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三十八 禮儀部十七

太平御覽
卷五百三十八.禮儀部十七

朝聘
《尚書·周官》曰:六年, 五服一朝。五服, 侯、甸、男、來、衛。六年一朝會京師。又六年, 王乃時巡, 考制度于四岳, 諸侯各朝于方岳, 大明黜陟。
《毛詩·小雅》曰:《采菽》, 刺幽王也。侮慢諸侯。諸侯來朝, 不能錫命。以禮數征會之, 而無信義。君子見微而思古焉。幽王征會諸侯, 為合義兵, 征討有罪。既往而無之, 是于義事不信也。君子見其如此, 知其後必見攻伐, 將無救也。「采菽采菽, 筐之筥之。興也。菽所以芼大牢而待君子也。羊則苦, 豕則薇。箋云:菽, 大豆也。采之者, 采其葉以為藿。三牲, 牛、羊、豕, 芼以藿。王饗賓客, 有牛俎乃用鉶羹, 故使采之。君子來朝, 何錫予之?雖無予之, 路車乘馬。」君子謂諸侯也。箋云:賜諸侯以車馬, 言雖無予之, 尚以為薄也。
《周禮·天官上·宰夫》曰:宰夫之職, 掌朝、覲、會、同、賓、客以牢禮之法, 掌其牢禮與其陳數。
又《春官上·宗伯》曰:春見曰朝, 夏見曰宗, 秋見曰覲, 冬見曰遇, 時見曰會, 殷見曰同, 此六禮者, 以諸侯見王為文也。六服之內, 四方以時分來, 或朝春, 或宗夏, 或覲秋, 或遇冬, 名殊禮異, 更遞而遍。朝猶朝也, 欲其來之早也。宗, 尊也, 欲其尊王也。覲之言勤也, 欲其勤王之事也。遇猶偶也, 欲其若不期而俱至也。時見者, 無常期也。諸侯有不順服者, 王將以征討之事, 則既朝覲, 王為壇於國外, 合諸侯而命事焉。《春秋傳》曰「有事而會, 不協而盟」是也。殷猶眾也。十二歲, 王如不巡狩, 則六服盡朝。朝禮既畢, 王亦為壇, 合諸侯以命政焉。所命之政, 為王巡狩。殷見四方四時分來, 終歲則遍矣。時聘曰問, 殷覜曰視。時聘者, 亦無常期, 天子有事乃聘之焉。境外之臣, 既非朝歲, 不敢瀆為小禮。殷覜謂一服朝之歲, 以朝者少, 諸侯乃使卿以大禮眾聘焉。一服朝在元年, 七年, 十一年終也。
又《秋官下·大行人》曰:大行人掌大賓之禮、大客之儀, 以親諸侯。大賓, 要服以內諸侯也。大客謂其孤卿也。春朝諸侯而圖天下之事, 秋覲以比邦國之功, 夏宗以陳天下之謨, 冬遇以協諸侯之慮, 時會以發四方之禁, 殷同以施天下之政, 此六事者, 以王見諸侯為文。時聘以結諸侯之好, 殷覜以除邦國之慝, 此二事者, 亦以王見諸侯之使來者時為文。間問以諭諸侯之志, 歸脤以交諸侯之福, 賀慶以贊諸侯之喜, 致禬以補諸侯之災。此四者, 主使臣于諸侯之禮也。間問者, 間歲一問諸侯, 謂存省之屬也。諸侯之志者, 言語諭書名其類也, 交或往或來者也。贊, 助也。致禬, 凶禮之吊禮禬禮也。補諸侯災者, 若春秋澶淵之會, 謀歸宋財。凡大國之孤, 執皮帛以繼小國之君。凡諸侯之卿, 其禮各下其君二等, 以下及其大夫士皆如之。九州之外, 謂之蕃國, 世壹見, 各以其所貴寶為贄。九州之外, 夷服、鎮服、藩服也。凡諸侯之邦交, 歲相問也, 殷相聘也, 世相朝也。小聘曰問。殷, 中也。久無事, 語褸殷朝者, 及而相聘也。
《儀禮·覲禮》曰:諸侯覲天子, 為宮方三百步, 四門;壇十有二尋, 深四尺。上介皆奉其君之旗, 置於宮, 尚左。公、侯、伯、子、男皆就其旗而立。
《禮記·曲禮》曰:天子當依而立, 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天子當寧而立, 諸公東面, 諸侯西面曰朝。諸侯春見曰朝, 受摯于朝, 受享于廟, 生氣文也。秋見曰覲, 一受之于廟, 殺氣質也。朝者, 位于內朝而序進。覲者, 位于廟門外而序入, 王南面立于依, 寧而受焉。夏宗依春, 冬遇依秋。春秋時, 齊侯言魯昭公以遇禮相見, 取易略也。覲禮今存朝野, 宗遇禮今亡。諸侯未及期相見曰遇。相見於郤地曰會。諸侯使大夫問於諸侯曰聘。
又《王制》曰:諸侯之於天子也, 比年一小聘, 三年一大聘, 五年一朝。比年, 每歲也。小聘使大夫, 大聘使卿, 朝則君自行。天子無事與諸侯相見曰朝。事謂征伐。
又《中庸》曰:繼絕世, 舉廢國, 治亂持危, 朝聘以時, 厚往而薄來, 所以懷諸侯也。
又《經解》曰:聘覲之禮廢, 則君臣之位失;諸侯之行惡, 而背畔侵陵之敗起矣。
又《聘義》曰:聘禮, 上公七介, 侯、伯五介, 子、男三介, 所以明貴賤也。此皆使卿出聘之介數也。介紹而傳命, 君子於其所尊弗敢質, 敬之至也。故天子制諸侯, 比年小聘, 三年大聘, 相厲以禮。使者聘而誤, 主君弗親饗食也, 所以愧厲之也。諸侯相厲以禮, 則外不相侵, 內不相陵。此天子之所以養諸侯, 兵不用, 而諸侯自為正之具也。比年小聘, 所謂歲相問也。三年大聘, 所謂殷相聘也。
《左傳·隱公》曰:十一年, 滕侯、薛侯來朝, 爭長。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 周之卜正。薛, 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使羽父請於薛侯曰:「周之宗盟, 異姓為後。寡人若朝於薛, 不敢與諸任齒。」乃長滕侯。
又《莊公》曰:虢公、晉侯朝王, 王饗醴, 命之宥。王之覲群侯, 始則行饗禮, 先置醋酒, 示不忘古。飲宴則以幣物。宥, 助也, 所以助歡敬之意, 言備誤也。皆賜玉五玦, 馬三匹, 非禮也。雙玉為塊。王命諸侯, 名位不同, 禮亦異數, 不以禮假人。
又《莊公》曰:夫禮, 所以整民也。故會以訓上下之則, 制財用之節;朝以正班爵之義, 帥長幼之序。
又《文上》曰:穆伯如齊, 始聘焉, 禮也。穆伯, 公孫教也。凡君即位, 卿出并聘, 踐修舊好, 要結外援, 踐猶履行。好事鄰國, 以衛社稷。忠信, 卑讓之道也。忠, 德之正也;信, 德之固也;卑讓, 德之基也。
又《宣公上》曰:晉靈公不君。趙宣子驟諫, 公患之。使鉏麑賊之。晨往, 寢門辟矣。盛服將朝, 尚早, 坐而假寐。麑退, 嘆曰:「不忘恭敬, 民之主也。賊民之主, 不忠;棄君之命, 不信。有一於此, 不如死矣。」觸槐而死。
又《宣公》曰:孟獻子曰:「臣聞小國之免於大國也, 聘而獻物, 於是乎有庭實旅百。朝而獻功, 於是乎有容貌采章嘉淑, 而有嘉貨。」獻其理國, 若征伐之功于牧伯。
又《襄公》曰:晉侯使韓宣子聘於周, 王使請事。對曰:「晉士起將歸時事於旅, 無他事矣。」王聞之, 曰:「韓氏其昌阜於晉乎!辭不失舊。」
又曰:襄二十二年, 晉人征朝于鄭。召鄭使朝。鄭人使少正公孫僑對, 曰:「在晉先君悼公九年, 我寡君於是即位。即位八月, 而我先大夫子駟, 從寡君以朝于執事。執事不禮於寡君, 言朝執事, 謙不敢斥晉侯。寡君懼。因是行也。我二年六月, 朝于楚。因朝晉不見禮, 生朝楚心。晉是以有戲之役, 楚人猶, , , 而申禮於敝邑。敝邑欲從執事, 而懼為大尤, 曰:『晉其謂我不共有禮』, 是以不敢攜貳於楚。我四年三月, 先大夫子蟜, 又從寡君以觀釁於楚。晉於是乎有蕭魚之役。謂我敝邑, 邇在晉國, 譬諸草木, 吾臭味也, 而何敢差池?以大國政令之無常, 國家罷病, 不虞薦至, 無日不惕, 豈敢忘職?大國若安定之, 其朝夕在庭, 何辱命焉?」
又《昭二》曰:康有酆宮之朝。酆在始平虖阝縣東有靈臺, 康王於是朝諸侯。
又《昭四》曰:明王之制, 使諸侯歲聘以志業, , 職也。歲聘以修其職業。間朝以講禮, 三年而一朝, 正班爵之義, 率長幼之序。再朝而會以示威, 六年而一會, 以訓上下之則, 制財用之節。再會而盟以顯昭明。十二年而一盟, 所以昭信義也。凡八聘, 四朝, 再會, 王一巡狩, 盟于方岳之下。志業於好, 講禮於等, 示威於眾, 昭明於神。
《春秋說題辭》曰:朝者, 不占而到。諸侯秉政, 尊卑有序。各來朝, 講文德, 明禮讓, 天下法制, 四方受度。會者, 所以興德明義, 考遺廢於天下。
《史記》曰: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 以聘享諸侯。所至, 國君無不郊迎與抗禮者。
《漢書·武紀》曰:元年春正月, 朝諸侯王於甘泉宮。
又曰:宣帝甘露二年, 呼韓邪單于款五原塞, 愿奉國珍朝。三年春, 呼韓邪單于朝天子于甘泉宮, 漢寵以殊禮, 位諸侯王上。贊謁稱藩臣而不名, 賜以璽綬冠帶衣裳, 使有司導單于, 先行就邸長安, 宿長平。上自甘泉宿池陽宮。上登長平坡, 詔單于毋謁, 諸蠻夷君長王侯迎者數萬人, 夾道陳。上登渭橋, 咸稱萬歲。
《後漢書》曰:竇融將朝, 會於高平, 先遣從事問會見儀。適是時, 軍旅代興, 諸將與三公交錯道中, 或背使者交私語。帝聞融先問禮儀, 甚善之, 以宣告百僚, 乃置酒高會, 引見融等, 待以殊禮。
《孟子》曰:諸侯朝天子曰述職。一不朝則貶其爵, 再不朝則削其地, 三不朝則六師移之。
《白虎通》曰:所以制朝聘之禮何?所以尊君父, 重孝道也。夫臣之制君, 猶子之事父。欲同臣子之恩, 一統尊君, 故必朝聘也。謂之聘何?聘者, 問也。謂之朝何?朝者, 見也。因用朝時見, 故謂之朝。
又曰:言諸侯時朝於天子。朝用何月?皆以夏之孟四月。因留助祭。朝禮奈何?諸侯將至京師, 使人通會於天子。天子遣大夫迎之百里之郊, 遣世子迎五十里之郊矣。
又曰:諸侯以月旦告朔於廟者, 緣生以事死。故國君月朔朝宗廟, 存神, 受政。
又曰:諸侯來朝, 天子親與之合瑞信者, 正君臣, 重法度也。
《五經異義》曰:古春秋王氏說:閏以正時, 時以作事, 事以厚生, 生民之本於是乎在。不告閏朔, 棄時政也;棄時正則不知其所行, 故閏月不以朝者。諸侯歲遣大夫之京師, 受十二月之政, 還藏於太廟。月旦朝廟存神, 有司因告曰:「今日當行某政。」至於閏月, 叢殘餘分之月, 無政, 故不以朝。經書「閏月猶朝之者」是也。
摯虞《決疑要注》曰:漢制:正會於建始殿;晉制:大會於太極殿, 小會於東堂。其會則五時朝服, 庭設金石、虎賁、旄頭、文衣、繡尾。
《廣州記》曰:尉他所都處筑高臺, 以朝漢室。圓基千步, 直峭百丈, 螺道登進頂上, 朔望拜。號為朝臺。

左思《吳都賦》曰:昔夏后氏朝群臣於茲土, 而執玉帛者萬國。蓋先王之高會, 四方之軌則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