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百三十九 疾病部二

太平御覽
卷七百三十九.疾病部二

總敘疾病下
《呂氏春秋》曰:身盡府種, 筋骨沉滯, 血脈壅塞, 九窮寥寥, 曲失其宜。高誘曰:府, 腹疾也。種, 首疾也。極三闋之欲以病其身, 故九窮寥寥然, 虛曲失其適以害其生也。雖有彭祖, 猶不能為也。
《太公金匱》曰:丁侯不朝, 武王乃畫丁侯, 茸墚射之。丁侯病大劇, 使人卜之, 崇在周。恐懼, 乃遣使者請之於武王, 愿舉國為臣虜。武王許之歸, 為太師尚父謂使曰:「歸矣。吾己告諸神, 言丁候前畔義, 今己遣人來降, 勿復過也。」使者辭去, 歸至, 丁侯病稍愈, 四夷聞之皆懼, 各以其職來貢。
《六韜》曰:欲伐大國, 行且有期, 王寢疾, 十日不行。太公負之而起之曰:「行己有期, 君不發, 天子聞之, 國亡身死, 胡不勉之?」王允焉, 如無病者。
《說苑》曰:邴吉有陰德於孝宣帝微時。及即位, 眾莫知, 亦不言。帝將封之, 會吉病甚, 將使人加封及其生也。太子太傅夏侯勝曰:「此未死也, 臣聞有陰德必饗其樂, 以及子孫。」病果愈, 封為博陽侯。
《世說》曰:衛玠總角時嘗問樂廣夢, 樂云是想。衛曰:「神形所不接, 而夢豈是想?」曰:「因也。」衛思因經日不得, 遂病。樂聞, 故命駕為剖折之, 衛病小小而差。樂嘆曰:「此兒胸中當必無膏肓病。」
又曰:衛玠從豫章下, 都人久聞其姿容, 觀者如堵墻。玠先有嬴疾, 不堪勞, 遂發病死。時人謂之看煞。
《語林》曰:王仲祖病, 劉貞長為稱藥, 荀令則為量水矣。
又曰:孔君平病困, 庾司空為會稽, 省之, 問訊甚至, 為之流涕。孔慨然曰:「丈夫將終, 不問安國寧家之術, 而反作兒女相問。」庾聞, 回還謝之, 請其語言。
桓譚《新語》曰:余少時, 見楊子雲之麗文高論, 不自量年少新進, 而猥欲逮及。嘗激一事而作小賦, 用精思大劇, 而立感病。子雲亦言, 帝上甘泉, 詔使作賦, 為文卒暴。及倦臥, 夢其五藏出在地, 以手收內。及覺, 大少氣, 病一歲, 卒。
王符《潛夫論》曰:夫理世不得貞賢, 譬由治疾不得貞藥也。治病當得真人參, 反得羅菔, 當得麥門冬, 反得蒸穬麥。己而不識貞, 合而服之, 病以浸劇。不自知為人所欺也, 乃反謂方不誠而藥皆尾嫳於療病, 因棄。後藥弗敢復飲, 而更求巫覡者, 雖死可也。
《論衡》曰:子夏喪明, 曾子責以有罪。按伯牛有疾, 仲尼以為命也。或是喪子數哭, 因中風耳。
《風俗通》曰:無恙。俗說恙, 病也。凡人相見及書問者, 曰:「無疾病耶?」案上古之時, 草居野宿。恙, 噬蟲也, 善食人心。凡相勞問, 曰:「無恙乎?」非為病也。
《白虎通》曰:天子疾稱不悆, 諸侯稱負子, 大夫稱負薪, 士稱犬馬。不悆者, 不復預政也。負子者, 諸侯子民, 今不復子民也。負薪、犬馬, 皆謙也。
楊泉《物理論》曰:凡病可治也, 人不可治也。體羸性弱, 不堪藥石;或剛暴狷急, 喜怒不節;或情欲放縱, 貪淫嗜食;此皆良醫不能加功焉。夫君子病也, 猶可為也;必使無病也, 不可為矣。蓋謂節其飲食, 量其多少也。
又曰:穀氣勝元氣, 其人肥而不壽;元氣勝穀氣, 其人瘦而壽。養性之術, 常使穀氣少, 則病不生矣。
葛洪《神仙傳》曰:茅君治於茅山, 人有疾病, 往請福, 常煮雞子十枚, 以內帳中。須臾, 茅君皆一二擲雞子還之, , 破之, 皆無復黃者, 病人當愈。若中有土者, 不愈, 以為常候, 雞子如故, 無開處也。
《漢武故事》曰:初, 霍去病微時, 數自禱, 神君乃見其形, 自修飾, 欲與去病交接, 去病不肯, 神君亦慚。及去病疾篤, 上命為禱神君。神君曰:「霍將軍精氣少, 壽命不長。吾嘗欲以太一精補之, 可得延年, 霍將軍不曉此意, 逐見斷絕。今疾必死, 非可救也。」去病竟薨。
《西京雜記》曰:高祖初入咸陽宮, 周行庫, 有方鏡, 廣四尺, 高五尺九寸, 表里有明, 人疾病在內照, 掩心則知其病之所在。
皇甫謐《高士傳》曰:安丘望之病, 弟子公沙都來看之。舉丘於庭樹下, 安丘曉然有痊, 開目見雙赤李著枯枝, 都仰手承李, 安丘食之, 所苦盡除。
《皇甫謐自序》曰:士安每病, 母輒推燥居濕, 以復易單。
《何颙別傳》曰:張仲景過山陽王仲宣, 謂曰:「君體有病, 后年三十當眉落。」仲宣時年十七, 以其言貫遠, 不治。後至三十, , 果眉落。
《三輔決錄》曰:趙歧初名嘉, 年三十餘, 有重疾, 臥蓐七年, 自慮奄忽, 乃為遺令敕兄子:「可立一員石於吾墓前, 刻之曰:漢有逸民, 姓趙名嘉。有志無時, 命也奈何!」
劉楨《與曹植書》曰:明使君始垂憐哀, 意眷日崇, 譬之疾, 乃使炎農分藥, 歧伯下針。疾雖未除, 就沒無恨。何者?以其天醫至神, 而榮魄自盡也。

《書》曰:狂恒雨若。君行誑妄則常雨順之。
《尚書·多方》曰:周公曰:「惟聖罔念作狂, 惟狂克念作聖。」
《毛詩》曰:不見子都, 乃見狂且。
又《東方未明》曰:折列蕻圃, 狂夫瞿瞿。
《論語·子路》曰:不得中行而與之, 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 狷者有所不為也。中行, 行能得中者。狂者進取于善道, 狷者守節無為。
又:子在陳曰:「歸歟!歸歟!吾黨之小子狂簡, 斐然成章, 不知所以裁之。」
又:楚狂接與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 來者猶可追。己而己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國語·晉語》曰:下邑之役, 董安于多。下邑, 晉邑。安于, 趙簡子家臣。趙簡子賞之辭, 固賞之, 對曰:「今臣一旦為狂疾, 而曰『必賞汝』言戰斗為凶事, 猶人有狂易之疾。是以狂疾釋也不如亡。」趨而出。乃釋之。
《漢書》曰:昌邑王賀, 衣服、言語、跪起, 清狂不惠。蘇林曰:凡狂者, 陰陽脈盡濁, 不狂似狂也, 故言清狂。或曰:清狂如今白癡也。
又曰:蓋寬饒曰:「無多酌我, 我乃酒狂。」丞相魏侯笑曰:「次公醒而狂, 何必酒也!」次公, 寬饒字。
又曰:王莽時, 長安狂女子碧呼道中, 曰:「高皇帝大怒, 趣歸我國, 不者, 九月必煞汝。」莽收捕, 煞之。
《東觀漢記》曰:郅惲字君章, 上書諫王莽, 令就臣位。莽大怒, 即收系惲。難即害之, 使黃門脅導惲, 令為狂疾惚恍, 不自知所言。惲曰:「所言皆天文, 非狂人所造作。」
《吳志》曰:全琮為督議, 欲分別諸將, 有所掩襲。朱桓素高氣, 恥見部伍, 遂托狂發, 詣建業治病。
王隱《晉書》曰:吳彥給役陸抗, 抗欲拔之, 患眾不聽, 乃悉請當為將者入坐, 以試勇怯。有一狂人拔刀跳梁來向坐中, 餘者皆走, 惟彥獨坐。舉抗御之, 狂人乃退, 眾服其勇。
沈約《宋書》曰:袁愍孫著《妙德先生傳》曰:「嘗謂周旋人曰:『昔有一國, 國中一水, 號曰狂泉。國人飲此水, 無不狂也。惟國君穿井汲, 獨得無恙。國人既狂, 謂主不狂為狂。於是聚謀共執國主, 療其狂疾, 火艾針藥莫不必具。國王不任其苦, 於是到泉所酌水飲之, 飲畢便狂。君臣大小, 其狂若一, 眾乃歡然。我既不狂, 難以獨立, 比亦欲試飲此水。』」
《宋書》曰:顏延之, 文帝嘗問以諸子才能, 延之曰:「竣得臣義, 躍得臣筆, 測得臣文, 奐得臣酒。」何尚之嘲曰:「誰得卿狂?」答曰:「其狂不可及。」
《鬻子》曰:昔魯周公曰:「吾聞之於政也, 知善不行者謂之狂, 知惡不改者謂之惑。夫狂與惑者, 聖人之戒也。」
《老子》曰:馳騎田獵, 令人心發狂。
《韓子》曰:心不能審得失之地, 則謂之狂。
又曰:狂者東走, 逐者亦東走, 其走則同, 其所以東走之為則異。
《淮南子》曰:谷氣多痺, 丘氣多狂。
又曰:今夫狂者無憂, 聖人亦無憂, 不知禍福也。
又曰:不知道者, 釋其所己有而求其所未得, 故福至則喜, 禍至則怖。不悔己之所生, 乃反怨人。不喜則憂, 謂之狂生。
又曰:士有禍則詘, 有福則盈, 有過則悔, 有功則矜, 遂不知反, 此之謂狂。
《傅子》曰:惡劉曄於魏明帝, 曄不盡忠, 善伺上意所趣而合之。帝如言以驗之, 果得情, 從此疏焉。曄遂發狂, 出為大鴻臚, 以憂死。諺曰:「巧詐不如拙誠。」信矣。
《抱樸子》曰:食莨蕩令人狂荒, 不可謂人本有荒狂。
《山海經》曰:觀水對播音遙, 其味酸, 食之己狂。
《越絕書》曰:惠種生聖, 癡種生狂。桂實生桂, 桐實生桐。
《禰衡別傳》曰:衡為鼓吏, 祼身辱曹操。孔融復見操, 說衡狂疾, 令求得自謝。
《斐楷別傳》曰:石崇嘗與斐楷、孫綽醉宴, 而綽慢節過度, 崇責之。楷曰:「季舒酒狂, 四海所知。足下飲人狂藥, 責人正禮。」
王韶之《始興記》曰:觀亭峽下有神廟, 旁石向江, 經道不恪丈必狂走, 或變而為虎。
《世說》曰:阮德如嘗與親友逍遙河側, 嘆曰:「大丈夫不能使仆從陷於河橋, 非丈夫也。」坐者或曰:「德如以高素致名, 不應發此言, 必將病之候。」俄而, 性理果僻, 欲逸走。家人嘗以一細繩橫系之戶前以維之, 每欲出, 礙繩輒反。時人以為名士狂。
《黃帝八十一問》曰:「狂顛之疾, 何以別?」答曰:「狂之始發, 少臥少饑, 自賢自貴, 妄笑好樂。」
《神異經》曰:西方有人, 飲食被發東走, 其婦追之, 不止。怒, 亦被發, 名曰狂, 一名顛, 一名狷, 一名風。此人夫妻與天俱生, 狂走東西, 沒晝夜。
《魏武帝令》曰:昔吾同縣有丁幼陽者, 其人衣冠良士, 又學問材器, 吾愛之。后以憂患得狂病, 即差愈, 往來故常共宿止。吾常遺歸, 謂之曰:「昔狂病, 倘發作持兵刃, 我畏汝。」俱共大笑, 輒遣不與共宿。

陽狂
《周書》曰:太公曰:「知與眾同者, 非人師也, 大知似狂。不癡不狂, 其名不彰;不狂不癡, 不能成事。」
《史記》曰:箕子, 紂庶兄也。諫紂不聽, 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為人臣, 諫不聽而去, 是彰君惡而自悅民, 吾不忍為。」乃被發陽狂而為奴。
又曰:蒯通說韓信, 信不從, 通乃陽狂為巫。
《東觀漢記》曰:丁鴻讓國於弟盛, 逃去。鴻初與九江人鮑駿同事桓榮, 甚相友善。及鴻亡, 駿遇於東海, 陽狂不識駿, 駿乃周鼬讓之曰:「今子以兄弟私恩, 而絕父不滅之基, 可謂智乎?」鴻感愴垂涕嘆息, 乃還就國。
謝承《後漢書》曰:雷義字仲公, 舉茂才, 讓於友陳重。刺史不聽, 義陽狂被髮走, 不應命。
《晉書》曰:王衍字夷甫, 神情明秀, 風姿詳雅。陽駿欲以女妻焉, 而衍恥之, 遂陽狂自免。又素輕趙王倫之為人, 及倫篡, 衍陽狂斫婢以自免。
王隱《晉書》曰:王長文字德睿, 廣漢郪人, 世為郡守。少放蕩不羈, 檢益州, 五辟公府, 再辟皆不就, 陽狂不詣郡縣舉, 致改服逃出, 舉州追求。乃於成都賣熟布, 弟見長文蹲踞地嚙胡餅。刺史知其不居禮, 送還家。
《英雄記》曰:向栩字甫興, 性卓詭不倫, 恒讀《老子》, 狀如學道, 又似狂生。好披髮著幓頭, 常於灶北坐床氏, 如是積久, 板乃有膝踝足指之處。
《楚國先賢傳》曰:石偉字公操, 南郡人。仕吳, 拜光祿大夫。吳建威將軍王戎親詣偉, 大康二年, 詔以偉為議郎, 加二千石秩, 以終厥身。偉遂陽狂及盲, 不授。
晉《華陽國志》曰:膣為費昭不肯仕公孫述, 乃漆身為厲, 陽狂以避之。

人謂之狂
《史記》曰:東方朔, 人主左右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聞之, 曰:「今朔在事無若為是行者, 若等安能及之哉!」朔行殿中, 郎謂之曰:「人皆以先生為狂。」朔曰:「如朔等, 所謂避世於朝廷間者。」
《漢書》曰:酈食其, 陳留高陽人也。沛公略地陳留, 沛公麾下騎士適食其里中子, 騎士歸, 食其謂曰:「吾聞沛公有大略, 吾所愿從, 若見沛公, 謂曰:『臣里中有酈生, 人皆謂之狂, 生自謂我非狂。』」騎士如所戒, 沛公召之。
《後漢書》曰:延熹末, 黨事將作, 袁閎遂散髮絕世, 欲投跡深林, 以母老不宜遠遁, 乃筑土室四周於庭, 不為戶, 自牖納飲食而己。旦於室中東向拜母。母思閎時, 往就視。母去便自掩閉, 兄弟妻子莫得見也。及母歿, 不為制服、設位, 時莫能名, 或以為狂生。
范曄《後漢書》曰:仲長統, 倜儻不務小節, 語嘿無常, 時人謂之狂生。
《南史》曰:王僧達所為非法, 坐免官。后孝武獨召見, 傲然了不陳遜, 惟張目而視。及出, 帝嘆曰:「王僧達非狂, 如何乃戴面向天子?」
《後魏·任城王澄傳》:高肇當朝, 猜忌賢戚。澄為肇間構, 常恐不令, 乃終日昏飲, 以示荒敗, 所為詭越, 時謂為狂。
《唐書》曰:蘇世長嘗從高祖幸涇陽校獵, 至高陵合圍, 是日大獲, 陳禽獸於旌門。高祖入御營, 顧謂朝臣曰:「今畋樂乎?」世長進曰:「陛下游獵, 溥廢萬機, 不滿十旬, 未為大樂。」高祖色變, 既而笑曰:「狂態發耶?」又對曰:「為臣私計則狂, 為陛下國計則忠。」
《墨子》曰:周公旦, 人謂之狂, 後世稱其德。
《尉繚子》曰:太公望行年七十, 屠牛朝歌, 賣食棘津, 遇七十餘主不聽, 人皆曰狂丈夫。
《莊子》曰:宋桓侯行, 未出城門, 其前驅呼避, 至於家, 家人止之, 以為狂也。呼避, 使人避道也。家人謂狂, 周鼬不聽, 此乃言聞其所未聞, 則以為狂也。
《世說》曰:諸葛厷在西朝, 少有清譽, 尤為王夷甫所重, 時論亦以擬王氏。后為繼母族黨所讒, 論之為狂, 將遠徙。友人王夷甫之儔詣檻與別, 厷問王曰:「朝廷何以徙我?」王曰:「言卿狂逆。」厷曰:「逆則宜煞, 狂則何所徙?」
繆襲撰《仲長統滄茉表》稱統曰:統性俶儻訃涸, 不拘小節。每州郡命召, 輒稱疾不就。語默無常, 時人或謂之狂。

《說文》曰:癲, 病也。
《莊子》曰:流脈并作則為驚怖, 陽氣獨上則為癲病。
《風俗通》曰:俗說臥枕戶砌, 鬼陷其頭, 令人病癲。
《語林》曰:王右軍少重患, 一二年輒發動。后答許掾詩忽復夢中得二十字云:「取歡仁智樂, 寄暢山水陰。清冷澗下獺, 歷落松竹林。」既醒, 左右誦之。讀竟, 乃嘆曰:「癲何預盛德事耶?」
《圖墓書》曰:一岡三頭, 相連無有頭尾, 狂癲絕世。
《黃帝素問》曰:人生而病癲疾者, 安得知之?歧伯曰:「創墅胎病, 此得在腹時, 母大驚。氣上下精氣并, 故令子發癲病。
《范汪秘方》曰:邪入幼嬸, 轉則為癲。長安李府君女得癲病, 募治愈者, 賞百萬。朝那縣卒自言能, 不敢求錢, 但愿為門下卒。服藥即愈。
祖台之《議錢耿煞妻事》曰:尋建康獄竟囚錢耿, 癲疾發作, 毆煞妻了, 無他變故。荒病之人, 不蒙哀矜之施, 無知之禮, 加以大辟之刑, 懼非古原心定罪之義。

《左傳》曰:晉周子有兄不惠, 不能辯寂麥。蓋所謂白癡也。
《後漢書》曰:光武見劉盆子曰:「宗室無雖者。」, 癡也。
《魏志》曰:許褚以勇力, 常從太祖征伐, 軍中以褚力如虎而癡、故謂之癡虎。
《魏略》曰:寒貧丈本姓石, 字德林。初客三輔, 關中亂, 南入漢中。后還長安, 遂癡愚, 不復識人, 食不求味, 冬夏常衣弊布連結衣。人問其姓名, 口不肯言, 故號之曰寒貧也。或往存恤之, 輒跪拜, 人復謂其不癡。
《晉書》:王述字懷祖, 年三十尚未知名, 人或謂之癡。司徒王導始辟為中軍參軍。既見, 無他言, 惟問以江東米價, 述但張目不答。導曰:「王掾不癡, 人何言癡也?」
《南史》曰:沈昭略字茂隆, 性狂雋, 不事公卿, 使酒任氣, 無所推下。嘗醉, 晚日負杖攜家賓子弟至婁湖苑, 逢王景文子約, 張目視之曰:「汝是王約耶?何乃肥而癡?」約曰:「汝沈昭略耶?何乃瘦而狂?」昭略撫掌大笑曰:「瘦己勝肥, 狂又勝癡, 奈何王約, 奈汝癡何?」
《魏志》曰:明悼毛皇后父嘉, 本典虞車工, 卒暴富貴。帝令朝臣會其家飲宴, 其容止舉動甚癡騃, 語輒自謂侯身, 時人以為笑。
《晉書》曰:顧愷之字長康, 晉陵無錫人, 尤善丹青。嘗以畫一廚, 糊題其前, 寄桓玄, 皆深所珍者。玄乃發其廚, 后竊取畫而緘閉如舊以還之, 紿云未開。愷之見封題如初, 但失其畫, 直云:「妙畫通靈, 變化而去, 猶人之登仙。」了無怪色。玄嘗以一柳葉紿之, 曰:「此蟬所翳葉也, 取以自蔽, 人不見己。」愷之喜, 引以自蔽, 玄就溺焉。愷之嘗在桓溫府, 常云愷之體中癡黠各半, 而論之, 正得其平耳。故俗傳愷之有三絕, 才絕, 癡絕, 畫絕。
《後魏書》曰:太祖謂尚書崔玄伯曰:「蠕蠕而蠢反。之民, 昔來號為頑囂, 每來抄掠, 駕牜孛牛奔道, 驅犍牛隨之, 牜孛牛伏不能前。異部人教其以犍牛易之者。」蠕蠕曰:「其母尚不能行, 而況其子?」終於不易, 遂為敵所虜。
《隋書》曰:楊玄感, 司徒素之子也。體貌容偉, 美須髯。少時晚成, 人多謂之癡。其父母謂所親曰:「此兒不癡也。」及長, 好讀書, 便騎射, 以父軍功, 位至柱國。
《唐書》曰:竇威家世勛貴, 諸昆弟并尚武藝, 而威耽玩文史, 介然自守。諸兄哂之, 謂為書癡。
又曰:雜端御史最為雄劇, 食坐之南, 設一橫榻, 謂之南床。殿中監察不得坐其榻, 亦謂之癡床。言處其上者, 皆驕傲自得, 使人如癡, 故謂之癡床。
又曰:李益與李賀齊名, 然少有癡病而多猜忌。防閑妻妾, 過為苛酷, 而有散灰扃戶之談, 時謂妒癡。
《風俗通》曰:夜糴。俗說市買者當清旦而行, 日中交易所有, 夕時便罷。今乃夜糴, 明其癡騃不足。
《郭子》曰:王長史求東陽, 王蒙字仲祖。撫軍不肯用。晉太宗簡文皇帝先為撫軍大將軍。王后疾篤, 臨終, 撫軍哀嘆曰:「吾將負仲祖於此。」乃命用之。長史曰:「人言會稽王癡, 貞癡也。」會稽王, 簡文先封。
《世說》曰:任育字長年, 少時甚有令名, 自過江便失志。下飲, 人問云:「此為茶為茗?」覺有怪色, 乃自中名云:「向飲為熱為冷。」嘗行從棺底下流度, 涕而悲。王丞相聞之, 曰:「此是有情癡。」
應璩《新論》曰:漢末桓帝時, 郎有馬子侯, 自謂識音律。請客鳴笙竽, 為作《陌上桑》, 反言《鳳將雛》, 左右偽稱善, 亦復自搖頭。馬子侯為人頗癡, 自謂曉音律, 貴門樂人更往嗤誚, 子知不知名陌上桑, 反言鳳將雛, 搖頭欣喜, 賜左右錢帛, 無復慚也。
虞翻書曰:此中小兒年四歲矣, 似欲聰哲。雖蝦不生鯉子, 此子似人欲為求婦, 不知所向, 君為訪之, 勿怪老癡譽此兒也。

《說文》曰:癇, 病也。

《續晉陽秋》曰:大司馬府軍人朱興妻周息男道扶, 年三歲, 先得癇病, 因其病發, 掘地生埋之, 為道扶姑雙女所告, 正周棄市刑。徐羨之議曰:「自然之愛, 虎狼猶仁。周之凶忍, 宜加顯戮。臣以為法律之外, 故當弘通物之理, 愚謂可特原母命, 投之遐裔。」從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