史, 餘如故。時寧都人劉藹等資廷仕舟艫兵仗, 將襲南康, 高祖遣杜僧明等率二萬人據白口, 築城以禦之, 遷仕亦立城以相對。二年三月, 僧明等攻拔其城, 生擒遷仕, 送南康, 高祖斬之。承制命高祖進兵江州, 仍授江州刺史, 餘如故。
六月, 高祖發自南康, 觀者數萬人。是時承制遣征東將軍王僧辯督衆軍討侯景。八月, 僧辯軍次湓城, 高祖率杜僧明等衆軍及南川豪帥合三萬人將會焉。時西軍乏食, 高祖先貯軍糧五十萬石, 至是分三十萬以資之。仍頓巴丘。會侯景廢簡文帝, 立豫章嗣王棟, 高祖遣兼長史沈袞奉表於江陵勸進。十一月, 承制授高祖使持節, 都督會稽、東陽、新安、臨海、永嘉五郡諸軍事, 平東將軍, 揚州刺史, 領會稽太守、豫州內史, 餘幷如故。
三年正月, 高祖率甲士三萬人、強弩五千張、舟艦二千乘, 發自豫章。二月, 次桑落洲, 遣中記室參軍江元禮以事表江陵, 承制加高祖鼓吹一部。是時王僧辯已發湓城, 會高祖于白茅灣, 乃登岸結壇, 刑牲盟約。進軍次蕪湖, 侯景城主張黑棄城走。三月, 高祖與諸軍進克姑熟, 仍次蔡州。侯景登石頭城觀望形勢, 意甚不悅, 謂左右曰:「此軍上有紫氣, 不易可當。」乃以船步貯石, 沈塞淮口;緣淮作城, 自石頭迄青溪十餘里中, 樓雉相接。諸將未有所決, 僧辯遣杜﹀問計于高祖, 高祖曰:「前抑仲禮數十萬兵隔水而坐, 韋粲之在青溪, 竟不渡岸, 賊乃登高望之, 表里俱盡, 肆其凶虐, 覆我王師。今圍石頭, 須渡北岸。諸將若不能當鋒, 請先往立柵。」高祖即于石頭西橫隴築柵, 衆軍次連八城, 直出東北。賊恐西州路斷, 亦於東北果林作五城, 以遏大路。景率衆萬餘人、鐵騎八百餘匹, 結陣而進。乃命諸將分處置兵。賊直沖王僧志, 僧志小縮, 高祖遣徐度領弩手二千橫截其後, 賊乃卻。高祖與王琳、杜龕等以鐵騎悉力乘之, 賊退據其柵。景儀同盧輝略開石頭北門來降。蕩主戴晃、曹宣等攻拔果林一城, 衆軍又克其四城。賊複還, 殊死戰, 又盡奪所得城柵。高祖大怒, 親率攻之, 士卒騰柵而入, 賊複散走。景與百餘騎棄槊執刀, 左右沖陣, 陣不動, 景衆大潰, 遂北至西明門。景至闕下, 不敢入台, 遣其腹心取其二子而遁。高祖率衆出廣陵應接, 會景將郭元建會元建奔齊, 高祖納其部曲三千人而還。僧辯啓高祖鎮京口。
五月, 齊遣辛述圍嚴超達于秦郡, 高祖命徐度領兵助其固守。齊衆七萬, 填塹, 起土山, 穿地道。高祖乃自率萬人解其圍, 縱兵四面擊齊軍, 弓弩亂髮, 齊平秦王中流矢死, 斬首數百級, 齊人收兵而退。高祖振旅南歸, 遣記室參軍劉本仁獻捷於江陵。承制授高祖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 餘幷如故。及王僧辯率衆征陸納於湘州, 承制命高祖代鎮揚州。十一月, 湘東王即位於江陵, 改承聖元年。明年, 湘州平, 高祖旋鎮京口。三年三月, 進高祖司空, 餘如故。
十一月, 西魏攻陷江陵, 高祖與王僧辯等進啓江州, 請晉安王乙太宰承制, 又遣長史謝哲奉箋勸進。十二月, 晉安王至自潯陽, 入居朝堂, 給高祖班劍二十人。四年五月, 齊送貞陽侯淵明還主社稷, 王僧辯納之, 即位, 改元曰天成, 以晉安王爲皇太子。初, 齊之請納貞陽侯也, 高祖以爲不可, 遣使詣僧辯苦爭之, 往返數四, 僧辯竟不從。高祖居常憤恨, 密謂所親曰:「武帝雖磐石之宗, 遠播四海, 至於克雪仇恥, 寧濟艱難, 惟孝元而已, 功業懋盛, 前代未聞。我與王公俱受重寄, 語未絕音, 聲猶在耳, 豈期一旦便有異圖。嗣主高祖之孫, 元皇之子, 海內屬目, 天下宅心, 竟有何辜, 坐致廢黜。遠求夷狄, 假立非次。觀其此情, 亦可知矣。」乃密具袍數千領及錦彩金銀, 以爲賞賜之具。九月壬寅, 高祖召徐度、侯安都、周文育等謀之, 仍部列將士, 分賞金帛, 水陸俱進。是夜, 發南徐州討王僧辯。甲辰, 高祖步軍至石頭前, 進遣勇士自城北逾入。時王辯方視事, 外白有兵。俄而兵自內出, 僧辯遽走, 與其第三子相遇, 俱出閣, 左右尚數十人, 苦戰。高祖大兵尋至, 僧辯衆寡不敵, 走登城南門樓, 高祖因風縱火, 僧辯窮迫, 乃就擒。是夜, 縊僧辯及。庚午, 貞陽侯遜位, 百僚奉晉安王上表勸進。十月己酉, 晉安王即位, 改承聖四年爲紹康元年。壬子, 詔授高祖侍中、大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將軍、揚南徐二州刺史, 持節、司空、班劍、鼓吹幷如故。仍詔高祖甲仗百人, 出入殿省。
震州刺史杜龕據吳興, 與義興太守韋載同舉兵反。高祖命周文育率衆攻載於義興, 龕遣其從弟北叟將兵拒戰, 北叟敗歸義興。二年正月癸未, 誅杜龕於吳興, 龕從弟北叟、司馬沈孝敦幷賜死。
二月庚申, 高祖遣侯安都、周鐵武率舸艦備江川, 仍頓梁山起柵。三月戊戌, 齊遣水軍儀同蕭軌、厙狄伏連、堯難宇、東方老、侍中裴英起、東廣州刺史獨孤辟惡、洛州刺史李希光幷任約、徐嗣徽等, 率衆十萬出柵口, 向梁山。帳內蕩主黃叢逆擊, 敗之, 燒其前軍船艦。齊頓軍保蕪湖。高祖遣定州刺史沈泰、吳郡太守裴忌就侯安都, 共據梁山以禦之。
四月丁巳, 高祖詣梁山軍巡撫, 五月甲申, 齊兵發自蕪湖。景申, 至秣陵故治。高祖遣周文育屯方山, 徐度頓馬牧, 杜棱頓大航南。己亥, 高祖率宗室王侯及朝臣將帥于大司馬門外白獸闕下刑牲告天, 以齊人背約, 發言慷慨, 涕泗交流, 同盟皆莫能仰視, 士卒觀者益奮。辛醜, 齊軍於秣陵故縣跨淮立橋柵, 引渡兵馬。其夜至方山。侯安都、周文育、徐度等各引兵還京師。癸卯, 齊兵自方山進及兒塘, 遊騎至台。周文育、侯安都頓白土崗, 旗鼓相望, 都邑震駭。高祖潛撤精兵三千配沈泰, 渡江襲齊行台趙彥深于瓜步, 獲舟艦百餘艘、陳粟萬斛。六月壬辰, 齊兵潛至鍾山龍尾。丁未, 進至幕府山。高祖命衆軍秣馬蓐食, 遲明攻之。乙卯旦, 自率帳內麾下出幕府山南, 吳明徹、沈泰等衆軍首尾齊舉, 縱兵大戰, 侯安都自白不自引兵橫出其後, 齊師大潰, 斬獲數千人, 相蹂藉而死者不可勝計, 生執徐嗣宗, 斬之以徇。追奔至於臨沂, 其江乘、攝山、鍾山等諸軍相次克捷。七月景子, 詔授高祖中書監、司徒、揚州刺史, 進爵爲公, 增邑幷前五千戶, 幷給油幢皂輪車。是月, 〈他甸切。〉以江州入附。遣侯安都鎮上流, 定南中諸郡。
八月癸卯, 太府卿何顗、新州刺史華志各上玉璽一, 高祖表以送台, 詔歸之高祖。是日, 詔高祖食安吉、武康二縣, 合五千戶。九月, 進高祖位丞相、錄尚書事、鎮衛大將軍, 改刺史爲牧, 進封義興郡公。丁未, 中散大夫王彭箋稱:今月五日平旦于禦路見龍跡, 自太里至象闕, 亙三四里。庚申, 詔追贈高祖考侍中、光祿大夫, 加金章紫綬, 封義興郡公, 謚曰恭。十月甲戌, 敕丞相自今入問訊, 可施別榻以近坐。二年正月壬寅, 天子朝萬國於太極東堂, 詔加高祖班劍十人。八月甲午, 進高祖位太傅, 加黃鉞, 劍履上殿, 入朝不趨, 贊拜不名, 幷給羽葆鼓吹一部。丙申, 加高祖前後部羽葆鼓吹。是時湘州刺史王琳擁兵不應命, 高祖遣周文育、侯安都率衆討之。九月, 詔進位相國, 總百揆, 封十郡爲陳公, 備九錫之禮。十月, 進高祖爵爲王, 又命冕十有二旒, 建天子旌旗。辛未, 梁帝禪位。
永定元年冬十月乙亥, 高祖即皇帝位於南郊, 柴燎告天, 大赦天下, 改梁太平二年爲永定元年。封梁帝爲江陰王。賜民爵二級, 文武二等。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人五斛。丙子, 輿駕幸鍾山, 祠蔣常帝廟。戊寅, 輿駕幸華林園, 親覽辭訟, 臨赦囚徒。己卯, 分遣大使宣勞四方。辛巳, 追尊皇考曰景皇帝, 廟號太祖;皇妣董太夫人曰安皇后。追謚前夫人錢氏號爲昭皇后。立夫人章氏爲皇后。癸未, 尊景帝陵曰瑞陵, 昭皇后陵曰嘉陵, 依梁初園陵故事。立刪定郎, 治定律令。戊子, 遷景皇帝神主於太廟。
夏四月甲子, 輿駕親祠太廟。乙丑, 江陰王薨, 詔遣太宰弔祭, 司空監護喪事, 凶禮所須, 隨由備辦。以梁武林侯蕭諮息李卿嗣爲江陰王。初, 侯景之平也, 火焚太極殿, 承聖中議欲營之, 獨闕一柱;至是有樟木大十八圍, 長四丈五尺, 流泊陶家後渚, 監軍鄒子度以聞。詔中書令沈衆兼起部尚書, 少府卿蔡儔兼將作大匠, 起太極殿。甲寅, 太極殿成, 匠各給複。十二月庚申, 侍中、安東將軍臨川王率百僚朝前殿, 拜上牛酒。甲子, 輿駕幸大莊嚴, 設無礙大會, 舍乘輿法物。群臣備法駕奉迎, 即日輿駕還宮。庚寅, 高祖于太極東堂宴群臣, 設金石之樂, 以路寢告成也。
三年春正月己醜, 青龍見于東方。丁酉, 夜大雪, 及明, 太極殿前有龍跡見。甲午, 廣州刺史歐陽表稱:白龍見於州江南岸, 長數十丈;仙人見于羅浮山寺小石樓, 長三丈所, 通身潔白, 衣服楚麗。北江州刺史熊曇朗殺都督周文育於軍, 舉兵反。王琳遣其將常衆愛、曹慶率兵援佘孝勵。六月戊子, 儀同侯安都敗衆愛等於左里, 獲琳從弟襲、主帥羊暕等三十餘人, 衆愛遁走。庚寅, 廬山民斬之, 傳首京師。甲午, 衆師凱歸。

丁酉, 高祖不豫, 遣兼太宰、尚書左僕射王通以疾告太廟, 兼太宰、中書令謝哲告太社、南北郊。辛醜, 高祖疾小瘳。故司空周文育之柩至自建昌。壬寅, 高祖素服哭於堂, 哀甚。癸卯, 高祖臨訊獄訟。是夜, 熒惑在天尊。高祖疾又甚。景午, 崩於璣殿, 時年五十七。遺詔追臨川入纂。甲寅, 遷殯於太極殿西階。謚曰武皇帝, 廟號高祖。葬萬安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