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一十六 人事部五十七

太平御覽
卷四百一十六.人事部五十七

友悌

《周禮·大司徒》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禮記·曲禮》曰:親戚稱其慈也, 僚友稱其悌也。
又《禮運》曰:兄良, 弟悌, 夫義, 婦聽, 家之肥也。
又《檀弓上》曰:子路有姊之喪, 可以除之矣, 而弗除也。孔子曰:「何弗除也?」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子路聞之, 遂除之。
《春秋左傳》曰:君義, 臣行, 父慈, 子孝, 兄友, 弟敬, 所謂六順。
《毛詩陟岵》曰:陟彼崗兮, 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 夙夜必偕。」, 俱也。
又《鹿鳴·棠棣》曰:《棠棣》, 燕兄弟也。閔管、蔡之失道, 故作《棠棣》焉。周公吊二叔之不咸, 而使兄弟恩疏, 召公為作此詩而歌之, 以親之也。棠棣之華, 萼不韡韡。箋云:承華曰萼, 不當作拊, 拊萼足得華之光明, 其貌韡韡然, 盛也興者, 喻弟以敬事兄, 兄以榮覆弟, 恩義之敬, 亦韡韡然也。凡今之人, 莫如兄弟。
又《邶·柏舟·二子乘舟》曰:《二子乘舟》, 思伋、壽也。衛宣公之二子爭相為死, 國人傷而思之, 而作是詩也。二子乘舟, 泛泛其景。二子, 伋、壽也。宣公為伋娶於齊女而美, 公奪之, 而生壽及朔。朔與其母訴伋於公, 公令伋之齊, 使賊先待於隘而殺之, 壽竊其節而先往, 賊殺之。伋至曰:「君命殺我, 彼何罪焉。」又殺之。國人傷其涉危, 遂往如乘舟而無所薄也。
又曰:惟此王季, 因心則友。則友其兄, 則篤其慶。
《尚書·君陳》曰:惟孝友于兄弟, 克施有政。
《論語》曰:孝悌也者, 其為仁之本與!
又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又曰:兄弟怡怡如也。
《爾雅》曰:善兄弟為友。
《漢書》曰:卜式, 河南人也。以田畜為事。有少弟, 式脫身出, 獨取羊百餘口, 田宅財物盡與弟。式入山牧, 十餘年, 羊致千餘頭, 買田宅。而弟盡破其產, 式輒復分與之。
又曰:王商, 字子威, 涿郡蠡吾人也。商為太子中庶子, 以肅敬敦厚稱。父薨, 商嗣為侯, 推財以分異母諸弟, 身無所受。
《東觀漢記》曰:魯恭, 字仲康, 扶風人。恭憐弟丕小, 欲先就其名, 托疾不仕。郡數以禮請, 謝不肯應。母強遣之, 恭不得已而西, 因留新豐教授。丕舉方正, 恭乃始為郡吏。
又曰:汝南王琳, 字巨尉。弟季出, 遇赤眉, 將為所捕。琳請自縛先季死, 賊憐而放遣之。
又曰:趙孝, 字長平。建武穀食尚少, 孝得穀, 炊將熟, 令弟禮夫妻出。比還, 孝夫妻共蔬食, 禮夫妻歸, 告言已食, 輒獨飲之。積久, 禮心怪之, , 後掩伺見之, 不肯食, , 遂共蔬食, 兄弟怡怡, 鄉里歸德。
又曰:孔奮篤於骨肉, 弟奇在雒陽為諸生, 分祿俸以供給其糧用, 四時送衣, 下至脂燭, 每有所食甘美, 輒分減以遺奇。
謝承《後漢書》曰:許荊兄子常報讎殺人, 怨家會眾操兵至荊家, 欲殺之。會荊始從府休歸, 與相遇, 因出門解劍長跪曰:「前無狀相犯, 咎皆在荊不能相救。兄既早沒, 一子為嗣, 如令死者, 傷其滅絕。今愿殺身代之塞咎, 雖死已往猶謂更生。」怨家扶起荊曰:「許掾郡中稱為賢, 吾何敢相侵。」因遂委去。
又曰:李鴻, 字奉遜。禮性仁孝, 友于兄弟。弟育為人所侵辱, 育后陰結客報怨, 為執法吏所得, 當伏罪。時未有立嗣。鴻為太尉掾在京師, 傷育以養刷恥, 門戶斷絕, 因分代育, 遂刻印還歸。欲過家, 恐見妻子, 虧移其意, 到縣北亭預作記, 乞代育通記, 便飲鴆而之縣。令省記, 怛然驚感矣。
司馬彪《續漢書》曰:山陽張儉, 以忠正為中常侍侯覽所忿疾。覽為刑章, 下州郡召捕儉。儉與孔融兄褒有舊, 亡投, 遇褒出。時融年十五六, 少之, 不下告也。融智儉長者, 有窘迫色, 謂曰:「吾獨不能為君主乎?」因留舍藏之。後以人客發泄, 覺知, 國相已下密就掩, 儉得脫走, 登時收融及褒送獄。融曰:「保納藏舍者融也, 融當坐之。」褒曰:「彼來投我, 罪我之由, 非弟之過, 我當坐之。」兄弟爭死, 郡縣疑不能決, 乃上讞, 詔書令褒坐焉。融由是著名。
范曄《後漢書》曰:姜肱, 字伯淮, 彭城廣戚人也。家世名族。肱與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聞。其友愛天性, 常共臥起。及各娶妻, 兄弟相戀, 不能別寢, 以繼嗣當立, 乃遞往就室。
又曰:鍾皓, 字季明, 潁川長社人。少以篤行稱。公府連辟, 為二兄未仕, 避隱密山。
王隱《晉書》曰:徐苗, 字叔胄, 高密淳于人。弟亡, 臨殯, 口中有癰潰膿血, 苗含去之。
《晉中興書》曰:顏含, 字弘都, 瑯琊人。含次嫂繁氏, 老而失明, 含奉養必束帶躬親。嘗省嫂病困, 須得蚺蛇膽為藥, 而求不能得。平晝獨坐, 有一童子持一青囊授含, 含開視, 蛇膽也。童子逡巡出戶, 化成青鴻飛去。得膽, 藥成, 嫂病即愈。
又曰:鄧攸, 字伯道, 為石勒參軍。勒過泗水, 攸與鄉人河東陳嘏、平陽馬恬共謀叛勒, 破車以牛馬負妻子入草中。又遇賊掠牛馬去, 攸語妻曰:「吾弟早亡, 惟有一息, 今當步走, 誓兩兒恐盡死, 不如棄我兒, 抱弟子遺民。」婦乃從之。
崔鴻《十六國春秋·前趙錄》曰:上郡王俊, 字玄英, 有幹藝之稱。俊年七八歲, 隨兄密子玄直西如涼州, 路中糧匱, 密留玄直於途, 乞丐民間。比還, 俊為賊所掠, 玄直逃免。密乃將玄直追賊, 叩頭求哀曰:「人情自當皆愛其子, 但此弟未生, 家君見背, 孤遺相長, 以至于今, 請以玄直易俊。」賊相謂曰:「以子易弟, 義之大也。於是以俊密受玄直而去。密后亡, 俊勺飲不入口者五日, 雖服喪期年, 而心喪六載。
又《前燕錄》曰:有司奏中山浦陰民劉洛縣差充征, 弟興私代, 背軍逃歸, 州以本名捕斬。興詣郡, 列稱逃是興身, 請求代洛死。洛又曰:「固陳已實正名, 宜從憲辟。」兄弟爭命, 詳刑有疑, 暐曰:「洛應征輒留, 興冒名逃役, 俱應極法。但兄弟競死, 義情可嘉, 宜特原之。」
《南燕錄》曰:有司奏沙門僧知夜入臨淄人冷平舍, 淫其寡嫂李氏。平與弟安國殺之。郡縣按:平兄弟以殺人論, 而平、安國各引手殺, 讓生競死, 義形急難。
《後秦書》曰:姚襄與李雄戰, 馬中流矢死。弟萇下馬以授襄曰:「汝何以免。」萇曰:「兄濟此豎子, 安敢害萇。」會救至, 俱免。
《後魏書》曰:房景先沉敏方正, 事兄恭謹, 出告反面, 晨昏參省, 側立移時, 兄亦危坐, 相敬如賓客。兄曾寢疾, 景先侍湯藥, 衣冠不解, 形容毀瘁。親友見者莫不哀之。
《後周書》曰:裴寬, 字長寬。弱冠為州里所稱, 與二弟漢、尼并知名。親沒, 撫諸弟以篤孝聞。滎陽鄭穆嘗謂其從弟文直曰:「裴長寬兄弟, 天倫篤睦, 人之師表。吾愛之重之。汝可與之游處。」
《梁書》曰:張弘榮兄弟友愛, 不忍暫離, 雖各有室, 常同臥起, 世比之姜肱兄弟。
《唐書》曰:張嘉貞為并州長史。開玄初, 因奏事至京師, 上聞其善政, 數賞慰。嘉貞因奏曰:「臣少孤, 兄弟相依以至今日。臣弟嘉祜, 今授鄯州別駕, 與臣各在一方, 同心離居, 魂絕萬里。乞移就臣側近, 臣兄弟盡力報國, 死無所恨。」上嘉其友愛, 特改嘉祐為忻州刺史。
又曰:東郡未平, 梁宋間群盜連聚, 或至二千餘眾, 攻陷城邑。李瀾守蘄縣, 力屈, 為盜所執, 將害之。瀾弟渤詣盜, 請代兄死;瀾又䪹殺身留弟。兄弟爭死, 俱為盜所害。
又曰:杜佑子式方, 性孝友, 弟兄尤睦。季弟從郁, 少多疾病, 式方躬自煎調, 藥膳水飲, 非經式方之手, 不入於口。及從郁夭喪, 終年號泣, 殆不勝情, 士友多之。
又曰:白居易弟行簡, 字知退。文筆有兄風, 詞賦尤稱精密, 文士皆師法之。居易友愛過人, 兄弟相待如賓客。行簡子龜兒, 多自教習, 以至成名。當時友悌, 無以比焉。
蕭廣濟《孝子傳》曰:陳玄, 字子玄。陳侯太子。七歲喪母, 父更娶周氏, 有子曰昭。周氏讒玄, 侯將殺玄。昭欲先死, 玄不聽, 引白羊誓曰:「孝者羊血逆上一丈三尺。」一如誓。后又讒之, 侯怒, 令玄自殺。玄投遼水, 有大魚負之, 玄曰:「我罪人也。」魚乃去。昭從后來, 問漁者, 云:「投水死矣。」昭氣絕良久, 曰:「吾兄也。」又投水而死。
周景式《孝子傳》曰:古有兄弟, 忽欲分異, 出門見三荊同株, 接葉連陰, 嘆曰:「木猶欲聚, 況我兄弟, 而欲殊哉!」遂還相為雍和矣。
宋躬《孝子傳》曰:孫棘, 彭城人, 事母至孝。母臨亡, 以小兒薩屬棘, 特深友愛。宋大明五年, 上募軍伍, 薩求代棘。及后軍期應死, 棘、薩爭死。妻許氏又遙屬棘曰:「君當門戶, 豈可委罪小郎!且大家臨終, 以小郎屬君, 竟未有妻息;君已二兒, 死復何恨!」太守張岱表聞, 詔榜門。宋世祖感其悌友, 乃普增詣弟封秩。
《列女傳》曰:會稽石師安妻者, 同郡呂氏之女也, 名軍。其兄遂犯法, 軍匿之。知不能免, 乃請知者為辭, 乞代兄遂之命, 因自經縣門。縣官嘉有義, 乃舍遂罪。
又曰:齊伊盤母者, 齊二子之母也。當宣王時, 有人斗死道者, 吏訊之, 二子立其傍, 吏問之, 兄曰:「我殺之。」弟曰:「非兄, 乃我殺之。」期年不決。言於相, 相不能決。言於王, 王曰:「若皆赦之, 是縱有罪;若皆殺之, 是誅無辜。其母必知子之情, 善惡聽其所殺禍攏」相召而問之。其母泣而對:「殺少子。」相曰:「小子, 人所愛, 今欲殺之, 何也?」對曰:「少者妾之子, 長者前妻之子。」相言之於王, 王美其義, 皆赦其子。
又曰:郃陽友娣者, 郃陽邑任延壽之妻也, 字季兒。有三子。季兒兄季宗與延壽爭事, 延壽與其友田建陰殺季宗, 建獨坐死。延壽會赦, 乃以告季兒, 季兒曰:「嘻!殺夫不義, 事兄之讎亦不義, 何面目以生!」季兒乃告大女曰:「汝父殺吾兄, 義不可以留, 又終不嫁矣。吾去而死, 善視汝弟。」遂自經死。
《海內先賢傳》曰:范丹, 字史雲, 清高亮直, 讓財千萬與三弟。
《會稽先賢傳》曰:陳業, 字文理。業兄渡海傾命, 同時依止者五十六人, 骨肉消爛而不可記別。業仰皇天誓后土曰:「聞親戚者, 必有異焉。」因割臂流血以灑骨。應時飲血, 餘皆流去。
《汝南先賢傳》曰:繆彤, 字豫公, 郃陽人。兄弟四人, 各求分異, 至有爭訟之言。彤默閉戶自撻, 大自罵曰:「繆彤!汝修身謹行, 將齊正風俗, 如何近一家之中不能使之和協耶!」鞭兩髀皆瘡。於是諸姊及弟叩頭自責, 不復分矣。
張瑩《漢南記》曰:陰慶為鮦陽侯, 其弟員及丹皆為郎。慶以明《尚書》、修儒術推居弟, 園田、奴婢、錢悉分與員、丹, 慶但佩印綬而已。當代稱之。
陳壽《益部耆舊傳》曰:李孟玄修《易》、《論語》, 大義略舉, 質性恭順。與叔子就同居。就有痼疾, 孟玄推所有田園, 悉以讓就, 夫婦紡績以自供給。
江微《陳留志》曰:李銓, 平丘人也。少聰慧, 有至行。銓兄, 前母子, 后母甚不愛也, 而衣食皆使下銓。銓始年五歲, 覺己衣服勝兄, 即脫不著, 須兄得己同, 然後服之。其母遂不得有偏。及長, 銓內匡順母, 外奉其兄, 故閨門雍睦, 為群族所稱。
杜預《汝南記》曰:李充兄弟六人, 貧無擔石之儲, 易衣而出, 并日而食。而妻竊謂充曰:「今貧如是, 我有私財, 可分異獨居, 人多費極, 無為空自窮也。」充請呼諸鄰里, 室家相對, 前跪觴告其母, 便顧其妻, 叱而遣之。婦行, 泣出門去。

顏延之《庭誥》曰:將責弟悌, 務念為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