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四十六 人事部八十七

太平御覽
卷四百四十六.人事部八十七

品藻中

《晉書》曰:《韋忠傳》云:裴頠為仆射, 數言忠於司空張華, 華辟之, 辭病不赴。人問其故, 忠曰:「吾茨檐賤士, 本無宦情。且茂先華而不實, 裴頠欲而無厭, 棄禮典而附賊后, 此豈大丈夫之所宜行耶!」
又曰:王戎有人倫鑒識, 嘗目山濤如璞玉渾金, 我皆欽其寶, 莫知名其器;玉衍神姿高徹, 如瑤林, 自然是風塵外物。謂裴頠拙於用長。荀勖工於用短, 陳道寧纟畟纟畟如束長竿。
又曰:褚陶。吳平, 召補尚書郎。張磺見之, 謂陸機曰:「君兄弟龍躍雲津, 顧彥先鳳鳴朝陽, 謂東南之寶以盡, 不意復見褚生。」機曰:「公但未睹不鳴不躍者耳。」華曰:「故知延門之德不孤, 川岳之寶不匱矣。」
又曰:樂廣, 尚書令衛瓘, 朝之耆舊, 逮與魏正始中諸名士談論, 見廣而奇之, 曰:「自昔諸賢既歿, 常恐微言將絕, 而今乃復聞斯言於君矣。」命諸子造焉, 曰:「此人之水鏡, 見之瑩然, 若披雲而睹青天也。」
又曰:嵇紹始入, 或謂王戎曰:「昨於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戎曰:「君復未見其父耳。」
又曰:王戎幼而潁悟, 神彩秀徹, 視日不眩。裴楷見而目之曰:「戎眼爛爛如巖下電。」
又曰:張翰有清才, 善屬文, 而縱任不拘, 時人號為江東步兵。
又曰:劉毅轉司隸校尉, 糾正豪右, 京師肅然, 司部守令望風投印綬者甚眾。時人以毅方之諸葛豐、蓋寬饒。
又曰:樂廣少與弘農楊準相善。準之二子曰喬曰髦, 皆知名於世。準使先詣裴頠, 頠性弘方, 愛喬有高韻。謂準曰:「喬當及卿, 髦少減也。」又使詣廣, 廣性清淳, 愛髦有神檢。謂準曰:「喬自及卿, 然髦亦清出。」準嘆曰:「我二兒之優劣, 乃裴、樂之優劣也。」論者以為喬雖有高韻, 而神檢不足, 樂為得之矣。
又曰:劉頌守廷尉。時尚書令史扈寅非罪下獄, 詔使考竟, 頌執據無罪, 寅遂得免。時人以頌比張釋之乎!
又曰:和嶠遷潁川太守, 為政橇膨, 甚得百姓歡心。太傅從事中郎庾顗見而嘆曰:「嶠森森如千丈松, 雖磥砢多節目, 施之大廈, 有棟梁之用。」
又《郄鑒傳》云:王敦嘗謂曰:「樂彥輔短才耳。后生流宕, 言違名檢, 考之以實, 豈勝滿武秋耶?」鑒曰:「擬人必於其倫。彥輔道韻平淡, 體識沖粹, 處傾危之朝, 不可得而親疏。及愍懷太子之廢, 柔而有正。武秋失節之士, 何可同日而言!」敦曰:「愍懷廢徙之際, 交有危機之急, 人何能以死守之乎!以此相方, 其不減明矣。」
又《孫登傳》云:嵇康從之游三年, 問其所圖, 終不答, 康每嘆息。將別, 謂曰:「先生竟無言乎?」登乃曰:「子識火乎?火生而有光, 而不用其光, 果在於用光。人生而有才, 不用其才, 而果在於用才。故用光在乎得薪, 所以保其耀;用才在於識真, 所以全其年。今子才多識寡, 難乎免於今之世去矣!子無求乎?」康不能用, 果遭非命。
又《王湛傳》云:武帝亦以湛為癡, 每見濟, 輒調之曰:「卿家癡叔死未?」濟常無以答。及是, 帝又問如初, 濟曰:「臣叔殊不癡。」因稱其美。帝曰:「誰比?」濟曰:「山濤以下, 魏舒以上。」時人謂「湛上方山濤不足, 下比魏舒有餘。」湛聞曰:「欲處我季孟之間乎?」
又曰:陸機天才秀逸, 辭藻弘麗, 張華嘗謂之曰:「人常恨才少, 而子更患其多。」
又曰:陸云, 刺史周浚召為從事, 謂人曰:「陸士龍當今顏子也。」
又曰:王衍俊秀有令望, 虛心玄遠, 未嘗語利。王敦過江, 常稱之曰:「夷甫處眾中, 如珠玉在瓦石間。」顧愷之作畫贊, 亦稱衍巖巖清峙, 壁立千仞。
又曰:杜乂性純和, 美姿容, 有盛名於江左。王羲之見而目之曰:「膚若凝脂, 眼如點漆, 此神仙中人也。」桓彝亦曰:「衛玠神清, 杜乂形清。」
又《郭文傳》:溫嶠嘗稱曰:「文有賢人之性, 而無賢人之才, 柳下惠、梁琦之亞乎?」
又曰:羅含, 謝尚與含為方外之好, 乃稱曰:「羅君章可謂湘中之琳瑯。」
又曰:羅含、桓溫嘗與僚屬宴會, 含后至, 溫問眾座曰:「此何如人?」或曰:「可謂荊楚之杞梓。」桓曰:「此自江左之秀, 豈惟荊楚而已。」
又曰:薛兼少與同郡紀瞻、廣陵閔鴻、吳郡顧榮、會稽賀循齊名, 號為「五俊」。初入洛, 司空張磺見而奇之曰:「皆南金也。」
又曰:《郄超傳》云:沙門支遁以清談著名于時, 風流勝貴, 莫不崇敬, 以為造微之功, 足參諸正始。而遁常重超, 以為一時之俊。
又曰:郄超為桓溫參軍。謝安與王坦之常詣溫論事, 溫令超帳中臥聽之, 風動帳開, 安笑曰:「郄生可謂入幕之賓矣。」
又:《周顗傳》曰:庾亮嘗謂顗曰:「諸人咸以君方樂廣。」顗曰:「何乃刻畫無鹽, 唐突西施也。」
又曰:應詹弱冠知名, 性質素弘雅, 物雖犯而弗之校, 以學藝文章稱。司徒何邵見之曰:「君子哉若人!」
又曰:桓溫豪爽有風概, 姿貌甚偉, 面有七星。少與沛國劉惔善, 惔嘗稱之曰:「溫眼如紫石棱, 須作猬毛磔, 孫仲謀、晉宣王之流亞也。」
又曰:劉惔寓居京口, 家貧, 織芒履以為養, 雖蓽門陋巷, 晏如也。人未之識, 惟王導深器之。后稍知名, 論者比之袁羊。惔喜, 還告其母。其母, 聰明婦人也, 謂之曰:「此非汝比, 勿受之。」又有方之范汪者。惔復喜, 母又不聽。及惔年德轉昇, 論者遂比之荀粲。
又曰:荀崧弱冠, 太原王濟甚相器重, 以方其外祖陳郡袁侃, 謂侃弟奧曰:「近見荀監子, 清虛名理, 當不及父, 德性純粹, 是賢兄輩人也。」
又曰:成公簡, 字宗舒, 東郡人也。世二千石。性清素, 不求榮利, 潛心味道, 罔有干其志者。默識過人。張茂先每言:「公簡清靜比楊子雲, 默識擬張安世。」
又曰:謝安總角, 神識沉敏, 風宇修暢, 善行書。弱冠夷熙濛, 清言良久, 既去, 濛子修曰:「向客何如大人?」濛曰:「此客亹亹而來逼人。」王導亦深器之。由是有重名。
又曰:謝萬善屬文, 敘漁父、屈原、季主、賈誼、楚老、龔勝、孫登、嵇康四隱四顯為《八賢論》, 其旨以處者為優, 出者為劣, 以示孫綽。綽與往反, 以體公識遠者, 則出處同歸。
又曰:《韓康伯傳》云:庾和名重一時, 少所推服, 常稱康伯及王坦之曰:「思理倫和, 我敬韓康伯;志力強正, 吾愧王文度。」
又曰:王獻之嘗與兄徽之俱詣謝安, 徽之多言俗事, 獻之寒溫而已。既出, 客問安王氏兄弟優劣, 安曰:「小者佳。」客問其故, 安曰:「吉人之辭寡。」
又曰:褚裒與杜乂俱有盛名, 冠于中興。譙國桓彝見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春秋。」言其外無臧否, 而內有所褒貶也。
又曰:王恭美姿儀, 人多愛悅, 或目云:「濯濯如春月柳。」嘗被鶴氅裘, 涉雪而行, 孟昶窺見之, 嘆曰:「此真神仙中人也!」
又曰:王恭, 字孝伯, 少有美譽, 清辯過人, 自負才地高華, 恒有宰輔之望。與王忱齊名友善, 慕劉惔之為人。謝安常曰:「王恭才地可以為將相。」
《宋書》曰:謝弘微, 叔父混特所敬貴, 號為微子。常云:「阿遠剛操負氣, 阿客博而無檢;曜恃才而持操不篤;晦自知而納善不周, 設復功濟三才, 終亦以此為恨;至如微子, 吾無間然。」又曰:「微子異不傷物。同不害正, 若年迨六十必至公輔。」
又曰:龔祈不應徵辟。祈風姿端雅, 容止可觀, 中書郎范述見而嘆曰:「此荊楚仙人也。」
蕭子顯《齊書》曰:王僧祐父遠, 為光祿勛。宋世為之語曰:「王遠如屏風, 屈曲能蔽風露。」
《陳書》:周弘正叔父舍, 每與談論, 輒異之, 曰:「觀汝神情潁晤, 清理警發, 后世知名, 當出吾右。」
又曰:高祖在京城, 嘗與諸將宴, 杜僧明、周文育、侯安都為壽, 各稱功伐。高祖曰:「卿等悉良將也。然而并有所短, 杜公志大而識暗, 狎下而嬌尊矜功, 不收其拙;周侯交不擇人, 而推心過差, 居危履險, 猜防不設;侯郎傲誕而無厭, 輕佻而肆志, 并非全身之道耳。」卒皆如其言。
《隋書》曰:玄善以高穎有宰相之具, 嘗言於上曰:「楊素粗疏, 蘇威怯懦, 玄胄、玄旻, 正似鴨耳。可以付社稷者, 惟獨高颎。」
又曰:蘇威, 治書侍御史梁毗以威領五職, 安繁戀劇, 無舉賢自代之心, 抗表劾威。上曰:「蘇威朝夕孜孜, 志存遠大, 舉賢不缺, 何遽迫之。」顧謂威曰:「用之則行, 舍之則藏, 惟我與爾有是夫!」因謂朝臣曰:「蘇威不值我, 無以措其言;我不得蘇威, 何以行其道?楊素才辯無雙, 至若斟酌古今, 助我宣化, 非威之匹也。蘇威若逢亂世, 商山四皓, 豈易屈哉!」
又曰:楊達為人弘厚, 有局度。楊素每言曰:有君子之貌兼君子之心者, 惟達耳!
《唐書》曰:王珪嘗侍宴, 太宗謂珪曰:「卿識鑒清通, 尤善談論, 自房玄齡等, 咸宜品藻, 又可自量, 孰與諸子賢?」對曰:「孜孜奉國, 知無不為, 臣不如玄齡。才兼文武, 出將入相, 臣不如李靖。敷奏詳明, 出納惟允, 臣不如彥博。處繁理劇, 眾務必舉, 臣不如戴胄。以諫諍為心, 恥君不及於堯、舜, 臣不如魏徵。至如激濁揚清, 嫉惡好善, 臣於數子, 亦有一日之長。」太宗深然其言, 群公亦各以為盡已所懷, 謂之確論。
又曰:馬周有機辯, 能敷奏, 深識事端, 動無不中。太宗嘗曰:「我于馬周, 暫時不見, 則便思之。中書侍郎岑文本謂所親曰:」吾見馬君論事多矣, 援引事類, 揚榷古今, 舉要刪蕪, 會文切理, 一字不可加, 一言不可減, 聽之靡靡, 令人忘倦。昔之蘇、張、終、賈, 正應此耳。然鳶肩火色, 騰上必速, 恐不能免耳。「
又曰:韋述時, 趙冬曦、孫逖、王翰常游其門。趙冬曦兄冬日, 弟和壁、居貞、安貞、頤貞等六人, 逖弟迪、逌、迥、辶巳、巡亦六人, 并詞學登科。張說曰:「趙、韋昆季, 今之杞梓也。」
又曰:馮定, 字介夫, 宿之弟也。儀貌壯偉, 與宿俱有文學, 而定過之。貞玄中皆舉進士, 時人比之漢朝二馮君。
《呂氏春秋》曰:管仲有病, 桓公往問之曰:「仲父之病病矣, 將何以教寡人?」管仲對曰:「愿君之遠易牙、豎刀、常之巫、衛公子啟方也。」公曰:「易牙烹其子以慊寡人, , 悏也。猶尚可疑邪?」管仲對曰:「人之情, 非不愛其子。子之忍, 將何有於君?」公又曰:「豎刁自害以近寡人, 猶尚可疑耶?」管仲對曰:「人之情, 非不愛其身。其身之忍又將何有於君?」公又曰:「常之巫審於死生, 能去疴病, 猶尚可疑耶?」管仲對曰:「死生命也, 疴病本也。君不用其命、守其本而恃常之巫, 彼將以此無不為也。」公又曰:「衛公子啟方事寡人十五年, 其父死不敢歸哭, 猶尚可疑耶?」管仲對曰:「人之情無不愛其父, 父之忍將何有於君?」公曰:「諾。」管仲死, 盡逐之。食不甘, 官不治, 病不起, 朝不肅。居三年, 公曰:「仲父不亦過乎?」復召而反之。明年, 公有病, 常之巫從中出曰:「公將以某日薨。」易牙、豎刁相與作亂, 矯以公瘤攏衛公子啟方以書社四十人下衛。公慨焉嘆涕曰:「管子聖人之所見, 豈不遠哉?若死者有知, 我何目面以見仲父乎?」蒙衣袂而死, 絕于壽宮。
又曰:吳起謂商文曰:「事君果有命矣!」商文曰:「何謂也?」吳起曰:「治四境之內, 成訓教, 變習俗, 使君臣有義, 父子有序, 子與我孰賢?」商文曰:「吾不若子。」曰:「今日置質為臣, 其主安重;今日釋璽辭官, 其主安輕;子與我孰賢?」商文曰:「吾不若子。」曰:「援桴一鼓, 敵人在前, 使三軍之士, 樂死若生, 子與我孰賢?」商文曰:「吾不若子。」吳起曰:「三者, 子皆不吾若也。位在吾上, 命矣夫!」商文曰:「善。子問我, 我亦問子。變世主少, 群臣相疑, 黔首不定。當此之時, 屬之我乎?屬之子乎?」吳起默然不對。少間, 曰:「然。」商文曰:「是吾所以加於子之上也。」
崔鴻《前涼錄》曰:張茂謂馬岌曰:「劉曜自古可誰等輩也?」岌謂曰:「曹孟德之流。」茂默然。岌曰:「孟德公族也, 劉曜戎狄, 難易不同, 曜殆過之。」茂曰:「曜可方呂布、關習, 而云孟德不及, 豈不過哉。」岌曰:「孟德挾天子, 令諸侯, 仗大義, 討不庭。曜一卒胡人, 用烏合之眾而能建威成大逆, 天下莫之當, 其不優歟?」茂曰:「天生胡以滅中國, 殆不可以人事論也。」
《秦記》曰:姚萇大破苻登, 置酒高會, 諸將咸曰:「若值魏武王, 尋破此賊, 陛下將牢大過。」上嘆曰:「吾不如亡兄者四也;長八尺五寸, 垂臂過膝, 望而畏之, 一也。當十萬之眾, 與天下爭衡, 望麾直突, 前無橫陣, 二也。突覽古今, 講論道藝, 駕御群賢, 收羅俊異, 三也。總領大眾, 經履險難, 大小悅稱, 人盡死力, 四不如也。」
又曰:魏武王姚襄禮待楊亮, 亮奔桓溫, 溫問亮曰:「襄何如人?」答曰:「天下杰也。神明器度, 故是孫策之儔, 而雄武過之。」
《越絕書》曰:或問曰:「子胥、范蠡何人也?」曰:「子胥勇而知, 范蠡知而明, 皆賢人也。」問曰:「子胥死, 范蠡去, 二人行違, 皆稱賢何也?」答曰:「《論語》曰:陳力就列, 不能者止。事君, 以道言耳, 范蠡單身入越, 致主於霸, 有所不合, 故去也。」問曰:「不合何不死?」曰:「止, , 事之義也, 義無死。子胥死者, 受恩深也。《傳》曰:孔子去魯, 燔俎無肉。曾子去妻, 藜蒸不熟。微子去, 比干死, 孔子并稱仁, 行雖違, 其義同。死與生, 敗與成, 其同奈何?《論語》曰:有殺身以成仁。子胥重其信, 范蠡貴其義, 信從中出, 義從外入。微子去者, 痛殷道也;比干死者, 忠於紂也;箕子亡者, 絕也。忠信之至, 相為外里耳。」問:「二子孰逾乎?」曰:「以為同耳。」
《華陽國志》曰:廣陵太守下邳陳登, 字玄龍, 太尉球孫也。有俊才, 較天下士, 謂功曹陳喬曰:「閨門雍穆, 有德有行, 吾敬陳玄方。父子冰清玉潔, 有德有言, 吾敬華子魚。博聞強識, 奇逸卓犖, 吾敬孔文舉。雄姿杰出, 有王霸之略, 吾敬劉玄德。」
《零陵先賢傳》曰:劉備曰:「子初即劉巴字也。才知絕人, 如孤, 可用。非孤者, 難獨任也。」亮亦曰:「運籌策於帷幄之中, 吾不如子初遠矣。若提桴鼓, 會於軍門, 使百姓喜勇, 當與議之可。」
《陳武別傳》曰:武, 時人無察者, 頓丘閭遐薦之於軍府。或問:「武當今可與誰為輩?」遐曰:「方謝道堅不足, 比徐世璋有餘。」道堅、世璋皆同時知名士也。武聞之, 笑曰:「乃處我季孟之間乎?」
《衛玠別傳》曰:永和中, 丹陽尹劉真長、鎮西將軍謝仁祖商略中朝士人, 遂及於玠。或問:「杜弘治得方衛洗馬不?」謝曰:「安得相比, 其間可容數人。」
《世說》曰:嵇中散語趙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 有白起之風, 恨量小狹。」趙答曰:「尺表能審璇衡之度, 寸管能測往復之晷。何必在大?但問識何如耳。」
又曰:諸名士共洛水上戲。還, 樂令問王夷甫曰:「今日共看, 樂不?」王曰:「裴仆射善談名理, 混有雅致;張茂先論《史》《漢》, 殊靡可聽;我與王安豐說延陵、子房, 亦超然者。」
又曰:劉萬安, 即道真之子, 庾公所謂「灼然玉舉。」又云:「千人亦見, 百人亦見。」王右軍少時, 丞相云:「逸少何緣復減萬安?」
又曰: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 并有盛名, 各在一國。于時以為蜀得其龍, 吳得其虎, 魏得其狗。誕在魏, 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 吳朝服其弘雅。
又曰:卞望之云:「郄公體中有三反:方於事上, 好下接己, 一反;治身清貞, 而大修計校, 二反;自好讀書, 憎人學問, 三反也。」
又曰:王敦為大將軍, 鎮豫章。衛玠避亂, 從洛投敦。相見欣然, 談話彌日。于時謝鯤為長史, 敦謂鯤曰:「不意永嘉之末, 復聞正始之音。阿平若在, 當復絕倒。」時人以玠為玉人。
《語林》曰:謝碣絕重其婦, 張玄常稱其婦, 欲以敵之。有濟尼者, 并游張、謝二家, 人問其抖錫優劣, 答曰:「玄夫人神情散朗, 故有林下之風;碣家婦, 清心玉映, 自是閨房之秀也。」
《三輔決錄》曰:弭生, 字仲叔, 其父賤。故張伯英與李幼才書曰:「弭仲叔高德美名, 命世之才, 非弭氏小族所有, 新豐瘠土所當出也。」

《郭泰別傳》曰:泰字林宗, 少游汝南, 先過袁閬, 不宿而退, 往從黃憲, 累日方還。或問林宗, 林宗曰:「奉高之器, 譬諸泛濫, 雖清而易挹;叔度汪汪君子, 若千頃波, 澄之不清, 撓之不濁, 不可量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