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五 兵部三十六

太平御覽
卷三百五.兵部三十六

 

征伐下

《說苑》曰:趙簡子舉兵伐齊, 有被甲者笑之。曰:「子何笑?」對曰:「臣有宿笑。」簡子曰:「有以說之, 則可, 無則死。」對曰:「當桑之時, 臣鄰家夫與妻俱之田, 見桑中女, 因追之;不能, 還反, 其妻怒而去之, 臣笑其曠也。」簡子曰:「今吾伐國失國, 是吾曠也。」還師而歸。
又曰:中行獻子將伐鄭, 範文子曰:「不可得志于鄭, 諸侯仇我, 憂必滋長。」郤至又曰:「得鄭, 是兼國也, 則王者固多憂乎?」文子曰:「王者盛其德而遠人歸, 故無憂;今我寡德而有使王者之功, 故多憂。今子見無事而欲富樂者乎?」
《新序》曰:秦欲伐楚, 使者往觀楚重寶。楚王聞之, 召令尹子西問焉, 曰:「秦欲觀楚寶器和氏之璧、隋侯之珠, 可以示諸侯乎?」對曰:「臣不知也。」召昭奚恤問焉, 對曰:「此欲觀吾國之得失而圖之, 非國之重寶也。」遂使恤應之。恤發精兵三百人陳于西門之內, 爲東西之壇。秦使者至, 恤曰:「君, 客也, 請就上位。」東子西, 南面太宗子方次之, 葉公子高次之, 司馬子反次之。恤自居西面之壇, 稱曰:「客觀楚之寶器。楚所寶者, 賢臣也。理百姓, 實倉廩, 使民人各得其所。子西在此, 璧、使諸侯、解忿憤之難, 交兩國之欣, 使無兵革之憂。太宗子方在此, 守封疆, 謹境界, 不侵鄰國, 鄰國亦不見侵。葉公子高在此, 理師旅, 正兵戎, 以當强敵, 提桴鼓以動百爲之衆, 使皆赴湯火、蹈白刃, 出萬死不顧一生。司馬子反在此, 若懷霸王之余義, 撮治亂之遺風。昭奚恤在此, 惟大國所觀。」秦使者懼然, 無以對, 遂揖而去。使者反, 言於秦君曰:「楚多賢臣, 未可謀也。」
又曰:湯居亳七十里, 地與葛爲鄰。葛伯放淫不祀, 湯使人問之曰:「何爲不祀?」曰:「無以供犧牲也。」湯使人遺之牛羊, 葛伯食之, 又不以祀。湯又使人問曰:「何爲不祀?」曰:「無以供粢盛也。」湯又使衆往爲耕, 老弱饋食。葛伯率其民, 要其有酒肉黍稻者奪之, 不受者殺之。有一童子以黍肉餉, 殺而奪之。書曰:「葛伯仇餉」, 此之謂也。爲其殺是童子而征之, 四海之內皆曰:「非富天下也, 爲匹夫匹婦復仇也。
《蜀王本紀》曰:秦惠王欲伐蜀, 乃刻五石牛, 置金其後。蜀人見之, 以爲牛能大便金, 牛下有養卒, 以爲此天牛也, 能便金。蜀王以爲然, 即發卒千人, 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 致三枚于城郭。秦道得通, 石牛力也。後遣丞相張儀等將兵, 隨石牛道伐蜀焉。
《英雄記》曰:建安中, 曹操于南皮攻袁譚, 斬之。操作鼓吹, 自稱萬歲, 于馬上舞也。
《紀年》曰:周穆王四十七年伐紆, 大起九師, 東至于九江, 比黿, 以爲梁。
《春秋後秦語》曰:陳軫爲楚使, 來見秦惠王, 曰:「卞莊子方刺獸, 而管竪子止之, 曰:兩獸方食牛, 牛必甘, 甘必爭, 爭必鬥, 鬥則大者傷, 小者死。從傷而刺之, 一舉必有雙獸之功。卞莊子以爲然, 立待之。頃有兩獸之功。今韓、魏相攻, 期年不解, 是必大國傷, 小國亡。從傷而伐之, 一舉必有兩實。此猶卞莊子刺虎之類也。」惠王曰:「善」。
又《楚語》曰:白起將兵伐楚。楚人黃歇者游學博聞, 襄王以爲辯, 故使于秦, 說昭王曰:「天下莫强于秦、楚, 今聞大王欲伐楚, 此猶兩虎相與鬥, 而怒大受其弊。不如善楚。」秦王乃止不伐楚, 約爲與國, 黃歇受約而歸。
又《趙語曰:張孟談陰見韓魏之君曰:「臣聞唇亡者齒寒, 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趙, 趙亡矣。趙亡則二君爲之次。」二君曰:「我知其然。」
《吳越春秋》曰:夫差令于邦中曰:「寡人欲伐齊, 敢有諫者死。」太子友請明。時懷丸挾彈從後園而來, 衣沾履濡。吳王夫差怪而問之, 太子友對曰:「臣游後園, 聞秋蟬之鳴, 往而觀之, 秋蟬登高樹, 飲清露, 悲吟以爲安, 不知螳螂超枝緣條, 曳腰舉刃, 欲援其形也。螳螂貪心時進, 志在有利, 不知黃雀緣茂林, 徘徊枝葉, 欲啄螳螂也。夫黃雀知伺螳螂之有味, 不知臣躊躇引彈蜚丸之集其背也。」
又曰:越王勾踐謂大夫種曰:「孤聞吳王淫而好色, 因此而壞其謀之可。」大夫種曰:「可。惟君王選擇美女二人而進之。」於是越王曰:「善哉。」乃使相工索國中, 得苧蘿山賣薪之女, 名西施、鄭旦而獻于吳。
又曰:越王念吳欲復承之, 乃中夜抱柱而哭, , 復承之以嘯。于是群臣咸曰:「君王何愁心之甚?夫復仇謀敵, 非君王之憂, 自臣下急務也。」
又曰:吳王闔閭將伐楚, 登臺向風而嘯, 有頃而嘆, 群臣莫有曉王意者。子胥乃薦孫子。孫子者, 吳人也, 名武, 善爲兵法, 僻隱幽居, 世人莫知其能。
《孟子》曰:春秋無義戰, 彼善于此, 則有之矣。征者, 上伐下也, 敵國不相征也。
《呂氏春秋》曰:智伯將伐仇繇之國, 山險無道, 乃遺以大鐘, 方九軌, 仇繇開道迎之, 因其道, 取其國。〈韓子曰:智伯鑄大鐘遺仇繇, 由君大悅, 除道迎之, 七月而仇亡也。〉
又曰:闔閭選多力者五百人, 利止者三千人, 以爲前陳, 進與荊戰, 五戰五勝, 遂有郢。東征至于庳盧, 西伐至于巴蜀, 北迫齊晋, 令行中國。
又曰:凡人之攻伐也, 非因利則因名也。名實不得, 國雖强大則曷爲攻矣?解在乎史墨來而輟不襲衛, 趙簡子可謂知動靜矣。〈晋趙簡子鞅將襲衛, 史墨往睹之。反曰:蘧伯玉爲政未可與加。簡子輟不伐衛。故曰:史墨來而輟不襲衛也。〉
又曰:楚之邊邑曰卑梁, 其處女與吳之邊邑處女桑于境上, 戲而侍卑梁之處女。卑梁人挾其侍子以讓吳人, 吳人應之不恭。卑梁人怒, 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 盡屠其家。卑梁公怒, 曰:「吳人焉敢攻吾邑?」舉兵反攻之, 老弱盡殺之。吳王夷昧聞之怒, 使人舉兵侵楚邊邑, 克夷而復去之。吳公子光又率師與楚人戰于鶏父, 大敗之, 獲其師。
又曰:荊莊王欲伐陳, 使人視之。使者曰:「陳不可伐也。」莊公曰:「何故?」對曰:「其城廓高, 溝洫深, 畜積多也。」寧國曰:「陳可伐也。〈寧國, 楚臣。〉夫陳, 小國也, 而蓄積多, 賦斂重也, 則民怨上矣;城廓高, 溝洫深, 則民力罷矣。興兵伐之, 陳可取也。」莊王聽之, 遂取陳。
又曰:箴尹爲荊使于宋, 司城子罕觴之。西家之潦, 經其庭而不禁。箴尹問其故, 司城子罕曰:「西家高, 吾宮卑, 潦不經吾庭不得寫, 爲是吾不禁也。」箴尹歸, 適遇荊欲攻宋, 箴尹諫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君賢相仁, 賢者得民, 仁者能用之, 攻之必無功也。」
《淮南子》曰:堯時, 十日幷出, 焦禾稼, 殺草木, 民人無食;羿窳、九嬰、大風、封豕、鑿齒、修蛇皆爲害。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澤, 〈南地也。〉殺九嬰于凶水, 〈水火之怪, 在北狄之地。〉繳大風于青立之野, 〈大風, 鷙鳥也。〉射十日而下其九日, 殺羿窳、〈狀如龍首, 食人, 在西方也。〉斷修蛇于洞庭, 〈在南方。〉擒封豕於桑林。〈封豕, 大彘也。桑林, 湯禱旱地。〉
又曰:晋伐楚, 三舍不止, 大夫擊之。莊王曰:「先君之時, 晋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 是孤之過也。若何其辱?」群大夫曰:「先臣之時, 晋不伐楚, 今臣之身而晋伐楚, 此臣之罪也, 請擊之。」王俯而泣涕沾襟, 起而拜群大夫。晋人聞之, 曰:「君臣爭以過爲在己, 不可伐也。」夜, 還師而歸。
又曰:諸侯伐秦, 及涇莫濟, 〈魯襄十一年, 晋悖公我鄭, 秦人伐晋救鄭, 十四年, 晋使六卿帥諸侯之大夫伐秦, 至涇水, 無有先渡者也。〉晋叔向見叔孫穆子曰:「諸侯伐不恭而討之, 及涇而止, 于秦何益?」〈何益於伐秦之事。〉穆子曰:「豹之業及《匏有苦葉》矣, 不知其他。」〈業事《匏有苦葉》, 《詩•風》篇名。匏有苦葉, 濟有深涉, 深則厲, 淺則揭, 言其必濟, 不知其他。〉叔向退, 召舟虞與司馬〈舟虞掌舟, 司馬掌兵。〉曰:「夫苦匏不材于人, 共濟而已。〈材, 若裁也。不裁于人, 言不可食共濟而已。佩匏可以渡水。〉魯叔孫賦《匏有苦葉》, 必將涉矣, 〈詩以言志。〉具舟除隧不共有法, 〈隧道共具也。舟虞具舟, 司馬除道, 法刑也。〉是行也。」魯人以莒人先濟, 諸侯從之。
又曰:文公立, 四年, 楚成王伐宋, 〈四年, 魯僖公二十七年冬也。宋背楚事晋, 故楚伐之。〉公率齊、秦伐曹衛, 以救宋。〈魯僖二十八年春, 晋侯侵曹伐衛。《傳》曰:楚始得曹而新婚于衛也。〉宋人使門尹班告急于晋。〈門尹班, 宋大夫。〉公告大夫曰:「宋人告急, 舍之則宋絕。〈舍, 不救, 則宋降楚, 與我絕。〉告楚則不許我, 〈告, 請。請宋于楚, 楚不許我。〉我欲擊楚, 齊、秦不欲, 其若之何?」
又曰:自大畢, 伯士之終也, 〈大畢、伯士, 犬戎氏之二君。終, 卒也。〉犬戎氏以其職來王。〈以其職, 謂其嗣子其貴之寶來見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 且觀之兵。〈享, 賓服。服禮以責犬戎而示之兵, 非也。〉其無乃廢先王之訓而王幾頓乎?〈幾, 危。頓, 敗。〉吾聞夫犬戎樹敦, 〈樹, 立。言犬戎立性樸。〉師舊德而守純終固, 〈師, 循也。純, 專固一。言犬戎氏修先王之舊德, 奉其常職, 天性專一, 終身不移, 不聽穆王責其厚享也。〉其有以禦我矣。」〈禦, 應距也。〉王不聽, 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目是, 荒服者不至。〈穆王責犬戎非禮, 暴兵露師, 傷威毀信, 荒服者不至。〉
又曰:商王帝辛大惡于人, 〈商, 殷人, 本號辛, 紂名。大惡, 大爲人所惡也。〉庶人不忍, 欣載武王以至戎于商牧。〈載奉武兵牧商郊, 牧野也。〉是先王非務武也, 勤恤人隱而除其害。〈恤, 憂。隱, 痛。〉
又曰:忠臣者, 務崇君之德;諂臣者, 務廣君之地。何以明之?陳夏征舒殺其君, 楚莊王伐之, 陳之人聽命。莊王已討有罪, 遣卒戍陳, 〈戍, 守也。欲守陳。〉大夫畢賀。申叔時使于齊, 及還而不賀。莊王曰:「陳爲無道, 寡人起六軍以討之, 征暴亂, 誅罪人, 群臣皆賀而子不賀, 何?」申叔時曰:「人有牽牛而往, 蹊于人之田中, 田主殺其人而奪之牛, 罪則有矣, 罰亦重矣。今君王以陳爲無道, 舉兵而征之, 因誅罪人, 遣卒戍陳。諸侯聞之, 非以王爲誅罪人也, 貪陳國也。蓋聞君子不弃義以爲利。」王曰:「善。」乃罷陳之戍。後諸侯聞之, 朝于楚, 此務崇君之德也。始張式爲智伯謀〈張式, 晋人。〉晋六將軍, 中行子最弱, 而上下離心, 可伐以廣地。于是伐範中行, 滅之矣。又教智伯求地于韓、魏。韓、魏裂地而授之, 趙氏不予, 乃率韓、魏而伐趙, 圍晋陽三年。三國陰謀遂滅之。此務爲其君廣地也。夫爲君崇德者霸, 爲君廣地者滅。故千乘之國, 文德行者王, 湯武是也。萬乘之國, 好廣地者亡, 智伯是也。
《莊子》曰:犀首請魏伐齊, 季子諫勿伐, 華子聞而醜之曰:「善言伐齊亂人也, 善言勿伐亦亂人, 謂伐之與不伐亂人。者, 又亂人也。」
《列子》曰:晋文公出會, 欲伐衛, 公子鋤禦而笑之。公問之, 對曰:「笑臣鄰之人也。鄰之人有送其妻適私家者, 道見桑婦, 悅而與之言。然顧視其妻, 亦有招之者。臣竊笑此也。」公悟, 乃引師而還, 未至, 而有伐其北鄙矣。
《墨子》曰:天賜武王黃鳥之旗, 以伐紂。
又曰:湯在钅鹿宮, 夢神謂之曰:「夏桀無道, 汝克戡之。」
《孫卿子》曰:堯伐歡兜, 舜伐三由, 禹伐共工, 湯伐有夏, 文王伐崇, 武王伐紂, 此兩帝四王者, 仁義之兵于天下也。
《尉繚子》曰:武王之伐紂也, 河水逆流, 左驂霆死, 地方百里, 戰卒三萬。紂之陣, 起自黃鳥, 至于赤斧, 其間百里。武王不罷士民, 兵不血刃, 克殷誅紂, 其人事然。
《韓子》:晋獻公欲伐虞虢, 乃遺之屈産之乘, 垂棘之璧, 女樂二八, 以縈其心, 以亂其政。

《阮嗣宗爲鄭沖勸晋王箋》曰:前者胡公東誅叛逆, 全軍獨克, 擒闔閭之將, 斬輕銳之卒, 以萬萬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