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一十八 職官部十六

太平御覽
卷二百一十八.職官部十六

刑部尚書
《六典》曰︰刑部尚書、侍郎之職, 掌天下刑法及徒隸勾覆、關禁之政令。其屬有四︰一曰刑部, 二曰都官, 三曰比部, 四曰司門, 總其職務而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 由於所屬, 咸質正焉。
《唐書》曰︰柳公綽爲刑部尚書。京兆人有姑鞭婦致死者, 府斷以償死, 公綽議曰︰「尊毆卑非鬥, 且其子在, 以妻而戮其母, 非教也。」竟減死。
又曰︰李適之拜刑部尚書。適之雅好賓友, 飲酒一鬥不亂, 夜則宴賞, 晝決公務, 庭無留事。
刑部侍郎
《唐書》曰︰太宗謂侍臣曰︰「張亮有義兒五百, 畜養此輩, 將何爲也?正欲反耳。」命百僚議其獄, 多言亮當誅, 惟將作少匠李道裕言亮反形未具, 明其無罪。太宗既盛怒, 竟斬於市, 籍沒其家。歲餘, 刑部侍郎有缺, 令執政者妙擇其人, 累奏皆不可。太宗曰︰「朕得其人也。往者李道裕議張亮云反形未具, 此言當矣。當時雖不即從, 至今追悔。」遂授道裕刑部侍郎。
又曰︰劉轉刑部侍郎。精於法律, 選大中已前二百四十四年制敕可行用者二千八百六十五條, 分爲六百四十六門, 議其輕重, 別成一家法書, 號「大中統類」奏行用之。
刑部郎中刑部員外郎
《六典》曰︰刑部郎中、員外郎各二員, 掌舉其典憲而辨其輕重。凡文法之名有四︰一曰律, 二曰令, 三曰格, 四曰式。凡律一十有二章, 一曰名例, 二曰衛禁, 三曰職制, 四曰戶婚, 五曰廄庫, 六曰擅興, 七曰盜賊, 八曰鬥訟, 九曰詐僞, 十曰雜律, 十一曰捕亡, 十二曰斷獄, 而大凡五百條焉。
《唐書》曰︰長慶中刑部員外郎孫革奏准︰「京兆府云陽縣力人張蒞, 欠羽林官騎康憲錢米。憲征之, 蒞乘醉拉憲, 氣息將絕。憲男買德, 年十四, 將救其父。以蒞角力人, 不敢解, 遂持木鍤擊蒞之首見血, 後三日致死者。准律文︰「爲人所毆, 人往救, 擊其人折傷, 減凡鬥三等, 致死, 依常律。」即買德救父難, 是性孝, 非暴;擊張蒞是心切非凶。以髫之歲, 正父子之親, 若非聖化所加, 童子安能及此?《王制》稱︰五刑之理, 必原父子之親以權之, 測淺深之量以別之。《春秋》之義, 原心定罪。周書所訓, 諸罰有權。今買德生被皇風, 幼符至孝, 哀矜之宥, 伏在聖慈。職當讞刑, 合分善惡。先具事由陳奏, 伏冀賜下中書門下商量。」敕旨︰「康買德尚在童年, 得知子道, 雖殺人當死, 而爲父可哀。若從沉命之科, 是失原情之義, 宜付法司, 減死罪一等處分。」
都官尚書
《南史》曰︰徐孝克爲都官尚書。自晉已來, 尚書官僚皆攜家屬居省, 省在台城內下舍, 門中有閣道, 東西跨路通於朝堂。其第一即都官省, 西抵閣道, 年代久遠, 多有鬼怪。每夜昏之際, 無故有聲光, 或見人著衣冠從井中出, 須臾覆沒, 或門閣自然開閉, 居者多死云。尚書周確卒於此省, 孝克代確, 便即居之, 經兩載, 妖變皆息。時人咸以爲貞正所致。
《梁書》曰︰羊侃遷都官尚書, 時尚書令何敬容用事, 與之幷居, 未嘗遊造。有宦者張僧胤候, 侃曰︰「我床非閹人所坐。」竟不前之, 時論美其貞正。
《後周書》曰︰梁元帝以沈重領江陵, 遷都官尚書, 領羽林監察;又令重於合歡殿講《周禮》。
比部郎中比部員外郎
《六典》曰︰比部郎中、員外郎, 掌勾諸司百僚俸料、公廨、贓贖、調斂、徒役、課程、逋懸數物, 以周知內外之經費而總勾之。凡內官料俸以品第高下爲差, 外官以州、縣、府之上、中、下爲差。
《魏志》曰︰何貞奏《許都賦》, 明帝奇之, 擢爲比部郎中。
李綽《尚書故實》曰︰杜牧嘗於宰執求小儀, 不遂;請小秋, 又不遂。嘗夢人謂曰︰「辭春不及秋, 昆腳與皆頭。」後果得比部員外。
司門郎中司門員外郎
《六典》曰︰司門郎中、員外郎, 掌天下諸門及關出入往來之籍賦, 而審其政。凡關二十有六, 而爲上中下之差。所以限中外, 隔華夷, 設險作固, 閑邪正禁者。
《周禮•司徒職•司門》︰下大夫二人掌授管鍵, 以啓閉國門。幾出入不物者, 正其賄貨。凡財物犯禁者舉之, 以財養死政之老與其孤。
禮部尚書
《六典》曰︰禮部尚書、侍郎之職, 掌天下禮儀、祭饗、貢舉之政令。其屬有四︰一曰禮部, 二曰祠部, 三曰膳部, 四曰主客, 總其職務而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 由於所屬, 皆質正焉。
《尚書•堯典》帝曰︰「諮!四嶽, 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夷!」帝曰︰「俞, 伯夷, 汝作秩宗。」
《家語》曰︰父子不親, 長幼失序, 君臣上下乖離異志曰不和, 不和則飭宗伯。」〈飭謂整攝。〉
《後魏書》曰︰孝文車駕征馬圈, 留宋弁以本官兼祠部尚書, 攝七兵事。及行, 執其手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故令卿綰攝二曹。」弁頓首辭謝。〈東晉始置祠部尚書, 宋、齊、梁、陳、後魏、北齊皆同。東晉至隋乃更爲禮部尚書。〉
禮部侍郎
《唐書》曰︰韋陟爲禮部侍郎。陟好引接後輩, 尤鑒于文, 雖詞人後生靡不諳練。曩者主司取與, 皆以一場之善, 登其科目, 不盡其才。陟先責舊, 乃令舉人自通所工詩筆, 先試一日, 知其所長, 然後依常式考核, 片善無遺, 美聲盈路。
又曰︰賈至轉禮部侍郎, 是歲至以時艱歲歉、舉人赴省者, 奏請兩都分試, 從之。兩都試舉人, 自此始也。
又曰︰高郢拜禮部侍郎時, 應進士舉者多務朋遊, 馳聲名。每歲冬, 州府薦送後惟追奉宴集, 罕肄其業。郢性剛正, 尤嫉其風。既領職, 拒絕請托, 雖同列通熟無敢言者。志在經藝, 專考程試。凡掌貢部三歲, 進幽獨, 抑浮華, 朋濫之風翕然一變。
又曰︰貶劉太真爲信州刺史。太真爲禮部侍郎, 性愜懦詭隨。其掌貢舉, 宰臣、姻族、方鎮子弟先收擢之。又嘗敘陳少遊勛擬之桓文, 大招物議, 因斯貶。
禮部郎中
《六典》曰︰禮部郎中、員外郎掌二尚書、侍郎, 舉其儀制而辨其名數。
《梁書》曰︰武帝謂徐勉云︰「今帝業初構, 須一人有學藝解朝儀者爲尚書儀曹郎。」勉曰︰「孔休源識見清通, 詳練故事, 自晉宋《起居注》略誦上口。」遂拜爲儀曹郎。
禮部員外郎
《唐書》曰︰韋叔夏授春官員外郎, 則天將拜洛及享明堂, 皆別受制, 共當時大儒祝欽明、郭山惲撰定儀注。凡所立議, 衆咸推服之。
祠部郎中祠部員外郎
《六典》曰︰祠部郎中、員外郎, 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國忌廟諱、蔔筮醫藥、僧尼之事。凡祭祀之名有四︰一曰祀天神, 二曰祭地祗, 三曰︰享人鬼, 四曰釋奠於先聖先師。其差有三︰若昊天上帝、五方帝、皇地祗、神州、宗廟爲大祀, 日、月、星、辰、社稷、先代帝王、嶽鎮、海瀆、帝社、先蠶、孔宣父、齊太公、諸太子廟爲中祀, 司中、司命、風師、雨師、衆星、山林、川澤、五龍祠等及州縣社稷、釋奠爲小祀。
《梁書》曰︰賀德基少遊學都下, 積年不歸, 衣資罄乏, 又車服故弊, 盛冬止衣夾襦褲。嘗于白馬寺前逢一婦人, 容服甚盛, 呼德基入寺門, 脫白綸巾以贈之, 乃謂曰︰「君方爲重器, 不久貧寒, 故以此相遺耳。」問姓名, 不答而去。德基於《禮記》稱爲精明, 位尚書祠部郎, 雖不至大官, 而三世儒學俱爲祠部郎, 時論美其不墜。
主客郎中主客員外郎
《六典》曰︰主客郎中、員外郎, 掌二王後及諸蕃朝聘之事。
《後漢書》何遠少有美望, 公府中十辟, 一無所就。由是名重華夏, 起家爲尚書主客郎。
膳部郎中膳部員外郎
《六典》曰︰膳部郎中、員外掌邦之牲豆、酒膳, 辨其品數。凡郊祀天地、日月、星辰、嶽瀆, 享祀宗廟、百神。在京都者, 用牛羊豕, 滌養之數, 省閱之儀, 皆載於廩犧之職焉。
《五代史•後唐書》曰︰膳部郎中鄭З先奏︰「諸司諸使職掌人吏, 乘暖坐帶銀魚席帽, 輕衣肥馬參雜, 庭臣尊卑無別, 污染時風, 請下禁止。」上嘉其事, 促行之;中書覆爲「不可」;趙鳳亟言於執政曰︰「此禮誡人, 不可不切。」爲權吏所庇, 竟寢其事。
工部尚書工部侍郎
《六典》曰︰工部尚書、侍郎之職, 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澤之政令。其屬有四︰一曰工部, 二曰屯田, 三曰虞部, 四曰水部;總其職務而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 由於所屬, 咸質正焉。
《隋書》曰︰長孫平爲工部尚書, 名爲稱職。時有人告大都督邴紹非毀朝廷爲憒憒者, 上怒, 將斬之。平進諫曰︰「川澤納汙, 所以成其深;山嶽藏疾, 所以就其大。臣不勝至願, 願陛下弘山海之量, 茂寬裕之德。鄙諺曰︰不癡不聾, 不堪作大家翁。此言雖小, 可以喻大。邴紹之言不應聞奏, 陛下又複誅之, 臣恐百代之後, 有虧聖德。」上於是赦紹。
《唐書》曰︰閻立本代兄立德爲工部尚書, 兄弟相代爲八座, 時論榮之。
《五代史•晉書》曰︰裴知貢舉, 擢桑維翰進士第。後維翰居相位, 征拜工部尚書, 舍於相國寺, 維翰謁之, 不迎不送。或問之, 答曰︰「見維翰於中書則庶僚也, 維翰見於館則門生也, 何送迎之有?」人重其耿介。
《五代史•周書》曰︰盧文紀, 嗣業之子, 爲工部尚書。時新除工部郎中于鄴公參文紀, 文紀以父名同音, 不見。或謂鄴曰︰「南宮故事︰郎中入省, 如本行尚書、侍郎, 不容參, 何以省上?」鄴憂畏太過, 一夕醉歸, 遂經於室。其甥鄭鐐以事聞, 謫文紀爲石州司馬。
工部郎中工部員外郎
《六典》曰︰工部郎中、員外郎掌經營興造之衆務。凡城池之修浚, 土木之繕葺, 工匠之程式, 咸經度之。凡興建修築, 材木、工匠則下少府、將作, 以奉其事。
屯田郎中屯田員外郎
《六典》曰︰屯田郎中、員外郎, 掌天下屯田之政令。凡軍州邊防鎮守, 轉運不給, 則設屯田以益軍儲。其水陸腴瘠, 播植地宜, 功庸煩省, 收率等咸取決焉。諸屯田役力, 各有程數。
《三國典略》曰︰裴讓之十七舉秀才, 爲屯田郎中, 與祖班俱聘宋邢邵。省中語曰︰「多奇多能祖孝征, 能賦能詩裴讓之。」讓之弟讞之、謀之、納之、謁之幷清立, 曰︰「河東上族, 京官不少;裴讓兄弟, 都無鄉音, 裴文季爲不亡也。」
《隋書》曰︰柳爲屯田郎。時三品以上門皆列戟。左僕射高穎子弘德封應國公, 申牒請戟。判曰︰「僕射之子更不異居, 父之戟槊已列外門。尊有厭卑之義, 子有避父之禮, 豈有外門既設, 內閣又施!」事竟不行, 穎聞而嘆伏。
《唐書》曰︰沈扶字雲翔, 太和初爲屯田郎中。五年, 充山南道宣撫使。至鄧州奏︰「內鄉縣行市、黃澗兩場倉督鄧琬等, 先主掌湖南江西運到糙米至浙川縣, 于荒野中囤貯。除支用外, 六千九百四十五石爛成灰塵。度支牒征元掌所由, 自貞元二年鄧琬父子兄弟至玄孫, 相承系二十八年, 前後禁死九人。今琬孫及玄孫見在枷禁者。」敕曰︰「如聞。鹽鐵度支兩使, 此類極多。其鄧琬等四人, 資産全已賣納。禁系三代, 瘐死獄中, 實傷和氣。鄧琬等幷疏放。天下州府監院, 如有此類, 不得禁經三年已上。速便疏理以聞, 物議嘉扶, 有宣撫之才。」
虞部郎中虞部員外郎
《六典》曰︰虞部郎中、員外郎, 掌天下虞衡山澤之事, 辨其時禁。凡採捕畋獵, 必以其時。
水部郎中水部員外郎
《六典》曰︰水部郎中、員外掌天下川瀆陂池之政令, 以導達溝洫, 堰坎河渠。凡舟楫溉灌之利, 咸總而舉。

《梁書》︰劉孝綽兼尚書水部郎, 奉啓陳謝, 手敕答曰︰「美錦未可便制, 簿領亦宜稍習。」頃之即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