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百六十五 道部七

太平御覽
卷六百六十五.道部七

劍解
《太極真人石精金光藏景錄形神經》曰:制劍之法, 上宰總真西城王君昔授之於紫陽公, 施行道成。總真昔用劍解之道, 又授九轉丹方於里長先生, 此即周人也。
《東鄉序》云:潄龍胎而死決, 服瓊英先師王西城, 此是飲丹后, 用劍解而不言服九轉者當是。雖授而不遂合用, 后以付門弟子茅君, 亦是授而不用, 故云付耳。《茅君傳》南岳魏夫人傳楊君, 故安妃云可尋劍解之道, 但不知遂用不耳。許長史既服腴石, 或當不必為其事, 掾從鎮南夜解, 則又非此法。掾, 許長史子也。若是太清解, 譏用劍者, 應不得反望故鄉。而掾游處方臺, 還本居邦也。神劍用之而解化, 則能游宴太極, 彩五星之靈軌, 煥七元之威光, 以范儀烈映真氣, 故軒轅喬山之葬, 劍舄宰繕。王子渤海之家, 劍鳴空槨;王喬有京陵之墓, 劍飛沖霄, 斯實真驗九玄, 精應太靈, 神方靈致威劍之妙化也。諸以劍尸解者, 以劍代身, 五百年之後, 此劍皆自然還其處。諸以劍解者, 不必止是。用丹書者, 空劍亦可幽響無聞, 恍惚難尋, 不可得言矣。不可得為之者, 見之者惟當應之於心耳。神奇欻怳, 變動無方, 非復物理所期, 正當心任化, 即事從宜耳。為之者亦不覺其所以, 見之者固莫測其所然。軒轅彩百山之銅以鑄鼎, 虎豹百禽為之視火參爐鼎, 而軒轅疾崩。葬喬山, 五百年后山崩, 寶劍赤舄宰繕。一旦又失。王子喬者曾詣鍾山, 獲《九化十變經》以隱遁日月, 游行星辰。後一旦疾終, 營冢渤海山。夏襄時有發王子墓者一劍在北寢上, 自作龍鳴, 人無敢近。后亦失所之。王子喬墓在景陵, 戰國時復有發其墓者, 見一劍, 人適欲取視, 其劍忽然上飛去。王子喬事, 舊說浮丘公攜與乘鶴, 共登嵩山。此事不同, 解化時年正十五六耳, 故戴遠游冠也。昔葛洪云, 陰君授鮑靚尸解之法, 后死, 埋石子崗。有人發其棺, 見一大刀, 冢左右有人馬之聲, 遂不敢取。此似解劍法而不能飛去, 此是用靈寶太玄陰生符朱書刀矣。太清之下, 故得主者而己。按《玉清靈傳》說總真帶劍, 楊君說桐柏帶劍, 此并應是先解劍化也。真人用寶劍以尸解, 蟬蛻化之上品也。夫尸解之法, 多如蟬蛻。今此劍非蛻也。故云上品, 明變遁之高道。營造劍之時, 先齋戒百日, 乃於幽隱處, 近清泉, 立西向屋, 作灶口亦西向, 善鍛人煉好鐵, 生鋌合煉成, 令得八斤為足也。若欲窮其精理, 當用竹炭。又以銅錫柔澳, 如此用歲月功夫殊多, 所以古人作劍, 三年然後成也。薛燭云:歐冶鑄劍, 赤鐘之山破而出錫, 若耶之溪涸而出銅。今以此合燒, 則煉多而不燥, 剛利而銷。其鍛人亦須溫良, 新衣沐浴, 造劍之日, 尤不得飲酒食肉及游履淹穢。用七月庚申日, 八月辛酉日, 使長三尺九寸, 廣一寸四分, 厚三分半, 謂背脊上近柄間, 令厚三分半也。至兩刃際, 可減一二厘耳。又向刃邊, 先煞背二分, 乃立刃至抄, 亦以漸令薄也。杪九寸, 為左右兩處, 當從镮項定度, 整三尺, 刻背為刃, 亦廣三分八厘, 必使中脊餘六分也。抄九分, 合煞兩邊, 令尖煞抄, 鋒令有兩棱如戟, 抄煞鋒也。其柄用長短適令镮高二寸四分, 身長二尺四寸, 則餘一尺二寸六分以柄。鐵因當中央, 令廣九分, 厚二分, 與镮相連。柄操梓材, 近環圍四寸九分, 刃圍三寸九分, 皆以釦竟為正。若作劍裝, 則促扁於此也。劍頭可安錄镮, 謂發始煉剛, 仍使镮身相連, 勿別作模合作釘連之, 都使外形大小厚薄相似, 乃鑿除應空之內, 亦可先鉆作數孔鑿為易, 其伏基處鑿鏝之。都畢, 令大镮高二寸四分, 橫分廣劉, 對中徑二寸八分, 內方員徑四分, 镮形古今多法, 或正圓, 或狹長, 或如鼎耳, 乃有十許種。今此經中所圖, 亦是顯其左右法耳, 非正定形也。謹準制古, 今取其合度, 立圖如右。又镮之內不得正圓如竹, 亦不得正方如界尺, 當令內面小方而外落棱角, 必令得刻己刃字, 不甚邪轉, 惟使長三尺九寸耳。尺寸、度數、厚薄、形制并備如別圖。尋古今尺長短不同, 九章算法皆積毫厘之度。晉中書監荀勖善音律伎藝, 常恨八音不調。后有人掘地得一玉律, 銘題周世, 短晉尺四分半, 以改定音律, 聲韻合度。今宜用此尺為準, 所以示者, 總真、桐柏并以周時作劍, 用周尺也。
錄镮者, 鏤刻劍镮, 镮左右面刻之, 作刃字, 面有九刃字也。镮背上刻作九己字也。深刻字皆從刃背而下, 順刃謂兩邊刃, 及己字皆對;從刃背邊起俱下就刃, 故曰順刃也, 順镮而刻之, 隨镮曲轉, 故曰順镮也, 謂刻處得以金銀間之, 益分明佳也。劍身刻象, 镮中央復有豎起, 如小手镮者, 名之曰伏基。伏基之義, 謂為日月之基隱秋光景也。內镮左面為日字。內镮者, 即小镮之中伏基也。刻右面為月字, 先又圓刻日月之外為郭也。五百年還出, 以揮五岳, 入以藏無間, 謂潛靈遁跡, 隱影藏形也。下以制九陰, 謂可以攝召九陰之神也。上以承玄冥, 謂北斗玄冥星主隱變也。衛足以逐邪魔, 威足以鑒七精, 謂控威秉勢, 鑒照七星也。仰以映五氣, 謂五行之氣常棲映也。俯以代身化形矣。欲知劍之左右內外, 以劍正指南, 使劍背在上, 使劍刃在下也。於是以東面右, 西面為左, 東為內面, 西為外面。此劍尺度長短、廣狹、厚薄, 刻鏤文字, 乃太極四真人靈劍模范也。上清真人亦皆帶劍, 上清之劍, 并是太極所造耳。故此經為太極之法, 乃四真人定范, 何必須昆吾之金、割玉之鋌也?此蓋明不必須精鐵所存者, 模范而己。王子喬劍, 乃凡下之鐵耳。喬山尸解之劍, 非昆吾之流金也。軒轅駕龍玄圃, 是步綱之以紫囊。欲去時, 以系劍镮右, 以曲晨飛精書劍左面, 令至劍杪也。又太極藏景符飛精書紙, 盛以絳囊, 欲去時以系劍鞘右, 以曲晨飛精書劍右面, 令至劍杪也。又太極錄形符以飛精書紙, 臨去之日服之, 身生七色之云, 自有電光。右以曲晨飛精書劍背, 令皆兩刃之際也。又太極解化符, 恒日服一符, 七年化去, 朱書竹中帛秘要也。是合曲晨丹成, 臨欲解化時以題劍。七年以后, 朱題劍亦能解化。

陶隱居曰:晉永嘉中, 劉忄畫呼麥功。奇識, 亦云是異人作此劍, 乃方佛符字殊細, 設婁羅镮曰大乘法, 而鐵甚快利, 宋來便恒供御衛, 名曰劉忄畫鈸尚千牛刀。同寶女己易去镮麾刻處, 亦漸漸欲滅。又見有四五故镮, 并相似如一, 不知其劍身何在。東山顧居上亦造此劍。諸人有同時共制者, 今猶存焉。大抵違謬不可具說, 乃有銅鑄作環, 以釘鑄著故刀。如此并可以類推。今此儀式, 惟是陶隱居所匠深構心解, 亦謂理極, 未知必同太極模范不耳。凡試刃之利鈍, 取中形芒數枚急束, 以一發懸其抄, 系于杖頭, 令一人執之。乃以刃一斫, 芒斷而發猶連, 計芒多少為優劣。劉忄畫鈸千牜刀皆舊斫十三芒。又有一百煉剛刀斫十二芒, 國中惟稱此為絕。而近造神劍, 斫十五芒。觀其鐵色青激, 光彩有異, 蓋薛燭所謂渙如冰之將釋者矣。頃來有作者十餘人, 皆不及此。作剛樸是上虞謝平, 鑿鏤裝治是石尚方師黃文慶, 并是中國絕手。以齊建武元年甲戌歲八月十九日辛酉, 建於茅山, 造至梁天監四年乙酉歲敕令造刀劍形供御用, 窮極精功, 奇麗絕世, 別有橫法剛。公家自作百煉, 黃文慶因此得免隸役, 為山館道士也。《周禮》制劍長三尺, 柄居五寸, 是六分之一也。內刃廣二寸半, 重古秤一斤四兩, 今秤二斤十兩也。今公家劍長四尺七寸, 柄居一尺五寸, 是三分之一小減也。刃廣一寸六分, 輕重不定。此寶劍長三尺九寸, 廣一寸四分。而經有刀劍兩名。晉武帝大始十年, 中書監荀勖及張華等校定鍾律八音, 不與古樂相諧。由漢來用尺漸長, 乃更依《周禮》積黍法制尺, 以量鑄新器, 募求古物, 得周世正玉律, 比之毫厘無差。因擊古鍾, 以律命之, 亦皆響合, 兼以七鍾古物相課皆會。又得汲冢竹簡, 亦長二尺四寸。於是施用, 謂之古尺。阮咸聽荀樂聲以為高功, 非興國之音。咸亡, 后有人掘地得銅尺, 長荀尺古尺之四分半。時人以阮咸之解音, 遂復施行, 謂之官尺, 令司農相承以制五尺, 并取積寸以作斗斛也。宋元嘉中, 大將軍彭城王義康制物每欲廣大, 又加官尺寸半。民間復有相與用之, 至今謂之為尚方。御府都水材官用尺, 乃復長民一分, 推如眾例, 則以古尺為勝。鍾律宮商, 自然響會, 是合精神冥數。且周世有又二真劍之時, 兼荀張窮極精巧, 時又有束晢、雷煥之徒, 妙貫神鬼, 阮咸雖善音樂, 而性度縱誕, 不能清切, 故以單緩為好耳, 掘地銅尺猶應是后漢時物也, 梁天監四年, 又更校尺以調正鍾律, 定用張荀古尺半分, 於事合衷。今施用名曰法尺。
又曰:若欲潛遁名山, 隨時觀化, 不愿真官, 隱浪自足者, 當修劍尸解之道, 以曲晨飛精書劍左右面, 先逆自托疾, 然後當抱劍而臥也, 謂先偽稱疾。寢臥數日, 拇授脫劍青囊, 拔出題書及系符。都畢, 於是抱之而祝, 須天馬迎至, 解衣而游, 勿令人知覺也。又以飛精藥密拭劍镮, 呼劍名字。祝畢, 勿見太一以天馬來迎於寢臥之前, 於前上馬。若女子, 則以輜軿來迎。古來諸仙多有托以余物, 或用竹杖, 或巾屨。惟鮑靚用太清刀法, 此神變欻怳, 假類會形, 不可以理趣相求, 真奇事矣。天馬者, 吉光騰黃之什蘙。古畫圖有此獸形, 皆昔真人所顯相傳示也。吉光似鹿, 騰黃類馬, 男則單騎, 女則駕軿也。太極真卻庶太一使者赍馬執控, 并迎以寶衣。欻忽而來, 不知所以然也。太一主仙蜂也, 馬去之時, 雖眾醫侍疾, 子孫滿側, 則我易服束劍, 流景變跡而不覺我之云為也。所謂化遁三辰, 巔徊月精, 呼吸萬變, 非復故形者也。
又曰:極上化符以飛精書紙, 盛以紫囊。欲去時, 以系劍镮, 藏景符以飛精書紙, 盛以絳囊。欲去時, 以系劍鞘。諸仙人多以竹杖, 不必盡得劍法。或是太清術耳, 假物變化, 不可一類求之。
又曰:夫修下尸解者, 皆不得返望故鄉。上解之道名配紫簡, 三官不得復窺其隙, 但畜神劍, 與之起居相隨。十三年自能化形, 不必須藥書之, 若不辯作藥, 七年之後, 但以丹書劍, 亦能潛化也。單行此法, 似不得反故鄉矣。自不及曲晨之妙精, 吉光騰黃之延控也。雖單此, 猶賢於太清雜法, 兼得改形練化, 游宴太極, 其用他藥得尸解, 非是靈丸之化者, 皆不得反故鄉。反故鄉, 三官執之也。太清尸解之法, 那得比太極之化遁乎?太清尸解法, 五符中有太玄陰生符。又用牛脂煎錫藥丸兩事耳, 無復余方也。珮用制劍之法, 具在符圖訣中。其後用解化之道, 又非常修之事, 故并不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