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十一 宗親部一

太平御覽
卷五百十一.宗親部一

祖父母

《釋名》曰:祖, 祚也;祚, 先也。
《禮記·曲禮》曰:逮事父母, 則諱王父母;不逮事父母, 則不諱王父母。
《毛詩·商頌》曰:無念爾祖, 聿修厥德。
《漢書》曰:路溫舒字長君, 從祖父受歷數、天文也。
《後漢書》曰:虞詡, 陳國人。祖父為郡縣獄吏, 務在寬恕。嘗稱曰:「東海于公高為里門, 而其子定國卒至丞相。吾治獄六十年, 雖不及于公, 子孫何得不為九卿?」故字詡曰升卿。后遷仆射尚書令。
《晉書》曰:何曾侍武帝宴, 退告其子道曰:「國家應天受命, 創業垂統。吾每侍宴, 未嘗聞經國遠圖, 惟說平生常事, 非貽厥孫謀之兆也, 后嗣其殆乎?此吾子孫之憂。汝等猶可沒。」指孫曰:「此輩必遇亂亡。」及遵之子綏死, 兄嵩哭之曰:「吾祖其殆聖乎?」
又曰:李密字令伯。父早亡, 母改醮。祖母劉撫養, 密奉事以孝謹聞, 有暇則講學忘疲。師事譙周, 門人方之游、夏。大始初, 征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老, 上表云:「臣無祖母, 無以至今日, 祖母無臣, 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 更相為命。臣密今年四十四, 祖母年九十六, 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 而恭事於劉之日短。」劉終后, 復為太子洗馬。
又曰:王爽字季明。強正有志, 歷侍中。嘗與會稽王道子飲, 道子醉, 呼爽為小子。爽曰:「亡祖長史與簡文帝為布衣之交, 亡姑亡姊伉儷二宮, 何小子之有?」
又曰:苻生字長生, 健第三子。幼而無賴, 祖洪甚惡之。生無一目, 為兒童時, 洪戲之曰:「吾聞瞎兒一淚, 信乎?」生怒, 引佩刀自刺出血, 曰:「此亦一淚。」洪大驚, 鞭之。生曰:「性耐刀槊, 不堪鞭棰。」洪曰:「吾將以爾為奴。」生曰:「可不如石勒也。」洪懼, 跣而掩其口。
《陳留志》曰:范喬字伯山。年二歲, 祖父馨臨終執其手曰:「恨不見汝成人。」因以所用硯與之。至五歲, 祖母以告喬, 喬便執硯流涕。
《江蕤別傳》曰:蕤年十一, 始樗蒲。祖母費為說往事, 有博弈破業廢身。於是棄五木, 終身不以為戲。


父母
《爾雅》曰:父為考, 母為妣。
《毛詩·陟岵》曰:孝子行役, 思念父母也。陟彼岵兮, 瞻望父兮;陟彼屺兮, 瞻望母兮。
又《蓼莪》曰:蓼蓼者莪, 匪莪伊蒿。哀哀父母, 生我劬勞。蓼蓼者莪, 匪莪伊蔚。哀哀父母, 生我勞瘁。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 入則靡至。父兮生我, 母兮鞠我。撫我畜我, 長我育我。顧我復我, 出入腹我。欲報之德, 昊天罔極。
《禮記·曲禮》曰:生曰父, 曰母;死曰妣, 曰考。
《左傳·隱公》曰:鄭莊公母弟共叔段, 以母之寵, 請邑, 居之京。段遂以京叛。公伐京, 段出奔, 遂置母姜氏於城潁, 而誓之曰:「不及黃泉, 無相見也。」既而悔之。潁考叔曰:「若闕地及泉, 隧而相見, 其誰曰不然。」公從之。遂為母子如初。
又《莊公》曰:宋南宮長萬作亂, 奔陳, 以乘車輦其母, 一日而至。
又《成上》曰:晉敗齊師於鞍, 齊請平。晉人曰:「必以蕭同叔子為質。」對曰:「蕭同叔子非他, 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敵, 則亦晉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於諸侯, 而曰必質其母以為信, 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
又《襄三》曰:晉叔向之母妒, 叔虎之母美, 而不使視寢。其子皆諫其母, 母曰:「深山大澤, 實生龍蛇;彼美, 余懼其生龍蛇以禍汝。汝敝族也, 余何愛焉?」使往視寢, 生叔虎, 美而有勇, 欒盈嬖之。故羊舌氏之族及於難。
《公羊傳》曰:惠公者何?隱之考也。仲子者何?桓之母也。
《史記》曰:趙括, 奢之子。趙孝成王欲以括為將, 母曰:「不可使也。」王曰:「母何以知之?」對曰:「妾事其父時, 其父為將, 王之所賞賜盡散與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 不問家事。今括一朝為將, 軍吏不敢仰視, 王之所賜, 悉藏於家, 而視利便田宅可買者買之。其父子異心, 愿王勿遣。」王曰:「母致之, 吾已決矣。」母曰:「王必遣, 忽有不稱, 妾乞不坐。」王許之。后果敗, 為白起所坑。
《漢書》曰:王陵, 沛人, 以兵屬漢王。項羽得陵母, 置於軍中, 以招陵。后漢使至, 陵母謂使者曰:「為老妾語陵, 漢王長者, 必有天下, 善事之, 毋以老妾故持二心。」遂伏劍而死。羽怒烹之。
又曰:陸賈使南越, 趙他賜陸生, 橐中裝直千金, 他送亦千金。呂后時病免歸家。有五男, 乃出所使越橐中裝, 賣千金, 鳳耠其子, 各二百金, 令為生產。賈常乘安車駟馬, 從歌舞鼓吹琴瑟侍者十人。寶劍直百金。謂其子曰:「與汝約:過汝, 給吾人馬酒食, 極歡、十日而更。所死家, 得寶劍及車騎從者。」
又曰:金日磾字翁叔, 休屠王太子也。父以降漢見殺, 與母閼氏弟俱沒入官。后拜光祿大夫。既親近, 未嘗有過, 武帝甚信愛之。日磾母教誨兩子甚有法度, 上嘉之;及死, 詔圖形於甘泉宮, 曰休屠王閼氏也。日磾每見畫, 常拜泣不止。
又曰:霍去病父仲孺, 河東人。以縣吏給事平陽侯家, 與侯侍者衛少兒私通, 生去病。仲孺吏畢歸家, 娶婦生子, 因絕不相聞。久之, 去病為驃騎將軍, 擊匈奴, 道出河東, 至平陽傳舍, 遣吏迎仲孺。趨入拜謁。將軍迎拜, 因跪曰:「去病不早知為大人之遺體也。」仲孺扶服叩頭, 曰:「老臣得托命將軍, 此天力也。」去病大為仲孺買田宅奴婢而去。
又曰:嚴延平字次卿, 東海下邳人。為河南太守, 冬月傳屬縣囚會論府上, 流血數里, 河南號屠伯。母見責之曰:「汝宣化千里, 不聞仁愛, 而殺人立威名, 豈為人父母哉?天道神明, 人不可獨殺。我不意老見壯子被刑戮也。行矣, 去東歸掃墓地耳!」歲餘, 果敗。延年兄弟五人, 皆有吏才, 并至大官, 東海號為萬石嚴嫗。
又曰:雋不疑為京兆尹, 每行縣, 錄囚徒還, 其母輒問, 有所平反, 活幾人。即不疑多有平反, 母喜而為之食;或無所出, 母怒而不食。故不疑為吏, 嚴而不殘。
《後漢書》曰:竇武罪裎平, 扶風人。初, 武母產武, 并產一蛇, 送之林中。后母卒, , 有一大蛇自榛草出, 擊柩流血, 若哀泣之容。時人以為竇氏之祥。
又曰:楊彪為太尉, 子修為曹操所殺。操見彪問曰:「君何瘦之甚也?」彪曰:「愧無日磾先見之明, 猶懷老牛舐犢之愛。」操為改容。
又曰:范滂字孟博, 汝南征羌人也。建寧二年, 大誅黨人, 滂母就與之訣。滂白母曰:「仲博孝敬, 足以供養。仲博, 滂弟也。滂從龍舒君歸之黃泉, 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 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與李、杜齊名, 死何恨。」滂跪受教, 再拜而辭, 顧謂其子曰:「吾欲使汝為惡, 則惡不可為;使汝為善, 則我不為惡。」行路聞之, 莫不流涕。
又曰:黃憲字叔度, 汝南人。世貧賤, 父為牛醫。袁閬母謂閬曰:「汝從牛醫兒來耶?」對曰:「閬不見叔度, 自以為及;既睹其人, 則瞻之在前, 忽然在後, 固難測矣。」
又曰:廬江蔡宗, 字孟承。兢廉嚴正, 其子未嘗見面。子為二千石, 求謁宗。宗下帷, 不許。子伏於庭, 其母穿壁, 使其子窺之, 乃識儀貌。
又曰:崔發仕王莽, 位至大司空。母師氏通百家之言, 莽以殊禮之, 號義成夫人。金印紫綬, 乘文軒丹轂。
又曰:張甫字孟侯, 汝南人。為太尉, 雖在公位, 父常居田里。每有遷職, 輒一詣京師。公卿罷朝, 俱詣甫府, 奉酒上壽, 時人榮之。
《吳志》曰:蔣欽母疏帳縹被, 妻妾布裙。孫權嘆其在位能守約儉, 敕御府為母作被及幃帳。
《晉書》曰:劉惔字真長, 沛人。少清遠有奇才, 與母任氏寓居京口。家貧, 織芒以為養, 雖篳門陋巷, 晏如也。
又曰:伏滔字玄度, 平昌人。甚有才學知名, 拜著作郎。孝武會西堂, 滔預坐。還, 下車, 先呼子系曰:「百人高會, 天子先問伏滔在座不。此固未易得, 為人作父如此, 如何?」
又曰:汜毓字稚春, 濟北盧人。奕世儒素, 敦睦九族。時人號之「兒無常父, 衣無常主。」
又曰:荀羨字令則, 清和有準。才年七歲, 遇蘇峻難, 隨父在石頭。峻甚愛之, 恒置羨於膝上。羨乃陰白其母曰:「得一利刀, 子足以殺賊。」母掩其口。
又曰:虞譚母孫氏, 訓子以節義, 朝廷嘉之, 拜昌武太守, 丞相已下皆拜之。年九十五, 譚立養堂於家。
又曰:郄詵, 濟陽人。對策高第, 拜議郎。母憂去職。母在日, 苦病車。及亡, 不欲車載, 家貧無以市馬, 乃於住堂北壁外假葬, 朝夕拜哭。養雞種蒜, 竭其方術。喪過三年, 得馬八匹, 輿棺至冢, 負土成墳。
又曰:韓康伯, 潁川長社人。母殷氏, 高明有行, 家恒貧。伯年數歲, 大寒, 母為作布襦, 令伯捉熨斗而謂之曰:「且著布襦, 尋復作褲。」伯曰:「不須。」母問故, 曰:「火在斗中, 柄熱;今上著襦, 下亦當暖矣。」
又曰:羊耽妻辛氏, 隴西人, 侍中毗之女。聰明有才鑒。鍾會為鎮西, 請其子琇為參軍。母曰:「他日吾為國憂, 今日難至吾家。行矣, 戒之!古之君子, 入則致孝於親, 出則致節於國;在職思其所司, 在義思其所立, 無貽父母憂患而已。軍旅之間, 可以濟者, 惟仁恕乎?」后會至蜀, 果反, 琇竟以道全身。
又曰:桑虞字子深, 魏郡黎陽人。五代義居, 閨門雍睦。青州刺史苻朗甚重之, 嘗詣虞家, 升堂拜母。時以為榮。
又曰:周顗母李氏字洛秀, 汝南人。中興時, 顗等并列顯位。常冬至置酒, 洛秀舉酒賜三子曰:「吾本渡江托足無所, 不謂爾等并居貴位、在吾目前, 吾復何憂?」嵩起曰:「恐不如尊旨。伯仁志大而才短, 名重而識闇, 好乘人之弊, 此非自全之道。嵩性抗直, 亦不容於世。惟阿奴碌碌, 在阿母前耳。」阿奴, 謨小字也。后果如其言。
又曰:劉琨為并州刺史, 母謂之曰:「汝能弘濟經略, 驅駕豪杰, 專欲除勝己以自安, 當何以濟?禍必及我也。」后父母并為劉聰所害。
又曰:朱序字次倫, 義陽人。鎮襄陽, 苻堅令苻丕圍序。序母韓氏自登城履行, 謂西北角必先破受弊, 遂領百餘婢及城中女同丁筑城三十餘丈。后賊果從西北角攻, 眾潰城破。遂固新筑。丕用引退, 得免城破。襄陽人謂此城為夫人城。
《宋書》曰:張興世字文德, 竟陵人。以平江陵功轉右將軍。父仲字子由。興世致位給事中, 欲往襄陽, 父愛戀鄉里, 不肯去。嘗謂興世曰:「雖田舍翁, 樂聞鼓角, 汝可送一部與吾, 行田時吹之。」興世素儉謹畏法, 白父曰:「此乃天子鼓角, 非田舍翁所吹。」乃止。興世欲拜墓, 仲子曰:「汝衛從甚多, 恐先人驚怖。」興世減撤而行。
又曰:朱修之, 義陽人。加建武將軍, 留戍滑臺, 為索虜所攻。母悲憂。一旦, 乳汁驚出, 因號慟, 告家人曰:「我老, 非有乳汁之時。今忽如此, 我兒必歿矣。」后數日, 凶問至, 修之果以此日陷歿。
《梁書》曰:王僧孺幼貧, 其母鬻紗布以自業。嘗攜孺於市, 道涂中逢中丞鹵簿驅迫, 落溝中。及孺拜中丞日, 引孺清道, 悲不自勝。
劉璠《梁典》曰:張充字延符, 吳人。父緒特進, 有重名。充少不拘細行, 肆意畋放。時緒請假還吳, 始入西郭, 值充正獵, 左手臂鷹, 右手牽犬。遙望見父, 乃脫韝放鷹紲犬, 向舟而拜。緒曰:「一身兩役, 無亦勞乎?」充跪對曰:「充聞三十而立, 今二十九年矣, 請至來歲, 終身折節。」緒曰:「若過而能改, 乃顏子矣。」及明年, 乃一朝易操, 尋師就學, 博覽今古, 郁為名士。
蕭方等《三十國春秋》曰:蘇峻作逆, 領軍卞壺, 以王師敗績, 遂單騎赴難, 二子眕盱隨之俱歿。母裴氏撫尸而哭之:「父為忠臣, 子為孝子, 夫何恨乎!」征士翟陽聞之, 嘆曰:「父死於前, 子歿於后, 忠孝之道萃於一門, 可謂賢矣。」
又曰:吳司徒孟宗, 少從南陽李肅學。母為作厚褥大被。或問其故, 曰:「小兒無德可容, 而學者多貧, 故為廣被, 可得氣類相接也。」
《列女傳》曰:鄒氏, 孟軻之母。見孟子少而學歸, 母方織, 問之曰:「子之廢學, 若吾斷織。」孟子懼, 因更勤不息, 遂為大儒。
《世說》曰:華歆遇子弟甚整, 雖闇室之內, 儼然若朝典也。
又曰:陳元方遭父憂, 哭泣哀慟, 容體骨立。其母憫之, 竊以錦被蒙之, 郭林宗吊而見之, 謂曰:「卿海內之俊, 四方是則, 如何當喪以錦被焉?孔子曰:衣夫錦, 食夫稻, 於汝安乎?吾不取也!」因奮衣而去。自後賓客絕數百日。


繼母

《儀禮》子夏傳曰:繼母如母。何以如母?繼母之配父, 與因母同, 故孝子不敢殊也。
《東觀漢記》曰:應慎字仲華, 為東平相。事後母至孝, 精誠感應, 梓樹生廳前屋上, 徙置府庭, 繁茂長大。
《後漢書》曰:鮑永字君長, 上黨人, 事後母至孝。妻于母前叱狗, 永遂去之。
《晉書》曰:涼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 初適扶風馬元。元卒, 為玄繼室。以再醮之故, 三年不言, 撫前妻子如己所生。
又曰:王祥字休征, 瑯琊人, 至孝。繼母朱氏不慈, 由是失愛於父, 令掃除牛下。祥愈恭謹。父母有疾, 衣不解帶。母令守丹㮈實。每風雨, 則抱而泣。母常思黃雀, 忽有黃雀數十飛入幕, 遂以供母。
《三十國春秋》曰:王延九歲, 喪母, 行孝有聞。后母卜氏御之無道, 延恭事彌謹。卜常取蒲穰敗麻與之貯衣, 延知而不言。卜冬月杖之, 流血, 令求生魚。延扣冰慟哭而得, 與之。卜乃心悟, 撫之如所生也。
又曰:晉安帝時, 郭逸妻以大竹杖打逸前妻之子。子死, 妻因棄市, 如常刑。
《家語》曰:曾參, 武城人, 志存孝道。后母遇之無恩, 其妻藜蒸不熟, 出之。人曰:「此非七出也。」答曰:「藜蒸小物, 不用吾命, 況大事?」遂遣之, 終身不娶。其子請焉。告之曰:「高宗以後婦出孝已, 尹吉甫以後妻嫉伯奇, 容知其得免非乎?」
《琴操》曰:尹吉甫, 周卿也。子伯奇母早亡, 吉甫更娶后妻, 妻乃譖之於吉甫曰:「伯奇見妾美, 欲有邪心。」吉甫曰:「伯奇慈仁, 豈有此也。」妻曰:「置妾空房中, 君登樓察之。」妻乃取毒蜂綴衣領, 令伯奇掇之。於是吉甫大怒, 放伯奇於野。宣王出游, 吉甫從之, 伯奇作歌以感之。宣王聞之, 曰:「此放子之辭也。」吉甫乃求伯奇而感悟, 遂射殺其妻。

《搜神記》曰:衡農字剽卿, 東平人。少孤, 事繼母至孝。常宿于他舍, 值雷雨, 頻夢虎嚙其足。農呼妻相與出於庭, 叩頭三下。屋忽然而壞, 壓死者三十餘人, 惟農夫妻獲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