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百二十五 治道部六

太平御覽
卷六百二十五.治道部六

貢賦上
《家語》曰:哀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壽也。」公曰:「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 薄賦斂, 則民富矣;敦禮教, 遠罪戾, 則民壽矣。」
又曰:子貢問於孔子曰:「昔者齊君問政於夫子, 夫子曰:『政在節財』;魯君問政於夫子, 夫子曰『政在諭臣』;葉公問政於夫子, 夫子曰:『政在悅近而來遠』。三者之問一也, 夫子應之不同。然則政有異端乎?」孔子曰:「各因其事也。齊君為國。奢于臺榭, 淫于苑囿, 伎樂不懈于時, 一旦而賜人以千乘之家者三。故曰『政在節財』。魯君有三人, 孟叔、叔孫、季叔。內比周以愚其君, 外仇諸侯之賓以蔽其明, 故曰『政在諭臣』。夫荊之地廣而教狹, 民有離心, 莫安其居, 故曰『政在悅近而來遠』。此三者, 皆所以為政。」
又曰:閔子騫為費宰, 問政於孔子。孔子曰:「以德以法。夫德法者, 御民之具, 猶御馬之銜勒也。」子騫曰:「敢問古之政。」孔子曰:「古之政者, 天子以內史為左右手, 內史掌王之八柄及敘事之法受納訪, 以詔王聽治。以德為銜勒, 以百官為轡, 以刑罪為策, 以萬民為馬, 故御天下數百年而不失。善御馬者正銜勒、齊轡策, 善御民者一其德法, 正其百官, 刑不用而天下治。」
又曰:子游問於孔子曰:「子亟言子產之惠, 可得聞乎?」孔子曰:「惠在愛民而已。」子游曰:「愛民之謂德教, 何翅於惠哉?」孔子曰:「夫子產者, 猶眾子之母也, 食之弗能教也。」子游曰:「其事可言乎?」孔子曰:「子產以其乘車濟冬涉者, 盡愛而無教也。」
又曰:孔子謂宓子賤曰:「子治單父, 眾悅, 子何施而得之?」對曰:「不齊之治也。父恤其子, 其子恤諸孤而哀喪紀。」孔子曰:「善。小節也。小民附矣, 猶未足也。」曰:「不齊, 所父事者三人, 所兄事者五人, 所友事者十一人。」孔子曰:「父事三人, 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 可以教悌矣;友事十一人, 可以舉善矣。中節也。中節, 人附矣, 猶未足也。」曰:「此地民有賢於不齊者五人, 不齊事之而稟度焉, 皆教不齊所以之之治道。」孔子嘆曰:「其大者乃于此乎有矣。」
又曰:孔子初仕為中都宰, 中都, 魯邑名也。為養生送死之節, 長幼異食, 如五十異糧。強弱異任, 謂力行之事, 各從所任弱困也。男女別涂。路不拾遺, 器不雕偽, 市不二價。各如其貨, 不相欺誑。為四寸棺, 五寸槨, 因丘陵為墳, 不封不樹。行之一年, 而四方諸侯皆則焉。
又曰:宓子賤者, 仕魯為單父宰, 恐魯君聽讒, 使己不得行其政, 於是辭行。故請君之近吏二人與之俱至官, 令二吏書。方書, 輒掣其肘, 書不善, 則從而怒之。二吏患焉, 辭請歸魯。宓子賤曰:「子之書不善, 子歸勉之矣。」二吏歸報于君曰:「宓子賤使臣書而掣臣肘, 書惡而又怒臣, 邑吏皆笑之, 此臣所以去之而來也。」魯君以問孔子。孔子曰:「宓不齊, 君子也。其才任霸王之佐, 屈節而治單父, 將以自試。意者, 宓子以此諫乎?」公寤, 太息曰:「此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亂宓子之政而責其善者數矣。微二吏, 則寡人無以知過;微夫子, 則寡人無由自寤。」遽發所愛之使告宓子曰:「自今以往, 單父非魯有也, 從子之制。躬便於人者, 子決之, 五年一言其要。」宓子敬奉詔, 遂得行其政。於是單父治焉。教敦厚明親親, 尚篤敬施, 至仁加懇, 誠致忠信, 百姓化之。
又曰:孔子兄之子蔑者, 與宓子賤皆仕。孔子往過蔑而問之曰:「自子之仕, 何得何亡?」對曰:「未有所得, 而亡者三:王事若聾, 聾宜為襲, 言前后相因襲。學焉得習, 言不得學習也。是學不得明也;奉祿少饘粥不及親戚, 是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 不得吊死問疾, 是朋友道闕也。其亡者三, 即謂此也。」孔子不悅。往過子賤, 問如孔蔑。對曰:「自來仕, 無所亡, 而所得者三:始誦之, 今得而行之, 是學信明也;奉祿所供, 被及親戚, 是骨肉益親;有公事而兼以吊死問疾, 是朋友益篤也。」孔子喟然謂子賤曰:「君子哉若人!若人猶是人也。魯無君子, 于焉取斯。」
《國語》曰:齊桓公親逆管仲于郊而與之坐, 問焉, 曰:「昔吾先君襄公, 筑臺以為高位;居高臺以自尊。田狩畢弋, 不聽國政;卑聖侮士, 而惟女是崇;九妃六嬪, 正適稱妃。言九者, 尊之如一, 明其淫侈, 非禮制也。姪娣之屬皆稱望嬪婦官也。陳妾數百;, 食必梁肉, 衣必文繡;戎士凍餒, 戎車待游車之裂, 戎士待陳妾之餘;戎車, 兵車。游車, 游戲之車。裂, 殘也。優笑在前, 賢材在後。優笑車倡非。是以國家不日引, 引申。不月長, , 益。恐宗社之不掃除, 社稷之不血食, 敢問為此若何為治?」管子對曰:「昔吾先王昭王、穆王, 世法文、武遠績以成名, 周官之先績功也。言昭王雖有所闕, 猶能世法文王武王之典, 以成其功名也。合群叟, 比校民之有道, , 會。叟, 老。比, 方。校, 考也。謂考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設象以為民紀, 式權以相應, , 用也。權, 平也。治正用民使平均相應。比綴以度, 比其眾寡。綴, 連以。度, 法也。端本肇末;, , , 正也。謂先等其本以正其末。勸之以賞賜, 糾之以刑罰, 班序顛毛, 以為民紀統。」, 次。序, 列。顛, 等也。毛, 發也。統, 經也。言次列使長幼有序, 以為治民之經紀也。桓公曰:「為之若何?」管子對曰:「昔者聖王之治天下也, 參其國而伍其鄙;, 三國也。郊以內也。伍, 五也。鄙郊以外謂三分國都以為三軍, 五分其鄙以為五屬。聖主謂若湯武。定民之居, 成民之事。使四民各居其職, 若公就官府, 農就田野, 所以成其事。陵為之終, 以為葬地。而慎用其六柄焉。」柄本六柄, 生、殺、貧、富、貴、賤。
又曰:齊桓公問管仲曰:「國安矣, 吾欲事于諸侯, 其可乎?」管子對曰:「未可。君若正卒伍, 修甲兵, 《周禮》五人為伍, 百人為卒。今《管子》亦以五人為伍, 而以三百人為卒。則大國亦將正卒伍, 修甲兵, 則難以速得志矣。君有攻伐之器, 小國諸侯有守御之備, 則難以速得志矣。君若欲速得志於天下諸侯, 則事可以隱, 令可寄政。」, 戎事。隱, 匿。寄, 托也。匿軍令托于國政, 若有征伐, 鄰國不知。桓公曰:「為之若何?」管子對曰:「作內政而寄軍令焉。」內政, 國政。以治正以寄軍令。桓公曰:「善。」管子於是制國。五家為軌, 軌為之長;軌中一人為之長。十軌為里, 里有司;為立有司。四里為連, 連為之長;十連為鄉, 鄉有良人焉。良人, 鄉人, 又為大夫也。以為軍令;為軍常令。五家為軌, 故五人為伍, 軌長帥之;居則為軌, 出則為伍, 所謂寄政。十軌為里, 故五十人為小戎, 里有司帥之;小戎, 兵車。此有司之所乘, 故曰小戎。《詩》云:小戎伐收。古者戎車一乘步卒二十二人, 令齊五十人。四里為連, 故二百人為卒, 連長帥之;十里為鄉, 故二千人為旅, 鄉良人帥之。五鄉一帥, 故萬民為一軍, 五鄉之師帥之。五鄉, 每一軍有五鄉也。鄉師鄉也。萬人為軍, 齊制也。周則萬二千五百人為軍。帥, 長。三軍故有中軍之鼓, 有國子之鼓, 有高子之鼓。春以蒐振旅, 春田曰蒐。振旅, 整眾也。《周禮》仲春教振旅, 遂以蒐田。秋以狝治兵。秋田曰狝。《周禮》仲秋教治兵, 遂以狝田也。是故卒伍整於里, 軍旅整於郊。內教既成, 令勿使遷徙。遷徒猶改正。伍之人祭祀同福, 死喪同恤, , 憂。禍災共之。人與人相疇, , 匹。世同居, 少同游, 故夜戰聲相聞, 足以不乖;晝戰目相見, 足以相識, 其歡欣足以相死。致使以相救。居同樂, 行同和, 龢與和同。死同哀, 是故守則同固, 戰則同強。君有此士也三萬人, 方行於天下, , 橫。以誅無道, 以屏周室, , 蕃。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御。「, 當。
又曰:晉文公元年春, 屬百官賦職任功, , 會;賦, 授也。授職事, 任有功。棄責薄斂, 施舍分寡。棄責, 除宿責也。施, 施德也。舍, 舍禁也。分寡, 分少財也。救乏振滯, 匡困資無, , 救乏絕。振極淹滯之士。匡正困窮之人。資無, 與無財。輕關易道, 通商寬農, 輕關, 輕其稅。易道, 除盜賊。通商, 利旅。寬農, 寬其政不奪其時。懋穡勸分, 省用足財, 茂勉稼穡也。勸有分無也。省減國用。足財備凶年。利器明德, 以厚民性, , 利器用。明, 其德教。厚民性, 厚其性情也。舉善授能, 官方定物, , 常。物, 事。亡其常官, 以定百事。正名育類。正名, 正上下服位之名。育類, 長育善類。昭舊族, 昭明舊臣有功者之善。愛親戚, 明賢良, , 顯。尊貴寵, 國之貴臣尊禮之。賞功勞, 事耇老, 禮賓旅, , 客。友故舊。故舊, 公子時。胥、籍、狐、箕、欒、郤、柏、先、羊舌、董、韓, 實掌近官。舊十一姓, 晉之舊族。近官, 朝廷。諸姬之良, 掌其中官, 諸姬, 同姓。中官, 內官。異姓之能, 掌其遠官。遠官, 縣鄙。公食貢, 大夫食邑, 士食田, 受公田。庶人食力, 各由其力。工商食官, , 百工。商, 商賈。《周禮》藏皆有賈人以知物賈。食官官稟之。皂隸食職, 士臣皂, 皂臣輿, 輿臣隸。食職, 各以其職大小食祿也。官宰食加。官宰, 家臣。加, 大夫之加田也。《論語》原憲為之宰。政平民阜, 財用不匱。, 安。
《呂氏春秋》曰:吳起行, 魏武侯自送之, 絕河, 謂吳起曰:「先生將何以治之西河?」對曰:「以忠, 以信, 以勇, 以敢。」武侯曰:「四者足矣。請以四者恃先生。」
又曰:宓子賤治單父, 彈鳴琴, 身不下堂而單父治。巫馬期以星出, 以星入, 日夜不居, 以身親之, 而單父亦治。巫馬期問其故于宓子。宓子曰:「我之謂任人, 子之謂任力。任力者固勞, 任人者固逸。」宓子則君子矣。
又曰:使民無欲, 上雖賢, 不用失。無欲者, 其視為天子與隸同, 彭祖與殤子同。天子至貴也, 天下至富也, 彭祖至壽也, 誠無欲, 則三者不足勸。故人之欲多者, 其可得用亦多也。人之欲少者, 其可得用亦少也。無欲者, 不可得而用之。善為上者, 能令人得欲無窮, 故人亦可得用而無窮。然欲不正, 以治身則夭, 以治國則亡。群狗相與居, 皆靜;投以炙雞, 則相與爭, 或折其骨, 或絕其筋, 爭術在也。凡治國, 令其民爭行義也;亂國, 令其民爭不義也;強國, 令其民爭樂用也;弱國, 令其民競不用也。
又曰:桀、紂以去之之道致之, 罰雖重刑雖嚴, 何益?大寒, 民暖是利;熱在上, 民清是利走。故民無常處, 見利則去。欲為天子者, 民之所走不可不察。今之世至寒矣, 至熱矣, 而民無走, 聚則行鈞也。等于暴亂。民無走則王者廢矣, 暴君幸矣, 民絕望矣。

《家語》曰:子路治蒲三年, 孔子過之, 入其境, 三稱善。子貢執轡而問:「其善可得聞乎?」孔子曰:「吾入其境, 田疇盡易, 草萊甚辟, 溝洫深浚。此恭敬以信, 故其民盡力。入其邑, 墉屋宅固, 樹木甚茂, 此其忠信而寬, 故其民不偷也。至其庭甚清閑, 諸不用命, 此其言明察以斷, 故其政不擾也。以此觀之, 雖三稱善, 庸盡其美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