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八 逸民部八

太平御覽
卷五百逸民部八

逸民八


皇甫士安《高士傳》曰:摯峻字伯陵, 京兆長安人。少治清節, 與太史令司馬遷交好。峻獨退修修德, 隱於阝開山。遷既親貴, 乃以書勸峻進曰:「遷聞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太上立德, 其次立言, 其次立功。伏惟伯陵材能絕人, 高尚其志, 以善厥身, 冰清玉潔, 不以細行累其名。固己貴矣, 然未盡太上之所由也。愿先生少致意焉。」峻報書曰:「峻聞古之君子, 料能而行, 度德而處。故悔吝去於身, 利不可以虛受, 名不可以茍得。漢興以來, 帝王之道於斯始顯, 能者見利, 不肖者自屏, 亦其時也。《周易》大君有命, 小人勿用, 徒欲偃仰從容, 以送餘齒耳。」峻之守節不移如此。遷居太史官, 為李陵游說, 下腐刑, 果以悔吝被辱。峻遂高尚不仕, 卒於阝開。阝開人立祠號曰阝開君。
又曰:韓福者, 涿人也。以行義修潔著名。昭帝時, 將軍霍光秉政, 表顯義士。郡國條奏行狀, 天子得福等五人行義最高, 以德行征至京兆, 病不得進。元鳳元年, 詔策曰:「朕憫勞福以官職之事, 賜帛五十匹, 遣歸。其務修孝悌, 以教鄉里。」福歸, 終身不仕, 卒於家。
又曰:安丘望之, 京兆長陵人也。少治《老子經》。恬靜不求進官, 號曰安丘丈人。成帝聞, 欲見之。望之辭不肯見。上以其道德深重, 常宗師焉。望之不以見敬為高, 愈自損退。為巫醫於民間, 著《老子章句》, 故老氏有安丘之學。扶風耿況、王伋等皆師事之, 從受《老子》。終身不仕, 道家宗焉。
又曰:丘字季春, 扶風人也。少有大材傲世, 不能與俗人為群。郡召始見, 曰:「明府欲臣耶?友耶?師耶?明府所以尊寵人者極於功曹, 所以榮祿人者已於孝廉, 一極一已, 所不用也。」府君異之, 遂不敢屈。《三輔決錄》曰:丘傲俗, 自謂無伍。
又曰:荀靖字叔慈。父淑有名績。靖兄弟八人, 號曰八龍。靖至孝, 闔門悌睦, 隱身修道。弟爽字慈明, 亦有材學。汝南許章稱二人皆玉也。慈明外朗, 叔慈內潤。太尉辟, 不就。及終, 潁陽令丘禎號靖曰玄行先生。潁川太守王懷亦謚曰昭定先生。
又曰:任棠字季卿。以《春秋》教授, 隱身不仕。龐參為漢陽太守, 就家候棠, 以薤一本、水一盆置戶屏前, 自抱孫兒伏戶下。參曰:「棠是欲諭太守也;水欲太守清也;拔一本薤, 欲太守擊強宗也;抱孫兒當戶者, 欲太守開門恤孤也。」終參去, 不言。詔征不至。及卒, 鄉人圖畫其形, 至今稱任征君也。
又曰:張仲蔚, 平陵人。與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 隱身不仕。明天官博物, 善屬詩賦, 所處蓬蒿沒人。閉門養性, 不治榮名。時人莫識, 惟劉龔知之。
又曰:高恢字伯遠, 少治《老子經》, 恬虛不營世務。與梁鴻善, 隱於華陰山。
又曰:姜肱字伯淮, 彭城廣戚人也。家世名族, 肱兄弟三人皆孝行著。肱年最長, 與二弟仲海、季江同被臥, 甚相親友。及長各娶, 兄弟相愛不能相離。習學五經, 兼明星緯, 弟子自遠方至者三千餘人, 聲重於時。凡一舉孝廉, 十辟公府, 九舉有道, 至孝賢良, 公車三征皆不就。仲季亦不應征辟。建寧三年, 靈帝詔徵為犍為太守。肱得詔, 乃告其友曰:「吾以為虛獲實遂籍聲價。盛明之世尚不委質, 況今政在私門哉!」乃隱遁命, 乘船浮海, 使者迫之不及。再以玄纁聘, 不就;即拜太中大夫, 又逃不受詔。名振天下, 年七十卒於家。
又曰:徐稚字孺子, 豫章南昌人也。少以經行高於南州。桓帝時, 汝南陳蕃為豫章太守, 因薦稚於朝廷。由是三舉孝廉賢良, 皆不就;連辟公府, 不詣, 未嘗答命。公薨, 輒身自赴吊。太守黃瓊亦嘗辟稚, 至瓊薨, 歸葬江夏, 稚既聞, 即負笈徒行豫章三十餘里, 到江, 夏瓊墓前, 致酹而哭之。后公車三征。不就, 以壽終。
又曰:夏馥字子治, 陳留圉人也。少為諸生, 質直不茍, 動必依道。同縣高儉及蔡氏凡二家豪富, 郡人畏事之, 惟馥閉門不與高、蔡通。桓帝即位。災異數發, 詔百司舉直言之士各一人。太尉趙戒舉馥, 不詣, 遂隱身。久之, 靈帝即位, 中常侍曹節等專朝, 禁錮善士, 謂之黨人。馥雖不交官, 然聲名為節等所憚, 遂與汝南范滂、山陽張儉等數百人并為節所誣, 悉在黨中。詔下郡縣, 各捕以為黨魁, 馥於是頓足而嘆曰:「孽自己作, 空汙良善, 一人逃死, 禍及百家, 何以生為!」乃剪須變服, 易形改姓, 入相慮山中, 為冶工客作, 形貌毀悴。積傭三年, 而無知者。后詔悉放, 儉等皆出, 馥獨嘆曰:「以為人所棄, 不宜復齒鄉里矣!」留賃作不歸, 家人求, 不知所處。其後人有識其聲者, 以告同郡上黨太守濮陽潛。潛使人以車迎馥, 馥自匿不肯見。潛車三返, 乃得馥。
又曰:申屠蟠字子龍, 陳留外黃人也。少有名節, 同縣大女雖玉為父報仇, 外黃令梁丑欲論殺玉。蟠時年十五, 為書生, 進諫曰:「玉之節義, 足以感無恥之孫, 激忍辱之子, 不遭明時, 尚當追旌廬表, 況在清聽而不加哀矜?」丑善其言, 乃為讞減死論, 人稱之。及父母卒, 蟠思慕, 不飲酒食肉十餘年。遂隱居, 學治《京氏易》、《嚴氏春秋》、《小戴禮》。三業先通, 因博貫五經, 兼明圖緯, 學無常師。始與濟陰王子居同在太學, 子居病困, 以身托蟠。蟠即步負其喪, 至濟陰, 遇司隸從事於河鞏之間。從事義之, 為符傳護送蟠, 蟠不肯, 投傳于地而去。事畢還學, 前后凡一察, 蒲車特征, 皆不就。年七十四, 以壽終。
又曰:郭泰字林宗, 太原人也。少事父母, 以孝聞。身長八尺餘, 家貧, 郡縣欲以為吏, 嘆曰:「丈夫何能執鞭斗筲哉!」乃辭母, 與同郡宗仲至京師, 從屈伯彥學《春秋》, 博洽無不通。又審於人物。由是名著於陳梁之間。步行遇雨, 巾一角墊, 眾人慕之, 皆折巾角。士爭往從之, 載策盈車。凡泰知之, 於無名之中六十餘人, 皆先言后驗。以母喪歸, 徐稚來吊, 以生芻一束頓泰廬前而去。泰曰:「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詩曰:『生芻一束, 其人如玉』, 吾不堪此喻。」后辟司徒府有詔征, 皆不就。
又曰:袁閎字夏甫, 汝南人也。筑室於庭中, 閉門不見客。旦於室中向母拜, 雖子往不得見也。子亦向戶拜而去。首不著巾, 身無單衣, 足著木履。母死, 不列服位。公車再征, 不詣。范滂美而稱之曰:「隱不違親, 身不絕俗, 可謂至賢也。」
又曰:牛牢字君直。世祖為布衣時, 與牢游, 夜講訖, 共言讖「劉秀當為天子」。世祖曰:「安知非我萬一?各言爾志。」牢獨默然。世祖問之, 牢曰:「丈夫立義, 不與帝友。」眾大笑。及世祖即位, 征牢, 稱疾不至。詔曰:「朕幼交牛君直, 清高士也。」恒有疾, 州郡之官者, 當先到家致意焉。刺史郡守是以每輒奉詔, 就家存問。牢恒被發稱疾, 不答詔命。
又曰:成公者, 成帝時自隱姓名。嘗誦經, 不交世利, 時人號曰成公。成帝時出游, 問之, 成公不屈節。上曰:「朕能富貴人, 能殺人, 子何逆朕哉?」成公曰:「陛下能貴人, 臣能不受陛下之官;陛下能富人, 臣能不受陛下之祿;陛下能殺人, 臣能不犯陛下之法。」上不能折, 使郎二人就受政事十二篇。
又曰:彭城老父者, 楚之隱人也。見漢室衰, 乃自隱修道, 不治名利, 至年九十餘。王莽時, 征故光祿大夫龔勝, 欲為太子師友祭酒。恥事二姓。莽迫之, 勝遂不食而死。莽使者及郡守以下會斂者數百人。先生痛勝以名致禍, 乃獨入哭勝, 甚悲。既而曰:「嗟乎!薰以香自燒, 膏以明自煎。龔先生夭天年, 非吾徒也。」哭畢而起, , 眾莫知其誰。
又曰:宋勝之字即子, 南陽安眾人也。少孤, 年十五失父母, 家於穀城阝聚中, 孝慕甚篤, 阝聚中化之, 少長有禮。勝之每行, 見老人擔負, 輒以身代之;獵得禽獸, 嘗分肉與有親者。貧, 依姊居數歲, 乃至長安受《易》通明, 以信義見稱。從兄裒為東平內史, 遣吏召之, 勝之曰:「眾人所樂者, 非勝之愿也。」乃去游太原, 從郇越牧羊, 以琴書自娛。丞相孔光聞而就太原辟之, 不至。元始三年, 病卒於太原。
又曰:東海隱者, 漢故司直王良友人。建武中, 良以清節征用, 歷位至一年, 復征還, 見友不肯見而讓之曰:「不有忠信奇謀而取大位, 自知無德, 曷為致此而復遽去?何往來屑屑不憚煩也?」遂距良, 終不納。論者高之。
又曰:韓順字子良, 天水成紀人也。以經行清白辟州宰, 不就。王莽末, 隱於南山。地黃四年, 漢兵起於南陽, 順同縣隗囂等起兵, 自稱上將軍。西州大震。惟順修道山居, 執操不回。囂以道術深遠, 使人赍璧帛車辭厚禮聘順, 欲以為師。順因使謝囂曰:「禮有來學, 義無往教, 即欲相師, 但入深山來。」囂聞矍然, 不敢強屈。其後囂等諸姓皆滅, 惟順山棲安然, 以貧潔自終焉。
又曰:摯恂字季直, 伯陵之十二世孫也。明《禮》、《易》, 遂治五經, 博通百家之言。又善屬文, 詞論清美。渭濱弟子、扶風馬融、沛國桓驎等自遠方至者十餘人。既通古今, 而性溫敏, 不恥下問, 故學者宗之。常慕其先人之高, 遂隱於南山之陰。初, 馬融始從恂受業, 恂愛其才, 因以女妻之。融后果為大儒, 文冠當世, 以是服恂之知人。永和中, 和帝博求名儒, 公卿薦恂行侔曾、閔, 學擬仲舒, 文參長卿, 才同賈誼, 實瑚璉器也, 宜在宗廟, 為國真輔。由是公車征, 不詣。大將軍竇憲舉賢良, 不就。清名顯於世, 以壽終。三輔稱焉。
又曰:姜岐字子平, 漢陽上郡人也。少失父, 獨與母兄居, 治《書》、《易》、《春秋》, 恬居守道, 名重西州。延熹中, 沛國橋玄為漢陽太守, 召岐, 欲以為功曹。岐稱疾不就。玄怒, 敕督郵尹益收岐, 若實不起者, 欲嫁其母, 而後殺岐。益爭之。玄怒益, 使撾之。益得杖且諫曰:「岐少修學孝義, 棲遲衡廬, 鄉里歸仁, 名宣州里, 實無罪杖。益敢以死守之。」玄心乃止。岐於是高名逾廣。及母死, 喪禮畢盡, 讓平水田與兄岑, 遂隱。以畜蜂豕為事, 教授者滿於天下, 營業者三百餘人。辟州從事, 不詣。民從而居之者數千家。後舉賢良, 公府辟以為茂才, 為蒲坂令, 皆不就。以壽終於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