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七 地部二

太平禦覽
卷三十七.地部二

地下
《淮南子》曰:東方之極, 自碣石〈碣石山, 在東北海中。〉過朝鮮, 〈朝鮮, 東夷。〉貫大人之國, 〈東方有大人之國也。〉東至日出之次, 扶木之地, 青土樹木之野, 〈皆日所出之地。〉太皞、勾芒所司者, 萬二千里。其令曰:挺群禁, 開閉闔, 通窮窒, 達障塞, 行優遊, 棄怨惡, 解役罪, 免憂患, 休罰刑, 開關梁, 宣出財, 和外怨, 撫四方, 行柔惠, 止剛強。南方之極, 自北戶烏孫之界, 〈北戶, 日在其北, 向以爲戶。〉貫顓頊之國, 南至委火炎風之野, 赤帝、祝融之所司者, 萬二千里。〈帝赤著明審諟也。祝, 屬也。融, 工也。萬物盛長屬續而工也。〉其令曰:爵有德, 賞有功, 惠賢良, 救饑渴, 舉力農, 振貧窮, 惠孤寡, 養老疾, 出大祿, 行大賞, 起毀宗, 立無後, 封建侯、立賢輔。中央之極, 自昆侖東絕恒山, 〈昆侖在西方。恒山, 北嶽也。〉日月之所道, 〈謂二十八宿舍在地之分野。〉江、漢之所出, 人民之野, 五穀之所宜, 龍門、河、濟相貫, 以息壤堙鴻水之州, 〈禹以息土堙洪水, 以爲中國九州, , 水中可居也。〉東至於碣石, 黃帝、後土之所司者, 萬二千里。〈黃, 中色;帝道諟, 地道載物, 故稱後也。〉其令曰:平而不阿, 明而不苛, 包裹覆露, 無不囊懷, 普大無私, 正靜以和, 行糜粥, 養老衰, 吊死問疾, 以送萬物之歸。西方之極, 自昆侖絕流沙、沉羽, 〈沉羽, 弱水也, 其弱至沉毛羽也。〉西至三危之國, 石城金室, 飲氣之民, 不死之野, 少皞、蓐收之所司者, 萬二千里。〈少皋, 白帝之號。少皋陰用事, 物浩成也。蓐茂也, 萬物茂可收用也。〉其令曰:審用法, 誅必辜, 備盜賊, 禁奸邪, 敕群牧, 謹貯聚, 修城郭, 補決竇, 塞蹊徑, 堤溝瀆, 止流水, 壅溪穀, 守門閭, 陳兵甲, 選百官, 誅不法。北方之極, 自九澤〈九澤, 北方之澤也。〉窮夏海之極, 〈夏海, 大海也。〉北至令止之俗, 〈令止, 丁令北海胡地。〉有凍寒積冰、雪雹霜霰、漂潤群水之野, 顓頊、玄冥所司者, 萬二千里。〈顓頊黑帝之號, 頊大, 言大陰用事, 振翕而寒之也。陰閉不見, 故神爲玄冥也。〉其令曰:申群禁, 固閉藏, 修塞障, 繕關梁, 禁外徙, 斷罰刑, 殺當罪, 閉關閭, 大搜客, 止交遊, 禁夜樂, 早閉晏開, 以索奸人, 奸人已得, 執之必固。天節已幾, 〈幾, 終也。〉刑殺毋赦, 雖有盛尊之親, 斷以法度, 無行水, 毋發藏, 毋釋刑罰。

又曰:任一人之能, 不足以治三畝之宅也;循道理之數, 因天地之自然, 則六合不足均也。〈均, 平也。〉

又曰:盧敖游乎北海, 〈盧敖燕人, 秦始皇帝召以爲博士, 使求神仙, 亡而不返也。〉徑乎太陰, 入乎玄闕, 〈太陰, 北方玄也。〉至於蒙穀之上, 見一士焉, 深目而玄鬢, 渡注而鳶肩, 豐上而殺下, 軒軒然迎風而舞。顧見盧敖, 慢然下臂, 遁逃乎碑。盧敖就而視之, 方倦龜殼而食合梨。〈合梨, 海蚌。〉盧敖與之語曰:「惟!敖爲背群離黨, 窮觀於六合之外者, 非敖而已乎?敖幼而好遊, 至長不渝解, 周行四極, 惟北陰之不窺, 今卒睹夫子於是, 子殆可與敖爲友乎?」若士者{關齒}〈音拳〉然嘆曰:「噫, 子中州之民, 寧肯而遠至此, 此猶光日月〈言太陽之地, 尚見日月。〉而載列星, 陰陽之所行, 四時之所生, 此其比夫不名之地, 猶突奧也。〈言我所遊不可字名之地, 以盧敖所行之, 則如突奧中也。〉若我南遊乎罔良之野, 北息乎沉墨之鄉, 西窮冥冥之黨, 東開澒濛之光, 此其下無地而上無天, 聽焉無聞, 視焉無矚, 此其外猶有汰汰之汜。〈狀沐汰沃四海與天地之際流聲也。汜, 涯也。〉其餘一舉而千萬裏, 〈千萬裏, 汰沃之外也。〉吾猶未能之在。〈吾尚未至此地。〉今子遊始於此, 乃於語窮觀, 豈不亦遠哉?然子處矣哉!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上, 吾不可以久居。〈汗漫, 不可知之也。九垓, 九天也。〉士舉臂而竦身, 遂入雲中。盧敖仰而視之, 弗見, 乃止駕。〈止其所駕而居。〉

《屍子》曰:八極之內, 有君長者, 東西二萬八千里, 南北二萬六千里。故曰:天左舒而起牽牛, 地右辟而起畢、昴。

《孟子》曰:天子之地方千里;不方千里, 不足以待諸侯。諸侯之地方百里;不方百里, 不足以守宗廟。

《呂氏春秋》曰:凡四極之內, 東西五億有九萬七千里, 南北五億有九萬七千里。

又曰:長廬子曰:山海岳河, 水金石火木, 此積形成乎地也。

又曰:冬之德寒;寒不信, 其地不成剛。地不成剛, 則凍閉不開。天地之大, 四時之化, 而猶不能不以信成物, 又況於人。

《關令內傳》曰:地厚萬裏, 其下得大空, 大空四角下有自然金柱, 輒方圓五千里。

《釋名》曰:土, 吐也, 吐生物也。徐州貢土五色, 色有黃青白赤黑也。土赤者, 鼠肝色也。土色黑曰盧, 盧然解散也。土黃而細密曰埴, , 職也, 如脂之職也。土色青曰黎, 似藜草也。土色白曰漂, , 輕散也。

《尚書•禹貢》曰:冀州土白壤, 〈孔安國曰:無塊白壤。〉兗州土黑墳〈孔安國曰:色黑而墳起。〉青州土白墳, 〈徐廣曰:黎土也。〉揚州土塗泥, 〈馬融曰:漸如也。〉荊州土塗泥, 豫州土惟壤下墳壚, 〈孔安國曰:盧, 疏也。馬融曰豫州地青三等下者。墳, 盧也。〉雍州土黃壤, 徐州土赤戠墳, 〈謝沉注:埴戠志。〉梁州土青驪。〈孔安國曰:色青黑。〉

又《洪範》曰:五行, 其五曰土, 土爰稼穡, 稼穡作甘。〈孔安國曰:土可以種, 可以斂甘味, 生百穀。〉

《尚書帝命驗》曰:土者, 金之父也。

《周書•作雒》曰:周公作太社於國中, 其壝東青土, 南赤土, 西白土, 北驪土, 中央以黃土, 將建諸侯, 鑿其方一面土, 苴以白茅, 以土封之, 故曰裂土。

《詩》曰: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又曰:孔樂韓土, 川澤滸滸。

《周禮地官上》曰:太司徒辯十二土名, 以相民宅, 知其利害, 以任土事。

《禮記》曰:范金合土, 以爲台榭。

又曰:土弊則草木不長。

又曰:地, 一撮土之多, 及其廣厚, 載華嶽而不重。

又曰:衆生必死, 死必歸土, 此之謂鬼。骨肉斃於下陰爲野土。〈陰, 蔭也。〉

蔡邕《月令章句》曰:色別曰土。〈言五方土色各異也。〉

崔寔《四民月令》曰:正月雨水中, 地氣上騰, 土長昌撅, 陳根可拔。

《春秋元命苞》曰:土爲言吐也, 言子成父道也, 氣精以輔也。陽立于三故成生, 其立字十夾一爲土。

《春秋繁露》曰:天有十端, 其土爲之一端。

《春秋考異郵》曰:後族專則土踴。〈宋均注曰:陰盛也。〉

《論語•裏仁》曰:君子懷德, 小人懷土。

《家語》曰:孔子曰:堯以土德王而尚黃, , 土之色也。

又曰:食土者無心而不息。

又曰:宰我問於孔子曰:「聞鬼神之名而不知其所謂, 敢問。」孔子曰:「人生有魂氣, 有魄氣, 氣也者, 神之盛也。衆生必死, 死必歸土, 此之謂鬼;魂氣歸天, 此之謂神。」

《戰國策》曰:孟嘗君將入秦。蘇秦曰:「臣來過於淄上, 有土偶人與桃梗相與語。桃梗語土人曰:「子岸上土也, 八月降雨, 淄水至則汝殘矣」。土人曰:「吾西岸之土也, 殘則複爲岸矣。今子東國之桃梗也, 淄水至, 則水漂何所之也?」

《漢書•張釋之傳》曰:「文帝拜釋之爲廷尉, 人有盜高廟坐前玉環, 文帝怒, 下廷尉治, 奏當棄市。上大怒, 釋之頓首謝曰:「假令愚民盜長陵一抷土, 陛下複何以加其法乎?」

《後漢書》曰:朱浮與彭寵書曰:「亦猶河濱之人, 捧土以塞孟津。」

謝承《後魏書》曰:東郡趙諮病, 自置小素棺, 使人取幹黃土二十石, 細搗篩之, 遺令亡後置土棺底, 厚一尺, 內屍於中, 以土壅上。

又曰:範訓母亡, 以布囊盛土, 負以成壙。

《魏志》曰:魏明帝起芳林園, 建昭陽殿, 公卿以下至於學生, 莫不展力, 帝乃躬自握土以率之。

《後漢書》曰:高昴父次同語人曰:「吾四子皆五服, 我死後, 豈有人與我一鍬土邪?」及次同死, 昴大起塚, 對之曰:「此老平生畏無一鍬土, 今日被壓, 竟知之否?」

《唐書》曰:天寶十三載, 冊楊國忠爲司空, 其日雨土。

《江表傳》曰:孫權討袁術, 舉兵攻皖城。術閉門自守, 糧食乏盡, 士女或丸土而吞之。

《晉安帝紀》曰:劉敬宣在鮮卑, 夢丸土而服之。既而占焉, 或答曰:「此服土吞丸也。」既覺而喜, 曰:「丸者, 桓也, 桓既吞矣, 我複本土也。」旬日中聞桓玄敗, 得來歸。

《世本》曰:廩君名務相, 姓巴, 與樊氏、輝氏、相氏、鄭氏, 凡五姓俱出, 皆爭神, 以土爲船, 雕文畫之而浮水中, 其船浮, 因立爲君。他船不能浮。獨廩君船浮, 因立爲君。

《蜀王本紀》曰:蜀王獵於褒穀, 見秦王, 以金一笥遺蜀王, 蜀王報以禮物, 盡化爲土, 秦王大怒, 臣下拜賀曰:「土, 地也, 今秦當得蜀矣。」

崔鴻《十六國春秋•後趙錄》曰:建武十二年, 沙門吳進言於帝曰:「胡運將衰, 晉當復興, 當苦役晉人, 以厭其氣。」帝於是使尚書張郡發近郡男女十六萬, 車十萬乘, 運土築華林園及長墟於鄴北, 廣長五裏。

《白虎通》曰:土在中央, 中央者, 主吐含萬物。

《聖證論》曰:孔晁雲, 能吐生百穀謂之土。

《河圖挺佐輔》曰:自此百世之後, 地高天下, 山陵消去, 不風不雨, 不寒不暑, 民複食土, 皆知其母, 不知其父。

《雷煥別傳》曰:煥與張華見異氣起牛鬥之間。煥曰:「此寶劍也。」拜煥豐城令, 到縣掘屋基入四十餘尺, 得一石函, 中有雙劍, 琢錯文采, 翳而未明。君初經南昌, 遣人取西山北岩下土二升, 黃白色, 拭劍, 光艶照耀, 莫不驚愕。張公得劍, 喜置坐側。曰:「此土南昌西山北岩土也, 不如華陰山赤土, 封一斤與君。」答書雲:「詳觀劍體, 真幹將也。君更用赤土磨拭, 逾益精明。」

《晉書•苻堅傳》曰:初, 秦之未亂也, 關中土無火而煙氣火起數十裏, 月餘不滅。

宋躬《孝子傳》曰:宗承, 字世林, 父資喪, 葬舊塋, 負土作墳, 不役童僕。一夕間, 土壤高五尺, 松竹生焉。

《荊州先德傳》曰:羅獻守巴東, 吳遣盛曼說獻合從之計, 詣獻求借城門, 獻遣參軍楊宗謾曰:「城中土一撮不可得, 何言城門乎?」

《三輔舊事》曰:成帝作延陵及起廟, 竇將軍有青竹田在廟南, 恐犯蹈之, 言作陵不便, 乃徙作昌陵, 取土十餘裏, 土與粟同價。

《關中記》曰:未央宮蕭何所造, 周回二十三裏, 疏龍首山土爲殿基;殿基出長安城上也。

《宣城記》曰:江矩吳時爲廬江太守, 以清稱徵還, 船輕皆載土, 時歲暮, 逐除者就乞, 所獲甚少, 江乃語之, 逐除人見而去。

盛弘之《荊州記》曰:武當縣有一溪, 岸土色鮮黃, 乃可啖。

《義興記》曰:陽羨縣塘西潛壤中有黃土, 色如精金。

《法顯記》曰:阿育王在小兒時當道戲, 遇迦葉佛乞食, 小兒欣喜, 即以一掬土施佛, 佛持還泥經行地, 因此果報作鐵輪王。

《晉太康地記》曰:城陽姑募縣有五色土。

《吳郡記》曰:吳縣余杭山出白土, 光潤如玉。

《墨子》曰:商王紂不德, 兼夜十日, 雨土於亳。

《孫卿子》曰:子貢問於孔子。曰:「賜未知爲人下者, 其猶土也。深掘之而得甘泉, 樹之而五穀蕃, 草木植焉, 禽獸育焉, 生則主焉, 死則入焉, 多其功而不德, 爲人下者猶土也。」〈《韓詩外傳》《說苑》幷載也。〉

《申子》曰:四海之內、六合之間曰奚貴?曰:貴土, , 食之本也。

《淮南子》曰:伊尹曰, 興土功也, 修腳者, 使之蹠鏵;強脊者, 使之負土。

《淮南萬畢術》曰:東行馬蹄中土, 令人臥不起。〈取東行白馬蹄下土, 三家井中泥, 合土和之, 置臥人臍上, 即不能起。〉

又曰:灶之土不思故鄉。〈取灶前三寸方半寸取中土持之遠出, 令人不思故鄉。〉

裴玄《新言》曰:俗間有土公之神, 雲土不可動。玄有五歲女孫, 卒得病, 詣市蔔, 雲犯土。玄即依方治之, 病即愈。然後知天下有土神矣。

《物理論》曰:遊濁爲土, 土氣合和而庶類自生。

《抱樸子》曰:土飯瓦胾, 不療於饑。

《說文》曰:壤, 軟土也。

《尚書•康誥》曰:賓奉珪幣執壤奠。〈孔安國曰:賓諸侯執壤地所出而奠賓。〉

《尚書》孔安國注曰:土無塊曰壤。

《周禮•地官上•司徒職》曰:大司徒辨十二壤之物而其種, 教稼穡樹藝。

《史記》曰:李斯上書曰:「太山不讓土壤, 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擇細流, 故能就其深。」

王隱《晉書》曰:解結問別駕治中曰:「河北白壤高良, 何故少人士, 每以三品爲中正。」

《山海經》曰:洪水滔天, 鯀竊帝息壤以堙洪水, 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殺鯀於羽郊。〈郭璞注曰:息壤謂土自長, 故可以堰水也。漢元帝時臨除縣北埇長六裏高二丈, 即息壤類。〉

《帝王世紀》曰:禹葬會稽, 下不及泉, 上不通臭。既葬, 收餘壤爲壟。

蕭廣濟《孝子傳》曰:巴郡文讓母死, 墳土未足, 耕一畝地爲壤, 群鳥數千, 銜所作壤以著墳上。

《關中記》曰:長安地皆黑壤, 城今赤如火, 堅如石。

《韓子》曰:蟻冬居山之陽, 夏居山之陰, 蟻壤寸而有水, 乃掘, 遂得水。

《禮記•檀弓上》曰:寢苫枕塊。

《左傳》曰:晉文公過衛, 出五鹿, 乞食於野, 野人予之塊。公怒。咎犯曰:「天賜也。」稽首, 受而載之。

《國語》曰:楚靈王不君, 三軍叛王於乾溪, 仿徨于山林, 枕疇人之股。疇人枕王以塊而去之。〈賈遠曰:璞塊也。〉

徐整《長曆》曰:黃帝時, 風不鳴條, 雨不破塊也。

《淮南子》曰:土勝水者, 非一塊塞江也。〈許慎注曰:璞塊也。〉

《詩》曰:無將大車, 維塵冥冥。

《禮記》曰:前有埃塵, 則載鳴鳶。〈鄭玄注曰:鳴則將風。〉

又曰:爲長者糞之禮, 必加帚於箕上, 以袂拘而退, 其塵不及長者。

《左傳》曰:晉楚戰, 狐毛設二旆而退之, 欒枝使曳柴而僞遁。〈曳柴起塵, 詐言聚衆走。〉

又曰:潘黨望其塵, 使騁而告曰:「晉師至矣!」楚人懼, 遂出陳。

《史記》曰:鈎弋夫人死雲陽, 暴風揚塵。

《漢書酷吏傳》曰:長安中奸猾浸多, 受財報仇, 相與探丸, 得赤丸者斫武吏, 黑者斫文吏。城中薄暮塵起, 死傷橫道, 枹鼓不息。

謝承《後漢書》曰:范史雲爲萊蕪長, 閭裏歌曰:「甑中生塵范史雲。」

《魏志》曰:歲朝, 西北大雲風, 塵埃蔽天。十余日間, 何晏乃誅。

《晉書王導傳》曰:庾亮以望重地逼, 出鎮於外。南蠻校尉陶稱聞說亮當舉兵, 勸導密爲之防。導曰:「吾與元規休戚是同, 悠悠之談, 宜絕智者之口。元規若來, 吾便角巾還第, 複何懼哉?」時亮執朝廷之權, 趨向者多歸之。導內不能平, 常遇西風塵起, 舉扇自蔽。徐曰:「元規塵汙人。」

《家語》曰:顔回拾甑中塵。

《博物志》曰:徐州人謂塵土爲蓬塊, 吳人謂塵土爲<土夭>坱。

崔鴻《十六國春秋•前秦錄》曰:慕容沖叛, 苻堅遣平原公暉討之。沖乃令婦人各將一囊盛塵, 皆令騎牛, 服文采衣, 執持長槊於陳後。沖晨攻暉, 兵刃交接, 昌言班隊何在, 於是奔競而進, 皆毀囊揚塵, 埃霧連天, 莫測多少, 暉衆大潰。

《玄晏春秋》曰:餘家素貧, 晝則苦於作勞, 夜則甘於疲寢, 三時之際, 書皆生塵。

《山海經》曰:黑水之南, 有玄蛇食塵。

又曰:大人國有青蛇, 頭方, 食塵。

《帝王世紀》曰:黃帝夢大風, 吹天下塵埃皆去。又夢人執千鈞之弩, 驅羊數萬群。帝嘆曰:風爲號令, 垢去土後在也。豈有姓風名後者哉?千鈞之弩, 異力能遠驅, 羊數萬群, 牧民爲善, 豈有姓力名牧者哉?得風後於海隅, 得力牧於大澤。

《神仙傳》曰:王方平曰:聖人言海中複揚塵。

《老子》曰:和其光, 同其塵。

《莊子》曰:野馬也, 塵埃也。

《淮南子》曰:地不滿東南, 故水潦塵埃歸焉。

又曰:蒙塵而欲無昧, 涉水而欲無濡, 不可得也。

《語林》曰:劉道真年十五六, 在門前弄塵, 垂鼻涕至胸。

葛洪《肘後方》曰:治暍死方, 取道中熱塵土, 以積暍人心下, 即活。

《楚辭》曰: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塵埃也?

宋謝莊《月賦》曰:陳王初喪應劉, 端憂多暇, 綠苔生閣, 芳塵凝榭。

曹子建《洛神賦》曰:羅襪生塵。

古詩雲:君爲清路塵, 妾爲濁水泥。

又曰:京洛多風塵, 素衣化爲緇。

《世說》曰:虞公善歌, 發聲動梁塵。

李康《遊仙序》曰:人生天地之間, 若流電之過戶牖, 輕塵之棲弱草。

《兵書》曰:名將望塵, 知馬步之多少也。

《晉書》曰:潘嶽諂事賈謐, 望塵而拜。


又曰:簡文帝性沖淡, 所居凝塵滿席, 湛如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